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中,诗作竞相编入歌,诗歌特别受人欢迎,一时之间名动天下的诗人不胜枚举。其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都有很多首诗播于人口,很难说谁更受人看重。一天,三位诗人不期而遇于一家酒店。说话间,来了不少梨园伶官也在这里会宴相乐。三位诗人就围炉烤火观看,一会儿又来了几位妙龄女伎,打扮得如花似玉,不多久,就传出奏乐唱歌之声。王昌龄提议:“我们三人看谁的诗被她们唱得最多,就证明谁最名重于时。”刚说完就听到一人唱道:“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再听又有一伶人唱起来:“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接下来,另一名女伎唱道:“奉扫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之涣本来自以为有名于时,不料半天也没有人吟唱他的诗作,不免面子有点挂不住,他说:“刚才唱歌的人只不过是潦倒乐官而已,所唱都是下里巴人之词,怎么能和《阳春白雪》之曲相提并论呢。”就用手指着长得最迷人的女子说:“如果她所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拜你俩为师。”言罢三人相视而笑。只听那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接着又连续唱了王之涣的两首诗歌。听到这里,王之涣得意忘形起来。他们陶醉在歌声与诗词的意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人奏乐寻欢极为注意乐舞词曲的配合以及音乐曲调的和谐。认为歌以调声,乐以和情,音乐可以达到动心感人、和政齐俗的效果。的确,音乐的魅力不仅是神奇的,音乐的故事更加迷人。

唐长安的乐舞,作为人类文明长河中之一涓涓细流,其“水量”虽不算大,但它对过去历史与未来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却不可小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立于2016年的西安外事鼓乐团,由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教授创办。乐团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古典音乐,振兴鼓乐艺术,凝聚民族精神”为己任,大力推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乐团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新“非遗”。演奏曲目融合编钟、编磬、古琴、瑟、埙等中国传统乐器,同时结合西洋乐器钢琴等,旋律古雅、悠扬,艺术风格肃穆恬静、清雅闲适,演奏一气呵成、颇具创新,充分展现古都长安的古韵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外事学院一直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文化气息和高雅的艺术情调。学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同时,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名教师分别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省级高校优秀党员、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获得学校育人教书楷模荣誉。教师们以严谨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探索知识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聆听到来自行业前沿的声音,感受到学术研究的魅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学院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

#爱上西安外事学院#

西安外事学院始终坚持“明道、修身、利他、共荣”的校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生兴趣,制定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外事学院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卓越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独具特色的学院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