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是指寒、湿、虚类疾病,往往冬季高发为什么要夏治呢?因为夏季天、地的阳气旺盛,相应的人体内的阳气也达到巅峰,趁着人气血最盛、腠理开泄时,治疗寒湿虚类疾病更易直达脏腑,事半功倍。就像是趁着夏天天热(阳气盛),更容易把山上的冰雪(人体的寒湿虚)给融化掉一样。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思想之一,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原文叫 “春夏养阳”。

三伏天,天地间的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也达到高峰,体表毛孔大开,通过艾灸,能很大程度地将积聚在身体内部的寒、湿、痰饮等邪气驱赶出来!

脐灸

脐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即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脐灸功效

1.可增强脾胃机能,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常用于消化系统的胃痛、便秘、腹泻及慢性结肠炎等。

2.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症。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中医科根据不同的艾灸是以艾绒制成的各种灸材为治疗工具,通过点燃后的热量,靠近或接触病变部位或穴位,刺激局部以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特殊中医外治方法。艾灸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四种类型。艾灸治疗范围广泛,对于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哮喘、胃痛、痛经、闭经、腹泻、崩漏、带下、遗尿等常见疾病均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体质及辨证给予不同的贴敷类型和配方,这使“冬病夏治”的治疗更有针对性,效果更理想。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1. 温经散寒:艾灸可以温通经络,驱散阴寒,对于寒凝血瘀导致的关节疼痛、痛经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2.扶阳固脱:通过艾灸可以扶助虚脱的阳气,治疗中气不足或中气下陷引起的遗尿、崩漏等病症。

3. 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艾灸具有活血作用,能够治疗气血凝滞所导致的瘰疬、乳痈等疾病。

4.调节免疫功能:艾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来实现治疗作用。

5.健脾益胃: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常灸足三里穴能够促进消化,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6.祛湿散寒、通络止痛:艾灸对于风湿、胃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7.预防保健:艾灸还可以调整经络气血,提高免疫力,对抗疾病入侵,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熏洗

中药熏洗是根据辩证选用适用的中草药煎汤制成水剂来泡足,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

1.疏通经络:中药熏洗能够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筋骨,并改善局部炎症和水肿。

2.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中药熏洗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调整机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从而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的目的。

3.清除疲劳:中药熏洗可以消除身体的疲劳和疼痛,缓解肌肉疲劳和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

4.增强免疫能力:中药熏洗中的药材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5.调节内分泌:中药熏洗中的药材成分可以调节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6.改善四肢微循环:中药熏洗可以改善四肢微循环,减轻手脚冰凉、水肿等不适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一种结合了中草药、中医外治和穴位外治的方法。通过将特定的中草药以姜汁、醋、蜂蜜、酒等形式制成贴敷剂,贴敷在体表上,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该方法利用经络输穴的传导作用,将中草药的作用直接传达到病灶部位,产生防病治病的效果,适用于治疗慢性病、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中药贴敷的位置有天突穴、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足三里穴等,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调理脾胃等作用。

1.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天突穴具有宣通肺气、降逆止咳、化痰散结等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也可以用于缓解呕吐、呃逆等不适症状。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具有解表清热、镇痉安神、通络止痛等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热病、疟疾、咳嗽、颈项强直等病症,也可以用于缓解中风、癫痫等病症。

3.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脊柱区,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肺俞穴具有肃降肺气、补虚清热、平喘等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肺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咯血等病症,也可以用于缓解呕吐、呃逆等不适症状。

4.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背部,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4寸处,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膏肓穴具有益气壮阳、调理肺气、补虚扶弱等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虚劳、咳嗽、气喘、盗汗、遗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耳穴贴压治疗

小耳朵,大乾坤。我们每个人耳朵上分布着200多个穴位(耳前165个,耳后36个),其中常用的有91个,能治疗的疾病有200余种,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骨、皮肤等各科疾病,其中优势病种有20多种。

通过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耳穴毫针法、耳穴埋针法、耳穴贴压法、耳穴放血法、耳穴电针法、耳穴药物注射法、割耳敷药法、耳灸法、耳夹法、耳穴按摩法等等。其中,最易于实践的是耳穴贴压,就是把王不留行籽小胶布贴在耳朵的穴位上,通过按压刺激来治疗相关的疾病。耳穴贴压容易操作、简便安全,不受时间、地点、外界环境的限制,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且贴一次可以保留3-7天,能长期起效,从效果上看,对优势病种起效迅速,疗效也确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脏六腑时间表

肺经凌晨3-5点(深睡)

大肠经5-7点(排便)

胃经7-9点(吃早餐)

睥经9-11点(造血、喝水)

心经11-13点(午饭、午睡)

小肠经13-15点

膀胱经15-17点(排毒、下午茶)

肾经17-19点(晚饭)

心包经19-21点(散步)

三焦经21-23点(泡脚休息)

胆经23-1点(入睡)

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三病区联合中医科开展:“艾灸、脐灸、穴位注射,贴敷疗法,耳穴疗法,中药熏洗治疗”等项目,欢迎前来体验,预约,咨询。

呼吸内科三病区信息

地址: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二号楼6楼

咨询电话:0376—3389806(马东枝 张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