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想要趁机实控新疆却失败。

1933年的四一二政变是由盛世才领导的部分新疆军政人士发动的,他们对金树仁的统治不满,认为金树仁的政策不利于新疆的利益,因此发起了政变,试图推翻金树仁的统治。

政变发生后,蒋介石迅速介入,想要趁着新疆局势不稳的机会,通过改变地方政权结构来加强对新疆的管控和影响。

蒋介石的计划成功了吗?新疆的历史走向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辛亥革命以来,新疆一直被视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长期以来就像是孤悬在塞外的一块孤岛,地方势力在那里实行割据。

1926年,国民党多次派遣人员前往新疆,试图筹备基层组织,以便在这个地区建立自己的基础。

然而,新疆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复杂,新疆地区多民族聚居,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民族关系复杂,这给国民党的组织和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而且新疆政府不愿意让国民党在新疆扩大影响力,因此一直对其进行打压和限制,国民党的努力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32年12月底,国民党才正式成立联络和组织中心,标志着国民党在新疆地区建立组织的一次重要突破。然而,即便如此,国民党在新疆的地位仍然十分脆弱。

尽管新疆形式上一直服从中央政府,但地方势力的强大和民族之间有着很强的复杂关系,实际上当地的统治者更多地受制于地方势力和族群纷争,而非中央政府的指挥调度。

再加上地理上的因素,新疆位于中国西部边疆地区,与俄国接壤,这使得俄国在新疆地区具有一定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由于历史上与俄国的密切关系,以及地理上的接近,新疆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接受俄国的影响和指导,以获取支持和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国民党,他们在新疆地区的政治势力一直相对较弱,所以当地官僚更倾向于保持自主性,对他们的统治持抵制态度。

1933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新疆省政治舞台上发生了权力的重新洗牌,原主席被推翻,盛世才粉墨登场,他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武装部队,联合其他政治势力,逐渐掌控大局。

蒋介石看到了插手新疆的好机会,他希望通过改变新疆的政治格局,建立起一个忠诚于国民党中央的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他派出亲信前往新疆处理相关事宜,积极与当地政治势力进行接触和协商,寻找可以合作的潜在支持者,以确保国民党在新疆的利益得到最大化体现。

盛世才在新疆并非只手遮天,蒋介石还寄希望于挑动新疆官僚的内斗,通过改变地方政权结构的方式来加强对新疆的管控和影响,加强自己在西北地区的地位。

同时,蒋介石还通过提供军事支持和物资援助,加强了与当地政治势力的合作关系,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新疆地区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蒋介石的手段起效了吗?新疆是否归属国民政府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1933年,新疆爆发四一二政变,蒋介石插手新疆的计划成功了吗?

1933年6月,蒋介石的亲信黄慕松抵达新疆,立刻开始结交当地达官贵人,封官许愿的同时,也在分化新疆各势力,以达到分别击破的目的。

谁知道盛世才感到了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他采取了强硬措施,限制黄慕松的活动,使其在新疆的处境变得非常艰难,完全无法实现蒋介石交代的任务。

盛世才是怎么做的?蒋介石最终目的得逞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世才对黄慕松的到来表现出表面的欢迎,但内心却充满了警惕和敌意,他知道黄慕松的使命是代表南京政府控制新疆,而他本人则希望保持对新疆的独裁统治。

黄慕松抵达新疆后,盛世才首先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在各种公开场合与黄慕松亲切互动,试图营造出一幅与中央政府亲密合作的假象。

然而,实质上,盛世才逐步限制了黄慕松的行动自由,他通过控制黄慕松的通讯和访问,阻止黄慕松与南京政府和新疆地方势力的直接接触,削弱黄慕松的影响力。

同时,盛世才在黄慕松身边安插了大量亲信,对黄慕松的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视,对方的所有的行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慕松与外界联系的渠道也被严密封锁,无法与南京政府保持正常的沟通,此举显然是为了防止黄慕松在新疆实施蒋介石的指示,进而削弱中央政府对新疆的影响力。

此外,盛世才通过施加政治压力,迫使黄慕松认同其统治。在两人的会谈中,盛世才屡次强调其对新疆局势的掌控,并暗示如果黄慕松不配合,会导致更大的混乱。

盛世才还不断宣扬其治理新疆的“功绩”,试图说服黄慕松承认其合法地位,并停止对其进行干涉,通过这种政治施压,盛世才成功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黄慕松的意志。

黄逐渐意识到在当前局势下,他已经无法在当前条件下继续留在新疆并发挥作用,无法有效地执行蒋介石的政策,也无法改变盛世才对新疆的实际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不到一个月后,黄慕松就返回南京,向中央政府报告了他在新疆的处境,以及这段时间来的观察和经历,并与相关部门商讨下一步的对策。

更重要的是,黄慕松希望通过中央政府的干预来解决在新疆所遇到的问题,并请求支持或寻求新的方案。

8月初,国民政府暂时接受了地方势力在新疆的实际控制,并试图通过分化新疆内部军政大权的方式来维护新疆的稳定。

盛世才并没有如愿掌控新疆政府,伊犁地区也在其他军阀的控制下,看样子新疆能够在短时间内维持稳定,避免进一步的动荡和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蒋介石再次派人进入新疆彰显存在感,当时盛世才与其他军阀产生了冲突,国民政府介入解决地方势力之间矛盾。

通过外交手段协调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蒋介石试图维护中央集权,并确保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与统一。

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国民政府在面对地方纷争时的策略选择,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这一行动对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蒋介石的再次出招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后来的“新疆王”又是如何产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1933年,新疆政变后蒋介石派人介入,却被盛世才挫败野心。

蒋介石的浑水摸鱼并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激起了盛世才的反叛之心,他借助苏联的支持,成功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疆王”。

这一过程中蒋介石和盛世才都是怎么处理的?蒋介石的计划为何会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的西北边疆地区,新疆地区不仅与中国内地相连,还与苏联接壤,其地理位置使得政治局势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苏联希望通过对新疆的影响来确保其南部边疆的安全,并在中亚地区扩大其势力范围,新疆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和稀有金属,也是苏联感兴趣的目标。

而且很早之前,盛世才就与苏联有着一定的政治关系和利益交换,新疆也有很多苏联人活动,双方有着互信基础。

因此,苏联有强烈的动机干预新疆事务,以维护和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他们向盛世才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帮助他巩固了在新疆的统治地位。

到了后期,苏联向新疆派遣军事顾问,提供武器装备和资金支持,这些都增强了盛世才的军事实力,使他能够有效对抗其他地方势力与国民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政治手段上,苏联在新疆设立领事馆,通过外交渠道对新疆事务施加影响。

此外,苏联还支持新疆的左翼势力,促进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试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来进一步控制新疆。

盛世才在得到苏联支持后,也推行了一些亲苏政策,增强了苏联在新疆的影响力,蒋介石想要进入新疆,必不可少的要与苏联打交道。

面对苏联强大的干预能力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国民政府在新疆问题上的政策选择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蒋介石要权衡国内稳定和国际关系之间的矛盾,尽量避免与苏联发生直接冲突,以免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旧中国最大的买办,蒋介石十分惧怕洋人,他害怕对新疆地区的过度军事干预会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和反对,甚至导致对中国的制裁或施压,所以他在新疆谨慎行事,避免采取过激的行动。

从另一方面来说,蒋介石还没有理顺内地的各项事务,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也愈演愈烈,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必须集中大量军事和经济资源来对抗共产党军队,确保核心地区的控制权。

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不得不优先将资源投向内战的主要战场,军事资源如部队、武器装备、弹药等,大部分都用于与共产党军队的交锋,经济资源则用于支撑军事行动、维持后方稳定和动员社会力量。

新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向该地区派遣大量军队和物资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短期内难以见效。因此,新疆在资源分配上并未得到优先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略上,内地广大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显然对整体战局更为关键,而新疆虽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在当时的军事战略中并不具备决定性作用。

因此,蒋介石不得不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抗共产党上,以保住精华,相较之下,对新疆的控制成为次要任务。

在以上因素的制约下,蒋介石对新疆的介入力度十分有限,遭遇挫折后很快退了回去,因而给盛世才留下很大的斡旋空间,最终助其登上“新疆王”的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