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玉米再过几天下播就迟了,这些地要尽快旋耕出来。”眼下,正是种植大豆玉米的关键期,在遂宁市安居区,本该忙前忙后的种植大户张强却悠闲地做起了“监工”,看着旋耕机在自家的60余亩土地上来回耕整,乐开了花,“一个电话,就有人开着机器来地里耕整土地了。太方便了!”

张强请来的旋耕机,是他在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订购的“点单式”服务。这种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实时下单订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农业生产“耕、种、防、收、储、销”各个环节。他说:“花一点钱就可以购买对应的农事服务,相对请人工而言既省钱又省心。”

承包了土地,但未购置农机,在遂宁,与张强处境相同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为解决农户困境,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有实力、有资源的家庭农场、联合社、农业有限公司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建成集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展示、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1家。2023年建成区域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家。

农事中心如何让农户种地省心?以川渝毗邻地区(安居)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占地6000平方米,配备有起垄机、旋耕机、植保机、烘干机等农机200余台,提供耕、种、防、管、收、储等环节全程化服务,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以差异性、个性化的“田保姆”服务全面破解小农户、种植大户、村集体的种植难题。

除了点单式服务,各中心还开辟了“订单式”服务,即农户根据种植规模和产量提前下单订购收割、烘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开辟了“托管式”服务,即农户将土地托管给农事中心,无需亲自耕种便可收获粮食;开辟了“自助式”服务,有驾驶资质的农户自主下单,就可租赁农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农事中心的功能不止于此,还提供种植、田管技术指导和农机技术培训等服务。据遂宁市安居区巧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彭巧介绍,去年,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将其负责的农事中心授牌为实践教学基地。今年5月,基地就迎来学院首批30名学生前来实训,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现场操作中心各类农机。针对各中心实际需求,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协调链接省农科院、省农机院等农业科研院校专家建立长期指导服务关系,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机专题班,常态化开展各类人才培训。

近年来,为激发农事活力,遂宁市严格落实农机购置、农机作业等补贴政策激励措施,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各类服务主体配强服务机械、扩大服务面积、提升服务质量。如蓬溪县荷叶乡定水村,自2022年12月开始,该村集体成立农机专合社,为本村及周边乡镇种植大户、农户提供杂草收集、秸秆打碎还田、旋耕服务。今年,在政策支持下,该村集体进一步整合已有的旋耕机、拖拉机、杂草机、秸秆还田机、农机手村民,完善场所,配齐收割机、植保机以及烘干存储设备,如火如荼建设荷叶片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综合农事服务,解决“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用”的供需矛盾,破解种植户的操心难题,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遂宁以5个区域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对接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为他们提供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为全市粮食播面实现416.6万亩、粮食产量达29.92亿斤奠定了坚实基础。(王波、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