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九小学(以下简称东明九小)根据新课标要求,立足学情,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模式和评价方式方面积极开展创新探索,推动了“素养为本”的课堂改革。

教学设计“六部曲”解决实操难题

要常态化、系统性地开展大单元教学,必须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脚手架”,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东明九小在借鉴其他学校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六部曲”,即:分析单元知识背景、确定单元组织中心、制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评价、规划单元学习进程、开展单元学习反思。这六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一步都强调实操性。

下面就以“确定单元组织中心”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单元组织中心是指能够统领整个单元学习的大观念、大任务或大问题。以三年级下册美术学科(人教版)“用标志为班级代言”单元为例。本单元由第15课和第20课重构而成。第15课《我们班级的标志》主要学习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意义和特征。第20课《认识图形标志》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各种图形标志,了解图形标志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美术学科第二学段(三至五年级)学业要求“为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设计标识、请柬、贺卡、图表、海报等”。学校三年级美术组教师结合课标要求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这两块内容组合成一个单元,并调整了课文的先后顺序,认识标志在前,设计标志在后。同时结合“班级标志设计”这一真实任务,变内容单元为育人单元。“班级标志设计”大任务下设四个子任务:写标志欣赏报告、尝试设计一个小标志、创意设计班级标志、参加学校班级标志设计大赛。这四个子任务层层递进,使学生在标志欣赏中感受美,在小标志设计中表现美,在班级标志设计中创造美,在学校班级标志设计大赛中宣传美,从而形成丰富、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确定单元组织中心是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精准、科学地提取单元组织中心,可以提高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连贯性,使单元学习目标、单元评价和单元教学实施成为有机融合的整体。

育人目标融入学科实践活动

如何通过大单元教学实现学科育人功能?学校充分挖掘大单元教学的育人价值,有机融通价值教育与知识学习,将育人目标融入学科实践活动之中,加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材围绕该主题设计了四篇课文,分别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爱国志士的家国情怀。由于课文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如若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想让学生感受那些人物的豪情壮志、英雄气概是有难度的,学生对于个人未来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也难以被激发。

基于此,学校四年级语文教师结合“国庆”这一真实情境,将课文学习转变为“讲英雄故事,扬家国情怀”这一真实任务,使学生在真实情境、真实任务驱动下与当时的人、事、情、景产生共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认知与情感的共同发展。在教授本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三个连续进阶的学习任务:讲少年故事、感少年壮志、抒少年宏愿。首先,在“讲少年故事”这一子任务落实的过程中,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梳理三件事的内容及背后的逻辑关联,并借助关联词把三件事连起来,实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培养学生通过多个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其次,聚焦“感少年壮志”学习任务,学生先借助“空白板贴”批注阅读文本,感受“中华不振”之况;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探寻“中华不振”之因,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概括、提炼、筛选、整合,进一步丰盈对少年周恩来的形象认知。最后,在“抒少年宏愿”这一环节,学生将文字与自己的生活链接,在比照中将自己的爱国之志诉诸笔端,树立远大理想。三个课堂学习任务围绕主题结构化开展,由学到悟、到用,螺旋式上升。

在东明九小大单元的课堂上,学生以积极的、主动的、目标明确的身份进入单元,在具体情境任务中深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主动探索,从而体验到学习意义和乐趣。

基于学习任务设计评价量规

教学评价应在遵循“教—学—评”一致的原则下展开。评价任务的设计不能“为评而评”,它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收集学生关于学习结果的行为反应,评估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而作出教学决策。在“教—学—评”一致理念推动下,东明九小数学教师团队基于素养目标,将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评价任务,将评价任务嵌入学习活动,让学习和评价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评价不仅成为诊断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工具,也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工具。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单元为例,结合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班级标志设计大赛”这一真实情境,学生需要在“利用本单元所学设计班级标志”的真实任务中,实现对绘图、创新、读图技能的深度学习,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团队开发了包括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的评价量规,每个评价维度有清晰的成就描述。绘图能力的成就描述指向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能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班级标志。创新能力的成就描述指向学生创新以及审美、应用能力——设计的班级标志贴合班级文化,造型新颖,寓意美好。读图能力的成就描述指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清楚介绍班级标志设计的原理和寓意。这一评价量规使学生非常清楚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师也可通过学生的作品、思考、语言表达等精准了解目标达成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这样的评价任务切实起到了指导教学和引领学习的作用。

在大单元教学探究的过程中,学校教学实现了从“知识技能为中心”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转变。学校于2023年7月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中小学大单元教学实验学校。

(作者系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九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21日第6版

作者:王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