古城长安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在汉唐盛世,曾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从1956年秋季开始,对西汉首都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查发掘。探明城墙全部为版筑土墙,方向基本上作正南北向。东墙平直,其余三边的城墙皆有曲折;周长25.1公里,折合汉代的60里。城墙每面各开三个城门。

汉长安城的城门各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达8米;减去两侧立柱所占的2米,实宽6米。在东边南侧的霸城门内,车轨的宽度是1.5米,可见每个门道正好容纳四个车轨。三个门道,共可容纳十二个车轨,气魄宏伟。由城门通往城内大街,以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宽度和门道相同,蔚为壮观。

刘邦平定中原,欲建都洛阳。娄敬反对,劝其定都关中。但当时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只得先到秦的旧都栎阳。直到汉高祖七年二月,才从栎阳徙都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门未见用砖,而是木构;在两壁直立的阙口,密排几对柱础,础上建立大木柱,再在其中筑门楼。汉唐之间的重要城市建筑,都承袭这种城门形制。

这样的城门,较易毁于兵火。汉长安城的城门,尽毁于新莽末年战火;而城内的宫殿建筑也遭到严重破坏。在此后的东汉、五胡十六国和北朝期间,虽然有不少王朝仍在长安建都,但都城的雄伟景象已不能和西汉比拟了。

隋唐时代,都城移到汉长安城的东南方。隋唐长安城的外郭,南北长达8,470米,东西长9,550米,周围35.5公里,比汉长安城周多10.4公里。隋唐长安的坊市制度,经过探测和发掘之后,较文献记载更加清楚了。

根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此项棋盘式的都市规划,早在曹魏的邺城便已开始——曹操手下,原有各式各样的人才,包括城市设计的专家。经过北魏的洛阳,东魏、北齐的邺南城,终于发展成为隋唐长安的格局。从整个城市中宫殿区所占的地位、封闭式的坊制以及受严格统制的市场布局看来,此等古城和欧洲中古时期的城市有着很大的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书·高祖纪》(卷一)说开皇二年(582)六月,文帝认为长安从汉以来,“凋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又觉得“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于是就命令左仆射高颖、将作大匠刘龙等创造新都。

唐代长安的皇城和宫城,以及大明宫、兴庆宫、芙蓉园等主要宫殿、园苑,都已经勘探清楚。其中大明宫宫墙范围和宫内建筑群的平面布置,可准确地加以复原。大明宫内的含元殿、麟德殿、重玄门和兴庆宫西南隅勤政务本楼等主要宫殿遗址的发掘,已给研究唐代宫殿建筑形制提供了珍贵资料。

含元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三间(59.2米x16米)。东西两侧有廊道通向翔鸾、栖凤二阁,殿前铺有踏道。全组建筑布局对称,是唐代宫殿中最常见的平面布置。麟德殿的平面设计和含元殿不同,它分前、中、后三殿,在建筑的结构上要比含元殿更为复杂。

1963年日本东京落成的新皇宫,基本上还包括了唐长安宫殿布置的概念。汉文化影响日本之深远,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灭亡后的长安城,规模远比原先的缩小。

《长安志图》:“新城,唐天祐元年匡国节度使韩建筑。时朱全忠迁昭宗于洛,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庐舍,长安遂墟。建遂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即皇城也),南闭朱雀门,又闭延喜、安福门;北开元武门,是为新城(即今奉元路府治也)。城之制,内外二重;四门,门各三重。今存者惟二重,内重其址尚存。东又有小城二,以为长安、咸宁县治所。”

于是雁塔和曲江都到了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