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网记者 宋馥李 “在创作《娑萨朗》的时候,我让自己成为世界之后,在澄明之境中关注并思考人类灾难,看是否能找到救赎之道。”作家雪漠说。2024年6月19日,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当日,第二届雪漠作品国际学术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届论坛旨在深度挖掘本土知名作家作品价值,探讨《娑萨朗》独特的出版意义,助力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国际传播,促进中外文学文化交流互鉴。

据了解,作家雪漠的新作《娑萨朗》近9万行诗、110万字,2024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其内容包罗万象,融宇宙古史、神话传说、哲学信仰、王朝战争、未来科技于一炉,其主题是人类对永恒的不懈追寻。出版方认为,这是一部家园救赎的东方奇幻史诗,一曲魔幻斑斓的东方之歌,媲美《魔戒》《冰与火之歌》。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世界和平,让和平的力量战胜霸权的力量,主要靠文化的力量,使人性的良知得到焕发。作家雪漠以他特有的想象力、洞察力、观察力、创造力,创作了新书《娑萨朗》,展现了大爱无疆。希望作家出版社把这部作品发行好,翻译家们精准翻译此书,让它在各国读者心中生根开花。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提出,中国要想综合国力更进一步,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文化的发展。文化阵地或者文化国外的接受有两种形式非常重要:一是中国文化演出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国外体现,如黄梅戏和采茶戏等;二是反映中国当代文明发展和中国独特文化内容的文学作品,比如雪漠作品,通过海外翻译的方式,让更多友华知华的海外人士喜欢,这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形式。

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提到,长篇叙事诗《娑萨朗》一经问世,便受到文学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110万字的长诗,讲述了关于人类命运和生存,关于生命的寓言故事。规律的语言,雄浑的气势,奇幻的景象,宽广的哲思,堪称一部追求永恒真实的民族精神史诗。一部在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记忆中,重建信仰力量的巨作。雪漠老师以36年百余部作品的体量,向世界传递着最动听的中国声音,讲述最美的中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学者围绕雪漠作品对谈

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顾彬认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爱。其中,作家是最为重要的爱的使者,没有爱就不会诞生好的作品。如果看雪漠的作品,就会发现他老重复一个词——人类。可见爱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非常得重要。一个作家如果没有爱,不可能是一个好的作家。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贺莺谈到,近年来,学术界对雪漠作品的研究持续升温,多篇研究雪漠作品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维度剖析了雪漠作品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以及社会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并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拓展到了文化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挖掘了雪漠作品的深层内涵。

作家雪漠在主题演讲中说,西方作家是从一个宏大的世界慢慢走向个体,来挖掘自己,把“我”放大到极致,而他是消解了自己之后,把个体放大到极致,这是东方智慧独有的东西。所以,在创作《娑萨朗》的时候,他在澄明之境中关注并思考人类灾难,看是否能找到救赎之道。同时,《娑萨朗》的创世学说和上帝有关的创世学说不一样,后者向外寻觅的创世学说终将失败,而《娑萨朗》的创世学说是向内寻觅,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单,归于内心的拯救。《娑萨朗》试图开启一个通道,让人类回归理性、回归质朴,回归到智慧的原点,心灵之灯一旦打开,世界就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馥李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经济观察报编委、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院长
负责城市、区域经济、观察家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