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仙桃”有了新商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湖北四大特色水果当中,桃子位居第二位,全省常年种植面积100多万亩,年产量150多万吨。这当中,大约有六分之一的非标果和残次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今年,仙桃市的食品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从桃子的非标果和残次果中找到了新商机。

仙桃市桃业协会秘书长

仙桃市梦里桃乡桃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许泽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非标果扔在桃园或桃园周边,在经过腐烂以后,它自身携带的褐腐病会对我们的桃树生长和这个正常的桃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农口中的“非标果”,是指外形不美观,个头大小不一,卖不出好价钱的桃子。鲜果行业把直径在30-50毫米的桃子遴选为标准果,这个范围之外的均为非标果。仙桃市农业部门统计,全市2万亩桃子、30万吨总产量中,至少有15%的非标果。

水果生产出现非标果和残次果,是行业一直无法避免的难题,果农常常大伤脑筋。就在今年,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当地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以每斤一块钱的价格,收购非标果和残次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硒莱福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雄飞

桃子到我们这里要先清洗、除皮、除核、榨汁等过程,通过多次的加压浓缩工艺,把原来桃浆中的90%的水分剔除,再通过低温干燥就形成了品质很高的桃子精粉。

原来,这家湖北省农业产化龙头企业与湖北中医药大学组建了研发团队,利用仙桃本地生产的桃子、黄豆、西兰花等富硒农产品,加上黄芪、人参等中药材,通过萃取浓缩、干燥粉碎等精深加工,生产药食同源的功能性固体饮料,而桃子就是其中的主要原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硒莱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友元

通过与湖北中医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出药食同源的功能性食品。除了抢占国内市场之外,我们还进入了蒙古国等国外市场,合同订单已达到2.4亿元。

依靠科技的力量,仙桃市把曾经不好处理的“非标果”,吃干榨尽,变成不再愁销的“金果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企业加工量的增大,除了消化仙桃本地以及周边荆州公安等地的非标果和残次果以外,省内枣阳、随州等产桃大区的非标果和残次果也将纳入加工范围。

仙桃市桃业协会秘书长

仙桃市梦里桃乡桃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许泽坦

现在厂家直接到果园进行收购,平均每3亩地增收2000元,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明年肥料的开支。

桃子加工搞起来之后,为我们的非标果和残次果找到了出路,也为我们果农的减损增收找到了门路。

来源:仙桃科技、垄上行

责编:周方婷

编审: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