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后,国共两党立即对日占区地盘、物资、装备等展开一系列激烈争夺,双方矛盾不断升级。但由于国家刚刚经过连年战乱,广大人们呼吁和平,反对内战,因此实力占优的蒋介石并不敢全面开战,但在东北地区他却并无顾虑,那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沦陷后,被日寇当作“以战养战”和防备苏联的重要基地,兴建了大量重工业和兵工厂,铁路里程也居全国之最,蒋对其势在必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谈判

杜聿明到任后半年拿下沈阳、长春

为抢夺东北的控制权,蒋介石从云南调来自己的得意门生、原昆明防守总司令兼第5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总司令,率领第13军、第52军等部在秦皇岛港口登陆,然后一路向北挺进。由于国民党军连战连胜、捷报频传,蒋介石信心爆棚,更不愿意停止攻势,即便美国人出面开展军事调停、毛泽东亲自到重庆谈判,东北地区依然枪炮声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麾下都是远征军劲旅

杜聿明之所以进展如此迅速,主要是其麾下集中了当时国民党军最精锐的几支部队。从1945年10月起,至1946年3月止,蒋介石前后累计向东北派遣了8个军和战车、重炮部队,总兵力超过36万人。这些部队中,新1军和新6军堪称骨干,都是在印度组建的中国远征军,由中国提供兵源、英国殖民当局负责后勤补给、美国人负责装备训练,是集3国之力打造的头等精锐,其火力密度连日寇王牌师团都难以抵挡。

此外,第13军、第52军、第71军、整编第207师都是嫡系中央军主力,装备好、老兵多;另有第53军,虽然属于张学良东北军杂牌,但早已投靠参谋总长陈诚,换装了美械装备,并参加了远征军,在滇西战场上大放异彩,堪为后起之秀。还有第60军和第93军虽然都是云南地方部队,但组建之初就集中了全省精锐,又配备了全套法式装备,后来到越南受降期间又捞到不少日械,实力也非常不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在东北转入反攻

我军转入反攻连战连胜

手中有了这些底牌,加上杜聿明本身就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因此在东北战场表现不错。不过,随着我军在东北地区完成了力量整合,后方根据地建设也稳步推进,战斗力开始逐渐恢复。1946年4月9日,头号精锐新1军在兴隆堡遭到迎头痛击,损失1200余人;16日,第71军又在金山堡遭到重创,损失4500余人,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被缴获。

5月30日,第60军主力第184师在海城被重重包围,通电宣布起义,这也是东北战场上首次师级建制的国民党军起义。紧接着,第71军、第52军先后遭到重创,各损失了1个师的精锐部队,多名高级军官阵亡或被俘。此后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虽然杜聿明依然掌握战场主动权,却始终无法取得太大战果,反而损失了4万余部队,在东北战场不得不从攻势逐渐转入守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谋总长陈诚

蒋介石对东北战局越来越不满,遂决定改组东北最高军政指挥机构——东北行辕,任命参谋总长陈诚兼任主任,并全权负责军事指挥;杜聿明则以养病为名垂头丧气的离开了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后来在淮海战场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