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Fever)是由A族β溶血性链球菌(GAS)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特征性皮疹(全身弥漫性针剑尖大小皮疹,压之褪色,轻微痒感)、草莓舌、面色潮红、口周苍白等,本病冬春季节高发,多见于幼托及学龄儿童。

猩红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性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性。其并发症风湿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且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

猩红热这种疾病虽然十分常见,也困扰着许多患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猩红热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在患病之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对健康会产生很大危害。

猩红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

化脓性并发症:感染直接蔓延侵袭临近组织器官,如颌下,引起颈淋巴腺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及支气管炎、肺炎等。

败血症及迁延性病灶:细菌通过血行播散引起败血症及迁延性病灶,如脑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及心内膜眼等。

非化脓性并发症:非化脓性并发症发病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主要症状有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两种症状。

风湿热如何诊断及处理

风湿热:通常发生在感染后3周左右,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炎、心脏炎、舞蹈病、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这些表现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并可出现许多临床亚型。其中心脏炎尤应引起重视,严重者表现为显著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炎可单独出现亦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诊断:可通过以下检查协助诊断,①链球菌感染指标:咽拭子培养、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ASO)、抗DNA酶-B、血清抗链球菌激酶、抗透明质酸酶、抗GAS菌壁多糖抗体和抗核苷酶试验。但是,以上检查仅提示患者近期有GAS感染,并非都是风湿热。②急性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黏蛋白水平显著升高。③免疫性检查:急性期血清IgG、IgM、IgA常高于正常,部分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2、IL-12、IL-1β)等细胞因子水平在活动期显著升高;有心脏炎血清抗心肌抗体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实验可出现阳性。④心电图检查;⑤超声心动图。

处理: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急性期患者均应卧床休息;如有心脏受累应避免体力活动或精神刺激,并应在体温和血沉恢复正常、心动过速控制或明显的心电图改善后继续卧床3~4周,然后逐渐恢复活动,心脏扩大伴有心力衰竭者,约需6个月左右才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还应适当限制盐和水分。

肾小球肾炎如何诊断及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肾小球肾炎:多发生在感染后2-3周,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poststreptococcalglomerulonephritis,APSGN)是因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所引起的一种肾脏疾病,表现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甚至出现水肿、高血压和急性肾衰竭等,好发于在5~14岁儿童。临床上绝大多数APSGN患儿可完全康复,预后较好;但对于非典型病例的诊断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急性期若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病情进展出现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患儿应定期检测尿常规。

诊断:通过以下检查明确诊断,①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②尿常规:有红细胞,伴或不伴有蛋白尿。③肾功能:可能出现一过性肌酐升高。③免疫球蛋白补体,抗“0”滴度:一般出现血清C3下降及抗“0”滴度升高。提示近期链球菌感染。④咽拭子培养:约半数咽部或皮肤脓痂分泌物培养示A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⑤肾活检。

处理:注意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急性期钠摄入量控制在3g/日以下,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不用限制蛋白入量,若肾功能不全,则应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

小儿猩红热是常见病、多发病

父母应严密观察

注意并发症早期表现,及时就诊

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古洁若,林智明,王友莲,李龙,杨聘婷,赵岩.风湿热诊疗规范代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内科杂志,2023,62(09):1052-1058.

2.张彩慧,孙书珍.儿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0,27(7):554-556.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15(7):483-486.

4.禹定乐,卢清华,尤元海,等.中国儿童A族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1):1604-1618.

来源:西安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