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

劈出一条新路,迎面而来,亦是困难,亲情戏剧如何应对,成了摆在毛主席面前的新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言一行备受关注,不同人员,毛主席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大舅哥杨开智收到“不要有任何奢望”,反倒是一号籍籍无名的人物如愿来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乡,歹念再起

毛主席一家四口外加一个毛泽民,一行五人在1925年重回韶山。

彼时乡间正是农忙时节,“毛家兄弟回来了”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传到家家户户,屋场热闹异常,喧嚣在深夜才停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子清苦,带回的钱撑不了多少时日,毛主席和弟弟有时也会去别人那里帮工,挣的钱虽不多,补贴家用却是够的。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第一个党支部才是要紧事,上屋场成了根据地,每天晚上,乌泱泱的人凑在一起听革命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力量很快蓬勃,农民所独具的战斗力也让毛主席大受鼓舞,中共韶山支部在1925年的6月成立,运动发展凶猛,地主豪绅惶惶不可终日,状告到省城,赵恒惕替大家伙发话,一定会主持公道派兵将毛主席抓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令层层下达,而有传递就会有走漏,经手者中恰巧有一位是毛主席的熟人——刘策成。

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历史教员的1916年,毛主席是学生之一,两人感情甚好,“志气锐,思非凡,是奇才”,评价之高,足证刘策成对毛主席的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本人也甚是优秀,1920年弃教从政,教书,刘策成是把好手,当官,他亦恪守清廉,享誉“刘青天”,卸任衡山县长一职时,老百姓自发准备“万民伞”相送,有不舍,无阻碍,因水往高处流人朝高处走的人之常情,不过,刘策成的升迁,背后是有人在操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人,感谢在心

赵恒惕的侄女是刘策成的儿媳,1923年10月调任刘策成为湖南省会警察厅厅长,目的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职接受,重心所放却不对,刘策成的主要精力全扑在保护和修缮名胜古迹天心阁,因有他支持,天心阁及阁下城墙才能修缮完好,建成了长沙首座市民公园。

无心插柳,上层会议却绕不开,知晓赵恒惕竟然要对自己昔日学生下手,刘策成叫来了自己的心腹。

“毛泽东是我的学生,你想办法将赵恒惕要缉抓他的消息传递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既撇清干系,又能让毛主席脱险,密令一级一级的执行,层层关系,让毛主席第一时间离开长沙。

与此同时,市区内的搜捕正大张旗鼓,只是这结果,注定是无疾而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口的“肥肉”就这样掉了,赵恒惕本人都不敢相信,多年后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当年为何没有杀掉毛泽东,他的回答被猜依旧蒙在鼓里,不知走漏消息的竟是身边人。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他的能量太大了”。

除却赵恒惕,虎口脱险的毛主席,也并不一定完全清楚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更大概率,“老师救助学生”他知情,为此配合的“交差游戏”怕是就不知道了。

过程不清楚,刘策成的为人,毛主席却是相当放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总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彼时新中国本就不占优势,力量再被分割,抗日胜率怕是又要锐减,国难当头犯迷糊,刘策成看不下去,直接上书要蒋介石联合共产党一起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本就小肚鸡肠,刘策成这番操作,直接将其得罪了。

结果上书的时候就有预料,可若国能安,得罪一个蒋介石,对刘策成来说也值了。

“救国”在前,救自己在后,情谊深感,新中国成立之初,刘策成写信给毛主席,希望获得一个从事文史工作的岗位,能力所在,安排只是将人才放在合适位置,坚持从长沙去北京,本质不在高薪,只为“不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是求职,初心却在为人民事业有所贡献,没有拒绝的道理,安排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一职,恰得其所,坚持前往北京谋一个薪资尚不如此的,刘策成的考量在他正从事《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的写作,省文史馆更合适。

中央文史馆在1951年的6月正式对刘策成下了聘书,少见工作安排成功的,前提在刘策成政治清白,没有做过坏事,新中国成立初,知识分子有大作用,善用贤能是好事,拒绝亲朋,原因又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拒绝,恪守原则

表兄文凯要求到北京工作,毛主席回应“不宜远游”, 房叔毛贻华来信,两个月后才等来一句“我现在难于为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房叔祖父想要将两个孩子安排进北京工作,毛主席直言“不要来北京,以免浪费时间”。

“大舅哥”杨开智是第一个向毛主席提出要求的,他的回应更是简单明了:不要来京,任何无理要求一律不应允,若老母有需求,可适当提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情线被隔绝在规矩面前,坚决开第一刀就是想传递一个态度:共产党不是国民党,坏风气在共产党这里吃不开!

旧中国的历史定律被毛主席打破,该无情的地方无情,能够给予援助的,毛主席也不含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玉英从1926年的冬天就开始在毛家做工,杨开慧被捕以后,她也一并下狱,面对敌人,她不卑不亢,屈服之言没说一句,所以当其因女儿升高中一事向主席写信求援之时,毛主席虽拒绝了向学校去信,却在信封中夹了三百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给的一定给,不能办的一律不插手,分情况处理,刘策成能得偿所愿,在他求得根本不是高官厚禄,身为一个读书人,只是希望自己这一腔才华能有些许用途,能留下些有用的东西,看似在“求职”,实际是在为自己的奉献谋一个应允,这种情况,怎有不答应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