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走进了挪威、立陶宛、克罗地亚等小众国家,还获得了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科幻界的权威奖项,《三体》剧在海外超过11个国际电视台和流媒体平台播出。

《三体》粉丝的年龄层也呈多样化,已经实现了跨代际传播。赵骥龙介绍,他们发现接近30%的粉丝是12—23岁的学生群体。“这意味着《三体》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两代粉丝,在海内外拥有大量粉丝的一个全球性的IP。”

找好内容开发选好海外渠道

一个优质IP,要进行全球化多元开发,既要注重内容开发,又要做好全球化。对于《三体》的深度开发,赵骥龙说,最核心的工作是提炼《三体》IP的精神,也就是挖掘这个IP的共识和价值。

“将《三体》IP整体开发和运营,我们已经干了将近十年,接下来还有至少十几二十年的路要走。”赵骥龙说,未来对《三体》还有更多开发内容,包括真人电影、动画电影、剧集等,最终应该是每年1—2部大热内容的呈现。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IP,如何实现本地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双赢?Kurt Rieder表示,《三体》是中国的一个IP,世界各地的主要粉丝群体都是在中国,所以首要市场就是中国市场。在此基础上才去做更多的探索,思考如何让电影在全球各地传播,如果没有关注到核心观众,就不会很好地进行国际传播。

他说,比如《沙丘》第一部做得好,知道核心粉丝是谁,得到他们的反馈,然后他们会建议包含什么内容、不包含什么内容,制作方是需要倾听这些声音的,然后做出相应改进。

对于《三体》电影的定位,王长田说,这是一部中国电影,所有创作都会在这个框架之内完成,导演不会一上来就只考虑国际化。其实几年前他们希望张艺谋能导演这部电影,不过对方觉得太难并没有接受。经过长期沟通,相互之间结成信任后,对方才接受了任务。《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IP全球多元化开发的潜力与想象”专题论坛上,多名来自国内外的电影人对此发表了看法,提出要有超越本土文化的普遍性、跨世代的共鸣力,以及精准的全球化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