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不能代表先烈原谅日本!

但总有自诩宽宏大量的人表示日军侵华地恶行可以理解,有没进过学堂的无知之辈,但也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士。

而大学教授袁克勤就是一个表示日本也是受害者,并且甘愿卖国求荣的宵小之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祸根深种

从袁克勤的成长环境看很难想象他会成为间谍,袁克勤父母工作单位隶属国企,他自小并没有经受过苦难。

虽然成长在吉林这个满是侵略战争遗址的地方,但袁克勤也仅仅是对历史的变迁产生了兴趣,却对遗址上的累累伤痕视而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是还算不错的生活环境让他没有办法理解日本对中国的恶劣行径,也可能彼时还年幼,无法体会死亡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龄稍长的袁克勤沉迷于读书,对亚洲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非常有兴趣,随着日本文化不断灌输,国仇家恨反而淡薄了起来。

等到入学吉林大学后,他结识到更多的学者、涉猎更多日本书籍和文化,他一定要去日本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偿所愿,学成归来

大学毕业后,袁克勤远赴日本留学,并获得一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北海道教育大学的政治教授,主攻中日和美日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一桥大学并不是专注研究的学校,而是一所专门为日本培养领袖的高校,袁克勤在学校并不是钻研历史,反而成为了法学博士,甚至后来成为了一名不入流高校的政治专家,这些看起来似乎有一丝不寻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所幸袁克勤在父母劝说下返回了中国,并在高校任教授,老两口也非常自豪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但是回国后的儿子好像哪里不一样了。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在辽大的一次就日本对战争认识的公开演讲中,精于历史研究的袁克勤侃侃而谈,不时发表一些特立独行的看法,引得学生连连称赞,他在各大高校的知名度也瞬间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初显异样是袁克勤在母校就同样的主题演讲时对日本的屠夫行径避重就轻,还企图洗脑台下学生应该理解当年日本的行径。之后又多次在高校演讲中公开发表“日本侵华,事出有因,可以谅解”的言论,这些很快就被国家安全局尽收眼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机关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调查,果然发现这个所谓教授背后的秘密。

揭秘教授的双重身份

原来自大学时,对日本文化的痴迷使袁克勤将日本在华夏土地上欠下的血债抛之脑后,一心向往日本留学,企图探索日本侵华的动机,他坚定的认为一定事出有因。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没有申请历史系,反而去研究国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国家安全局研究他的档案发现,所谓求学生涯也处处充满谎言。按理说袁克勤1987年就完成了硕士学业,可履历中分明显是1990年才攻读博士,那么这三年他在哪里任职求学呢?经过调查发现,所谓三年求学其实是袁克勤在接受秘密间谍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之后的经历也充满迷惑性,一个前途无量的博士,竟沦落到一所“野鸡大学”做前途不明的小教员?国家安全局针对这个疑点展开调查发现这个基础工作是为了积攒经验好为回国后打开知名度铺垫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回国之后,他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间谍工作者,利用任何工作机会或便利之处搜集机密信息,反传给日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忘国仇家恨,得牢狱之灾

在掌握充足证据后,我国相关方对袁克勤实施抓捕,然而日方怎么会放弃心甘情愿对他们马首是瞻的利用工具呢?

他们靠舆论压力甚至上升至目前中日友好的政治趋势来施压,然而当我方将赤裸裸的证据甩到眼前时,一切成定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袁克勤多次请求日方解救,他虽然有可利用之处,但日方毕竟不足以为了区区一个间谍影响到国际关系,日方对他已然是放任不管的态度。

不知道在牢狱中度过后半生的袁克勤是不是仍然认为日方放弃他是可以理解的。

非战争时期的危机四伏

谁会想到和平年代大学教授也是身边的高级危险分子呢?实际上日本间谍活动匪夷所思,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日本在中国注册的大量贸易公司和金融机构就遍布各大城市。很难说他们不会利用这些机构进行情报搜集活动。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观光,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是为了观光,一些人常借旅游、登山或科研考古等名义,在中国进行非法地理测绘或盗取机密,在中国仍然存在大量日本间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克勤事件是个警示,表面风平浪静,但潜藏在的风暴可能随时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我们追求和平,但也必须保持警惕,严防间谍的威胁。无论是公民还是国家,都应时刻保持警惕,防范威胁国家安全的隐患。

幸运的是,中国今非昔比,我们有足够实力和自信坚定地捍卫国家安全和利益!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