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晶泰科技-P(02228.HK)作为港股首家特专科技公司,以第18C章节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港股市场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市仪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层官员,包括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及其副局长张曼莉,以及香港交易所集团的主席唐家成和行政总裁陈翊庭,都亲临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陈茂波司长在致辞中强调,18C上市机制的引入是为了支持硬科技企业在港融资,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特专科技公司的特定需求。

什么是18C上市?

18C上市规则是港交所为特专科技公司设立的新框架,已于2023年3月31日生效。该规则降低了上市门槛,以便具备发展及投资潜力但尚未满足现行香港主板上市要求的新兴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从而支持它们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进一步发展。

特专科技公司包括哪些?

“特专科技公司”在18C章规则中指的是,主要从事特专科技行业可接纳领域内的一个或以上的特专科技产品的研发,以及其商业化及/或销售的公司。

简单理解,特专科技主要针对那些专注于新兴科技行业,在科技前沿领域进行创新和开发,以及涉及专研科技产品或服务销售业务的企业。

特专科技公司可能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航天航空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机器人研发、半导体、自动驾驶技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市有哪些类型区分?

特专科技企业上市分为已商业化公司和未商业化公司,区分标准是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是否至少达到2.5亿港元。

上市对管理层有何要求?

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要求在上市前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由大致相同的管理层经营现有业务。

已商业化和未商业化公司的市值要求分别是多少?

已商业化公司至少需达到60亿港元;

未商业化公司至少需达到100亿港元。

上市的研发时间和支出要求是什么?

申请人需在上市前三个会计年度内进行特专科技产品的研发。

已商业化公司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研发开支占比不低于15%。

未商业化公司

研发支出占比则根据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入规模设定。

·业务收入不足1.5亿港元的公司,研发支出占比最低为50%;

·业务收入在1.5亿港元至2.5亿港元之间的,研发支出占比最低为30%。

此外,上市前三个会计年度中,至少有两个会计年度的每一年需达到上述的百分比门槛,且这三年合并计算也需满足相应的百分比门槛。

资深独立投资者对特专科技公司的投资占比标准如何?

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需满足资深独立投资者的特定投资占比标准,这些标准根据公司是否商业化以及上市预期市值来确定。

已商业化公司

·市值在60亿到150亿港元之间,最低投资占比为20%;

·市值超过150亿港元但不足300亿港元,该比例为15%;

·市值超过300亿港元,比例则为10%。

未商业化公司

·市值在100亿到150亿港元的公司,最低投资占比为25%;

·市值超过150亿港元但不足300亿港元,该比例为20%;

·市值超过300亿港元,比例则为15%。

总体而言,未商业化公司所需满足的投资占比标准比已商业化公司高出5%。

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有哪些具体要求?

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的指示性标准包括两方面条件:

首先,需要有2至5名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他们要么在上市申请前12个月内,共同持有申请人发行的股本总额达到或超过10%;要么至少在上市申请日期前12个月,已经向申请人投资总计达到或超过15亿港元,且不包括此后的任何撤资。

其次,至少有2名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在上市申请前12个月内,各自持有申请人至少3%的已发行股本;

·至少在上市申请日期前12个月,各自已经向申请人投资至少4.5亿港元,同样不包括此后的任何撤资。

未商业化公司有哪些额外的营运资金要求?

至少覆盖上市文件刊发日期起至少十二个月的125%所需开支,包括一般、行政、营运开支以及研发开支。

18C章规则下,首次公开招股的股份分配有何要求?

首次公开招股要求至少50%的股份由独立定价投资者认购,无论他们是否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参与。

18C章规则中公开认购股份的最低份额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18C章规则,首次公开招股中公开认购股份的最低份额初步设定为所发售股份的5%。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会触发回补机制调整公开认购的份额:

·如果市场对公开认购部分的股份需求量达到初定份额的10倍或以上,但不超过50倍,运用回补机制,公开认购份额将增加至10%。

·如果需求量达到初定份额的50倍或以上,运用回补机制,公开认购份额将进一步增加至20%。

18C章规则对新上市公司的证券禁售期有何规定?

未商业化公司

所有关键人士和现有投资者的均为24个月。

已商业化公司

关键人士(包括创办人、不同股票权受益人、执行董事及高管以及符合公司技术营运或产品研发的主要人员)为12个月;

现有投资者为6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香港已经迎来了299家新经济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高达9449亿港元,占港股IPO融资总额的65.1%。这一成就凸显了香港市场对新经济企业的巨大吸引力和活力。

港交所推出18C的初衷,不仅是为特专科技公司提供上市渠道,更重要的是向五大战略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硬件及软件、机器人与自动化、半导体、先进通讯技术以及电动与自动驾驶汽车等)展示香港市场的欢迎姿态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18C章已经实施超过一年。除了已经上市的晶泰科技-P以外,另一家特专科技公司黑芝麻智能-P也已经于6月12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可能很快就会挂牌上市。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和董事总经理兼内地业务主管周健男均表达了对更多科技企业通过18C渠道上市的期待,这将更好地发挥香港交易所在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平台作用。

随着18C上市规则的深入实施,我们预计会看到更多特专科技公司利用这一渠道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香港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资料参考:

1.活报告:《历史性时刻!港股迎来首家18C,「晶泰科技」首日最高涨超24%!》

声明:本文章仅供一般性参考,并不构成针对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订立任何交易或采用任何对冲、交易或投资策略的邀约、推荐或建议。本文仅使用历史实际数据进行一般性论述,并未考虑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特定需求等,亦非专为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编制。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