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国,其中心力衰竭(HF)作为此类疾病严重的终末阶段,五年内死亡率高达一半以上。面对这一严重威胁,难道其早期就没有任何先兆吗?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身体上的这些表现可能是心衰的信号

信号一: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临床上,约有五分之四的心力衰竭(HF)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而且这种症状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越来越重。

最常见的是发生在左心衰竭(LHF)的患者中,我们要知道心脏是我们血液得以正常循环的核心部位,正常情况下血液循环流向大致为,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RV)流出经过肺动脉进入肺部,完成O₂和CO₂的交换后再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LA),收缩过程中再通过左心室(LV)流向全身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发生LHF时,LV将血液推送出去的能力就会降低,参与循环的肺静脉血液压力就会增加,肺部毛细血管的压力也会升高,当超过组织抵抗力后液体就会渗入组织中出现水肿、淤血。

肺部一旦出现问题,在其中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就会受到影响,血氧度自然就会降低,此时人体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以及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也就出现了我们提到的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

LHF的早期,患者通常在活动后会感觉憋气、喘不上来气,但稍作休息,缓一会症状就会有所减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憋气情况越来越严重,稍微一活动就感觉喘不上来气,休息也不能立即缓解。

特别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一躺下就感觉憋气,有时候在睡觉时还会被憋醒,坐一会后症状才会有所缓解,严重的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的缓解时间。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病情进展,平卧姿势加重了淤血、缺氧情况,而且在晚上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会自然升高,心脏收缩能力本身就会降低,两者叠加只会使症状变得更加明显。

由于受肺组织损伤影响,部分患者还会伴有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支气管痉挛等与支气管哮喘相似的病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是在急性LHF期,此时患者会出现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发绀等情况;此时患者通常需要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来减轻症状,研究发现,患者采取的坐位越高,反映LHF的程度越严重

除了LHF之外,右心衰竭(RHF)患者与全心衰竭(HF)患者同样会因为淤血原因出现此类症状,所以在无运动状态下出现以上情况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排除HF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伴随冠心病、高血压等不良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小方法来排查下自己是否存在HF,即坐在凳子上向下弯腰双手垂直向下放在脚背上,感觉是不是存在头胀、头晕、气短、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研究发现,在HF病情进展过程中,特别是比较严重的时候,患者做此动作三十秒内会出现以上症状,因为与无HF人群相比,有HF的患者当体位改变(如弯曲时)会增加心室的充盈压,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而且研究发现,存在这种情况的患者再入院的风险增加约五分之四,出现心源性死亡的概率增加了近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号二:食欲不振、消瘦

而临床上右心衰竭(RHF)比较常见的症状是食欲不振、消瘦,这种不适程度并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剧。

当发生RHF时,参与体循环的静脉压力就会增高,大部分的血液都会堵在外周,无论是经胃肠道,还是经肝脏的血液都无法以正常流速回到心脏,同样会出现组织的水肿、淤血等情况,患者则会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肠胃道疾病。

而肝脏异常严重的可能出现肝硬化,通常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继而出现各类消化酶的数量降低,同样会影响消化系统,进一步加重以上症状的严重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RHF比较严重的时候,患者组织损伤加剧,水分还会从肠壁中渗透到腹腔中形成腹水,此时患者肚子看起来高高隆起,就像我们常看到的啤酒肚一样,但不同的是这种肚子如果叩击肚皮会感觉声音发闷有浊音,而且患者通常比较消瘦

在急性RHF进展期,约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及营养不良,特别是在老年高龄群体中,主要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RHF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之外,还与饮食单一、消耗过多等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特别是老年群体平时膳食比较单一,容易造成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如vb1,锌等);RHF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或是长期的呼吸困难同样会增加能量的消耗,干扰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肝功能损害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等都会加重患者的食欲不振情况,加速消瘦的发生。

当然也不是说出现这两种状况就是RHF,可能肠胃道疾病的典型症状也是此类,但当症状逐渐加重或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还是建议及时就医,切不可大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号三:不明原因的浮肿

RHF患者还会出现浮肿的症状,特别是在下肢。

其实与消化不良、消瘦的发病机制十分相似。当发生RHF时,血液体循环出现障碍,那流经肾脏组织的血液就会减少,肾小球滤过率(肾脏过滤血液产生尿液的能力)也会降低

此时为了机体平衡就会产生更多的缩水物质来帮助身体留住更多的水分和盐分,血管里的水多了压力就会升高,细胞之间的液体回吸收到血管里的量就会减少,随着留在组织中的水分不断增加就会出现水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各类肾脏疾病引起的浮肿不同的是,RHF所引起的浮肿主要是从身体低垂的地方开始由下而上的缓慢出现,从脚趾到脚踝到小腿到大腿,而对于卧床的患者来说是从阴囊、下腰部和臀部上方区域开始,随着疾病的进展浮肿面积逐渐扩大,严重的可出现全身浮肿。

而且这种浮肿往往会同时左右脚或是左右腿对称性的出现用手指按压会有凹陷的印记,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在旁晚平躺休息时症状会加重,休息后次日症状会有所减轻。

通常患者还会出现白天尿量减少,晚上平躺休息反而尿量增加的情况。所以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号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中在排除情绪因素后,时常感到疲劳、乏力,思维及语言能力减退,对周围食物提不起兴趣,心慌、心悸、焦虑不安,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这有可能就是HF的早期症状。

在我国HF的患者中发生抑郁症(MDD)的概率约五分之二,在部分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五分之四。

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当发生HF时,血液体循环出现障碍,经过大脑中的血流会相应的减少,同时会出现脑细胞的缺氧状况,这种状态下极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不仅如此,多项国际研究发现HF与MDD的关系是双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心脏协会在《循环》上曾提到MDD是与肥胖(OB)、高血压(BP)、糖尿病(DM)同等地位的心脏病危险因素;NYHA也曾提到心功能不全(尤其是Ⅲ级和Ⅳ级)的患者更易合并出现MDD。

这种双向关系可能由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作用导致,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失衡、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心率变异性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心脏病杂志上报道MDD可使HF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约5倍,3个月再住院率增加约2倍,1年内再住院率增加约3倍,且这种风险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HF患者的血浆BNP≥1 100 ng/L时出现MDD的风险将增加约12倍。

所以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出现抑郁倾向时要及时就医,同样可以降低出现HF的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还有一个症状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HF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吞咽困难的问题,这是由于心房紧贴着食道(平均距离约1-2mm),当出现HF时,心脏的容积会变大向外扩张的同时会压迫到临近器官组织,产生相应的症状。

所以生活中遇到以上这些临床常见症状切不可大意,需谨慎判断并及时就医。

然而要想真正远离心力衰竭(HF),在关注HF发出的信号的同时更要从预防做起,预防才是远离疾病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远离心力衰竭,从预防开始

通常HF根据其不断进展的程度可分为Ⅰ至Ⅳ期,其中Ⅰ期被称为前HF阶段,此时患者通常并未出现实质性的HF症状,但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热病、房颤、HF家族病史等)。

Ⅱ期则被称为前临床阶段,此时患者通常心脏已经出现了结构上的轻微异常,但还未出现过HF的体征(如LV体积变化、纤维化等)。

病情进展到第Ⅲ期的时候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那些症状(如呼吸困难、浮肿等),而第Ⅳ期便是终末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第Ⅰ至Ⅱ期的合理干预通常是预防此类疾病的最佳时期,通过早期干预这些可控的基础性疾病,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情进展到第Ⅲ期,其中除了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之外,改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饮食上,过量的盐(Na+)会增加体内水分,给心脏带来更大的负担,还会加重浮肿的发生,所以要严格限制盐的摄入(每日摄入量≤3g),少吃腌菜、火腿、味精、酱油等高盐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多吃豆制品、鱼虾肉、牛奶、新鲜蔬果等;避免食用高油、高脂、高糖,刺激性强的食物,主食粗要细粮结合着吃;

烹饪方式上尽量选择蒸煮,少用油炸,以清淡饮食为主,少食多餐,控制七分饱

而在生活上,坚持遵照医嘱科学服药,戒烟限酒,合理安排工作与睡眠时间,适度增加户外运动;定期进行复查,如发现静息心率每分钟增加了十次以上及时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是具有不可逆性的,生活中一旦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不明原因的浮肿,特别是下肢、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以及吞咽困难的症状时要谨慎辨别并及时就医,这些都可能是心力衰竭发出的警示信号。同时想要远离疾病,早期针对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类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治疗是关键。

参考文献:

[1]侯明晓,柳云恩,张玉彪,等.急性心脏衰竭治疗研究进展[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3(1):4.DOI:CNKI:SUN:CSJB.0.2013-01-008.
[2]王海燕.早期心力衰竭的5大预警征兆[J].特别健康, 2020年16期, 110页, 2020.DOI:10.3969/j.issn.2095-6851.2020.16.187.
[3]谢凯.心力衰竭有什么症状四个等级你要知道[J].养生保健指南 2020年20期, 253-254页, 2020.
[4]叶湘芬(Hsiang-Fen Yeh),邵荣华(Jung-Hua Shao).心脏衰竭老人饮食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之探讨[J].慈济护理杂志, 2010, 9(4):96-107.DOI:16831624-201008-201009170147-201009170147-9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