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郑州6月21日消息(记者 夏莎)“要按时用药,不要等痛得受不了再吃,它起效还需要一段时间。一旦影响休息或者睡眠,就要加吃这种速效止痛药。”记者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见到谢广伦时,他正一边交代患者家属药物的用法用量,一边仔细写在纸上,让患者家属带走,以便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广伦指导患者家属药物用量用法(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从麻醉科到疼痛科,从医25年来,谢广伦一直致力于为病人解除疼痛。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肿瘤医院,对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主任谢广伦进行专访,听他介绍 “癌痛同治,治痛优先”的理念和治疗癌痛的有效手段,了解他在培养癌痛治疗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所做的努力。

癌痛同治,治痛优先

1999年,谢广伦进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2008年,他转入疼痛科工作,“搞疼痛,我是自愿的。我觉得为病人解除疼痛,更有成就感。”2013年,作为人才引进,谢广伦加入河南省肿瘤医院,成立了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

“我们从成立之时,就树立了‘癌痛同治,治痛优先’的理念。”谢广伦说,癌痛是指肿瘤本身、肿瘤转移以及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早期大约有25%的病人会经历癌痛,晚期肿瘤病人大约80%到90%会经历癌痛。对于病人来说,轻的可能仅仅是不舒服,重的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再重的就痛不欲生,甚至生不如死,让病人失去生存的希望,“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我们一定要尽早对其进行疼痛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广伦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谢广伦说,目前,很多病人存在一些误区。他们认为,癌痛是肿瘤导致的,肿瘤治好了,疼痛自然就好了,只要治肿瘤就行了,不用管疼痛,“实际上,这是错误观点。”

据谢广伦介绍,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期只有40%不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达不到根治,而是处于带瘤生存状态,很多会伴有疼痛。越到晚期,疼痛发病率越高,肿瘤治疗的有效率越低,即使使用一些新药特药,肿瘤治疗有效率也只有10%到20%。所以,单纯依靠肿瘤治疗来治疗疼痛,80%以上是无效的。此外,很多病人的疼痛是因为肿瘤把神经、骨头破坏了,即使肿瘤得到了控制,神经、骨头也难以恢复,疼痛依然会持续存在。术后的切口痛、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引发的疼痛等则是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广伦在工作(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这些情况决定了我们没办法单纯通过肿瘤治疗来控制癌痛。那么,该怎么办?”谢广伦说,要把癌痛当作一个疾病,作为肿瘤治疗的关键环节,把它和肿瘤治疗当作“难兄难弟”,同时进行治疗,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疼痛治疗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能吃了、能睡了,营养好了,各种条件改善了,后续的肿瘤治疗才更有机会、更有效。”

“肿瘤治疗,实际上是跟两股敌人在打仗,一个是肿瘤,一个是疼痛。同时打,胜率不大。但是,如果你把其中一个控制好了,就把一方敌人变成了帮手。”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理念,谢广伦注册了“肿瘤疼痛与肿瘤康复”公众号,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形象生动的比喻,让更多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意识到治疗癌痛的重要性。

癌痛治疗让病人“安乐活”

谢广伦所在的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成立于2013年,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家以肿瘤疼痛、肿瘤康复与肿瘤姑息治疗为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科室,同时也是河南省肿瘤疼痛精准治疗工程研究中心。科室主要通过各种特色治疗手段改善肿瘤病人身体状况和生理机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后续肿瘤治疗且降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我们的治疗目标是让肿瘤患者生活更健康,生存时间更长久、‘安乐活’。”谢广伦说。为了这一目标,谢广伦带领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广伦(右二)在进行鞘内镇痛手术(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是国内较早开展癌痛自控镇痛、神经毁损、鞘内镇痛等癌痛特色治疗技术的单位之一。

目前,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在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年通过鞘内药物连续输注镇痛等微创镇痛方式,缓解了200余例难治性癌痛患者,治疗病例数位居全国前列,绝大部分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一个科室的发展,也像一个饭店的经营一样。我们有自己的‘家常菜’,也有一些‘特色菜’。”谢广伦说,癌痛治疗也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癌痛治疗的“家常菜”就是药物规范化治疗,他们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发了“癌痛自控镇痛技术”,在国内牵头发布了“癌痛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专家共识”。癌痛微创镇痛就是他们癌痛治疗的“特色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广伦带领科室医务人员查房(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不仅仅要求科室所有医生都掌握这些技术,谢广伦还不断总结,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完善。目前,科室神经毁损有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鞘内镇痛有效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都是国内领先的。在癌痛治疗特色技术的探索和研发上,谢广伦认为,决不能把病人当试验品!一定要保证在原有技术充分安全的基础上,再进行测试。他在和同事们学习国内外的参考文献,与国内外的专家共同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了一系列新业务新技术,比如,腹腔神经丛毁损联合瘤体内注射技术,使癌性腹痛患者既能止痛,又能减瘤;腰交感神经射频调控技术,让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凉感和麻木迅速减轻,甚至让病人重新恢复行走功能;经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脑池内化疗药物注射技术,使脑膜转移患者肿瘤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轻。

这一系列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为更多癌痛患者带来了福音。

希望更多人加入到癌痛治疗队伍中来

“当前,癌痛病人很多,癌痛治疗需求也非常大,一定要让更多同行也能掌握癌痛治疗技术。”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癌痛培训基地负责人,谢广伦一直致力于培养更多癌痛治疗专业技术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广伦在进行神经丛毁损技术培训(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当前,国家对癌痛治疗非常重视。相当一部分省级医院或较好的县市级医院的癌痛治疗理念、技术水平及药物应用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是有些县级医院和部分市级医院也存在一些不足。”谢广伦说。因此,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推行县域癌痛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我们通过该项目提升县级医院肿瘤科、疼痛科等肿瘤相关专业人员来提升癌痛治疗技术水平。该项目持续五年,每年需培训十家单位,今年截至目前,我们已培训七家。”

作为河南省难治性癌痛技术的开创者,河南省掌握难治性癌痛微创技术的专业人才,大部分都是谢广伦带教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广伦与(右六)和癌痛整合治疗培训班学员合影(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据谢广伦介绍,他们对相关人员进行癌痛自控镇痛技术、药物规范化治疗及癌痛微创治疗培训。目前,已培训近千人,一半来自河南省内,一半来自河南省外。

“希望通过这些培训,让更多医务人员收获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正确理念和知识,进一步掌握、精通相关治疗技术。也希望有更多同行加入到癌痛治疗队伍中来,让更多病人能够最终受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