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路过北京天安门,看到那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总会想到,在那千千万万为国家民族与人民利益而牺牲生命的人之中有你。”黄炎培在家中挂着的儿子画像后面,留下了这句话。

身为近现代中国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因为在抗战年代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对国家、对革命的巨大帮助,在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是妥妥的副国级的人物。

然而,这样的一位人物在他心中却始终有着难掩的痛,这痛,来自于他那为革命牺牲的孩子。1952年他回到家乡陵园祭奠自己的儿子,在看到墓碑的时候却勃然大怒,他大声道:这像什么样子?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78年10月,黄炎培出生在川沙镇内史第,在他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离开了人世,外祖父见他无依无靠,便将他接到家中照顾,教导他传统文化知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外祖父一家也开始拮据起来,为了补贴家用,年仅弱冠的黄炎培在家乡当起教师。但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黄炎培一直都有着考取功名,报效国家的志向。

1899年,他顺利通过乡试考的秀才知名,之后他得外界人士帮助,到南洋公学学习外文科。这段时期的学习对他的影响很大,西方进步思想的教育加上老师蔡元培的培养,黄炎培的知识迅速丰富,思想也逐渐抛下曾经的传统守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3年,他返回家乡兴办小学堂,期间他专研著作《天演论》等对当时中国有着巨大指导作用的书籍,开始与民主人士接触,并开始宣传民主思想,反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因为这段经历,他一度被当地官员逮捕,在被押往刑场行刑的路上,他得基督教牧师保释逃亡国外。

1905年,他与民主同盟会接触,并在之后加入了同盟会,他在家乡兴办教育,先后创办广明小学、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等,这些经历使他在中国教育界的名声初步建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黄炎培想起曾经《天演论》的观点,认为应该从西方进步思想中寻找救国之路。

于是,他以《申报》记者的身份,先后在安徽、江西、浙江、北京、天津等地游历五个多月,之后又踏上前往美国的旅程。

在美国,他考察了美国25个城市,52所学校,广泛接触美国各界人士,从中学习美国成功的经验,而他考究的重点,主要是美国职业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他又先后到达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南洋等地考察,经过这段时期的考察,他觉得教育就像是治病一样,找到病根病源才可以开药方,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回到上海之后,他与当时上海的教育界人士联系,之后又与实业界人士取得联系,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之后又成立中华职业学校,这也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学校。

因为他巨大的名声,1921年他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教育总长,但他却不肯就职,之后更是宣称“不为官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伐战争期间,他积极在全国各地开展演讲,兴邦学校,到了三十年代,他敏锐地预感到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可能引发的战争,他将这一切报告给外交总长王正延,但王正延为人轻浮,根本没有将他的话听进去,这让黄炎培极为愤怒。

他又直接找到蒋介石,但蒋介石在听完后也没有过多的反应,这让黄炎培觉得这个国民政府简直“无可救药”。

果然,半年时间不到,日本人便在东北进行“满洲事变”,这让当时的国人纷纷感到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炎培自行开办《救国通讯》,向全国宣传爱国精神,这与当时奉行“绥靖”政策的国民政府产生冲突,但黄炎培不管不顾。

经过多年抗战,万众一心的中国人终于将日寇赶出了国土,但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政府却不满于和平,企图在中国进行独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阻止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真正解放全国,我党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援下,进行解放战争。

经过三年的努力,1948年,国民政府的大势已去,全国即将解放。但彼时我党担心局势不稳,便放慢了解放脚步,国民政府此时还掌握着中国大都市------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黄炎培在上海积极领导上海民建会,为我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人员提供保护工作。到了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他企图将在上海银行的金钱悉数转走,这件事被黄炎培的大公子黄竟武得知,当时黄竟武担任民建的工作指挥。

他联络上海金融界的人士出面抗争蒋介石偷运资金的行动,之后又联系中共在上海的策反工作委员会。他的一系列行动让蒋介石的阴谋宣告失败,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令军统局毛人凤对此事进行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调查,毛人凤将目光锁在了黄竟武的身上,这天黄竟武像往常一样出门,但很快就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

在狱中他宁折不屈,最终毛人凤授意下属将黄竟武等十三位革命人士活埋,时间仅过了八天,上海便顺利解放。

黄炎培得知后,他一度悲痛昏迷,上海人民政府将黄竟武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其家乡川沙镇为他举行公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黄炎培回到家乡祭奠自己的儿子,他到来的消息很快被当地政府知晓,对于这位失去爱子的副国级人物,他们纷纷表示欢迎,并表示希望一起祭奠黄竟武烈士。

当黄炎培带着众人来到墓前时,他却看到墓前那明显比其他烈士大得多的墓碑,他生气地说:怎么可以这样?烈士岂有阶级大小之分,就算他是我的儿子,也不能这样。随后,在他的指示下当地政府对墓碑进行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12月21日,黄炎培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在1993年发行的邮票中,便有印着他肖像的邮票出售。

看着邮票上那挂着和睦的笑容、慈祥的眼神的黄炎培,人们不禁想起他曾为国家为人民而努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