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大忙,是农业生产的用工旺季。农忙找人难、招工费用高常常困扰着种植大户们。这两年,无人插秧机以及各类加载复合作业装置的新农机缓解了不少大户们的用工难题。新农机使用效果如何?

江苏台记者郝朦:“这里是宜兴杨巷镇邬泉村,这两天这里的水稻插秧工作正在加快进行。你可以明显地看到,这里的农机两侧有两个硕大的药箱,它可以实现机插秧和除草的同步作业,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常规水稻种植一般将插秧和除草分开进行,即在水稻插秧前后分别进行一次除草剂喷施。使用“插喷同步除草”一体化技术,种植户在插秧的同时就将除草剂喷洒在秧苗四周。目前,整个宜兴近一半插秧机已经普及“插喷同步除草”一体化技术。

无锡宜兴市杨巷镇邬泉村种植大户曹国群:“一亩地要节省50元左右的人工成本,再加上节约农药的成本,一亩地共节省80元左右。关键是农时不等人,如果没有人工,农事滞后,产量就减产的。”

新装备不仅能复合作业、缩减工序,更能直接节省人工,缓解农忙时节的用工难题。在宿迁宿城、泰州泰兴等地,今年夏种时节,当地种植大户们都积极推广应用了无人插秧机。新农机可以进行智能路径规划,实现行驶速度自动控制、自动转向掉头等功能。和人工插秧机相比,加载北斗导航定位的无人农机,机插后秧苗更加笔直,漏插率也大幅降低。

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种植大户朱宝说:“使用无人机减少驾驶的人工,只需要一个‘喂秧’选手就行。一小时插秧率在10亩地左右,有人就在7亩地左右,精准度、行距、轴距都比有人的精准。”

泰州泰兴市虹桥镇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叶婷说:“比过去提高了10%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人工压力。插秧结束后,我们做到一栽就管。一周后,用无人机每亩施用尿素15斤,为后期的水稻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提高效率,缓解用工难题,今年“三夏”期间,全省共投用无人驾驶插秧机2800多台,同比增长17.4%;插秧、施肥同步的侧深施肥插秧机7600多台,同比增长7.2%。

(记者/郝朦 章斌炜 何斐 罗聪懿 供片台/宿迁台 泰兴台 丹阳台 盐都台 编辑/张萌)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