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是单一器官的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癌症发病机制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我们现阶段的肺癌治疗方式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几乎所有的晚期癌症都可能会复发,精准的靶向治疗也只是控制一段时间,而免疫治疗虽然有可能治愈肿瘤,但是很可惜只对少部分患者有效。怎样提高肺癌的治疗疗效,是每个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肺癌的个案管理?

肺癌个案管理,是在多学科团队(MDT)和最新文献指导下对患者全程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目的是给予患者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

癌症理论上没有绝对标准的治疗方式,我们通常认为的标准方案,比如早期癌症选择手术、中期癌症选择手术加放化疗、晚期癌症选择化疗和靶向治疗等,都是基于临床研究数据分析而规定。在这些临床研究数据公布后,癌症治疗权威们制定了各种版本的治疗指南,医生们按照这些指南去实施治疗。正因为治疗指南是行为上的“统一”,而不是绝对的病因学治疗标准,所以指南每年也在更新。张勇教授表示,在其大学时期,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是化疗,毕业后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是靶向治疗(除非没有驱动基因),后来又有数据支持把靶向药提前到早中期使用。患者按流程被检查和治疗,所有步骤都是冰冷的,检查、手术、治疗都严格按临床路径。但是,试问难道所有患者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患者个体差异怎样体现?张勇教授认为,一个好的医生是辩证地看待指南,全面为患者考虑。虽然只要遵循治疗指南,当医生就很简单,而且出现医疗差错的可能性就不会高,但是绝对不要忽视个体与个体间癌症治疗差异。

另外,在目前信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可以非常迅速地了解到肺癌治疗的最新信息,从而认为某种新的治疗方案会使患者获益。但是,新方案往往需要III期大型研究得到阳性结果后,才能被指南推荐。因此,如果仅仅按照指南治疗,无疑会使患者失去很多前沿治疗的机会。这种情况下,MDT和与患者共同决策(SDM)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在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前提下,为患者制定更精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肺癌个案管理需要整体和全程化

此外,肺癌也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肺癌治疗讲究连贯性。比如在术后,很多患者没有及时发现肿瘤复发,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预后较差;也有患者治疗后出现了不良反应,需要其他科室的协同治疗;基于学科分工的不同,医生们站在各自学科的立场给予治疗,也缺失了治疗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同时,患者缺失医疗知识导致很难有效配合医疗行为的推进,很难提高医疗效率,很难避免过度医疗。因此,肺癌个案管理的多学科整体性优势显得越来越重要。此外,精准医疗时代,伴随驱动基因的发现、液体活检的进展、伴随诊断的完善,疾病的进展能够动态持续监测,也助力了肿瘤个案管理的全程化。

肺癌个案管理会给患者带来获益吗?

基于肺癌治疗的复杂性与专业性以及肿瘤的异质性,肺癌个案管理是能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大获益的肿瘤治疗模式。只有基于MDT协作前提下的肿瘤个案管理才是肿瘤治疗的核心。个案管理包括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和治疗意愿并开展精准医疗、MDT会诊、评估疗效、预防或减轻副作用、随访跟踪、复发监控、心理干预和饮食干预等。显然,一位医生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这些客观需求。基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MDT的个案管理的经典案例,张勇教授将汇总系列文章与大家分享和讨论,敬请关注与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枫林论肺》

撰稿:张勇教授

审校:Uni

排版:Uni

执行:Un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