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玄/素》--田卫、蒋非默双个展

「black&white」--Dual solo exhibitions of Tian Wei and Jiang Feimo

地址:苏州本色美术馆二楼4号厅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7日-2024年11月20日

艺术家:田卫、蒋非默

艺术总监:陈翰星

策展人:王泊乔

明还日轮,暗还黑月,缘还分别,顽虚还空,墨还毫锥……统统还掉,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见”。即为铃木大拙所述“无意识状态”,所谓“无意识状态”,就是中国禅宗的“无心”。无心是通达终究目的的必经境界,或者无心本身就是终极境界。故“无心体得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明还日轮,是素的极致;暗还黑月,是玄之又玄;无心合道,会其妙处。

本次《玄/素》展中的两位艺术家,蒋非默与田卫,分别对“玄素”作了精微的诠释。非默“守正用奇,大巧若拙”,田卫“字字古法,字中无笔,”。二者都在“立文字”的基础上又“离文字”,同出传统书法的绳墨之外。如同禅宗的第一义“不可说”,即“于相而离相”。

《玄/素》将于2024年6月21 -23日在苏州本色美术馆隆重开展,展览包含蒋非默与田卫两位艺术家近3年来创作的30余幅作品。

一个“白色展览”,作品是由以往的帖、匾、石碑中的书法文字所构成,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魏碑等,包含了中国古代书法史里的所有字体。作品在高明度的 笼罩下,对比度极尽淡化,图象若隐若现,谧静,朴素,恬雅,朦胧,清淡…… 这是田卫作品的整体印象。

田卫的作品并不是书写,而是在纸上画出来的。西方绘画经常将画布称作支撑物,没有支撑,一切便没有了依托。而传统的宣纸除了支撑作用还有吸水特性和通透性格,水与墨的渗透,反反复复的晕染,一层一层的叠加,使纸质慢慢改变,主导着水、墨、纸之间绵延不绝的“对话”,既要顺应疏导自然出现的偶发因素,又要对其进行控制。可以想象,纸在水的作用下弯曲凹凸,使得画面的结果变得不确定甚至未知。“非书写”的漫长过程让空白产生文字的回声和留痕,经过一次次地渲染,记忆与遗忘、冥想与空顿,随时间流逝直进入到忘我的状态。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有可能赋予作品一种“肌肤”的感觉,从而唤醒作品的气息。在辨析层次与融合一体之间,微妙的反差好似从零到一的空隙,迷蒙的余晖效应,犹如琴瑟的余音,将现成的书法转化为纯净的造型语汇和元素,消解了文字所承载的历史、人文、宗教、权力之重,再无喧嚣,有的只是从容的呼吸,难寻五彩斑斓,仅留清水淡墨。

王维有诗“秋日光能淡”,田卫的作品在平淡中隐形着光的颤动,它来自作品内部,出自观者 “视觉暂留”的迹象中,也存在于几近于空的场域中。最后引用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所言:“空是新的事物的回归。”

节选自 — 李益《光的栖居》

田卫/Tian Wei

出生于1973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2018-今 中央美术学院综合绘画语言高研班客座教授

中国文旅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水墨实验艺委会委员

蒋非默(弥云光)/Jiang Feimo

生于1978年,祖籍宜兴,居上海。号:弥云光、摩萨亘藏。数十年倾注东方禅学参究创作及关乎本初的心宇探索。众多高明处殷勤参叩,出入禅学正大微妙之间,红炉点雪,莫名其妙。自幼喜书,得便辄涂写,经年不辍,尤好擘窠大字。适逢明末天童密云禅师所书匾额,观之心契神会,蓦地与其心同意合,如出一辙,足见性情相近。因缘际会,密云禅师乃宜兴阳羡蒋氏子,末学亦出自阳羡蒋氏,与其同宗共祖,倍感亲切。据此缘起,余礼拜当今太白天童山主,奉为师表。承学临济与曹洞宗旨,溟沐默照家风,欲立正知见,体得明白。

蒋非默参究禅学十数裁,其创作深受曹洞默照禅观的熏染。“默照”一词源于宋代禅宗曹洞中兴之主宏智正觉禅师(1091~1157年)所倡导的默照禅学。宏智正觉禅师曾法席明州太白天童山近三十载,以默照立宗,提出“清心潜神,默游内观”的禅观,强调反观自照,主张以“无心合道”来默然寂照,不必期求大悟,唯以无所得、无所悟之态度来参禅。宏智正觉认为实相即是无相之相,真心即是无心之心,真得即是无得之得,真用即是无用之用。

宏智正觉禅师的默照禅观也成为一道光,照进了蒋非默的绘画。

默照禅观以心之优游内照,提倡心外无法,满目丘壑。“心外无法”是泯除对心外之法的空色有无分别执取,心便在游默内观中尽显本地风光,即“满目丘壑”。

禅宗美学以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为最高追求,是一种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美学,是对本心的彻悟。宇宙之心,个人之心,物我万象,融融一体,晃晃然如虚如空。于是,整个人的意义、本体的穷究,便浮现出来。在自心与宇宙的变幻泯灭中,在“空色有无之际”体悟“万籁俱寂,明月空天”的廓然默照之境。

观者与蒋非默的绘画,那是一场心与心的会悟,在会悟中默默忘言,昭昭现前。一山一宇,一石一宙,摄境归心,惊雷一默。一山一世界,世界皆缄默。在缄默中,观者与作者之间恰恰相应,默默心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