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疫情管控全面解除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复苏,生产与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轨。

特别是汽车市场,显示出了显著的快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新能源汽车的表现更是亮眼,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激增35.8%。

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有高人预测: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可能将迎来三大变化,大家可以做好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我们会以为,取代燃油车会是电动车,但现在看来,混动汽车也许才是“终结者”!

因为相较油车来讲,混动汽车也可以只加油不充电,油耗低,性能还更强。

这不是吹牛。2024年5月,比亚迪推出的新款秦L DM-i,官宣亏电油耗能达到百公里2.9L。

有博主进行了实测,从西安到深圳,经过三天的路程,满油满电续航里程为1977公里,综合油耗为百公里3.37L。

虽然并没有官宣的这么夸张,但对比纯油车来看,油耗节省的可不是一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一经上市就受到了追捧,以至于比亚迪公关部总经理李云飞表示,秦L因为订单过多,暂时不公布销量数据——怕引发行业震动。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大车企也在致力于这一技术:

比如,福特表示,计划到 2030 年,为旗下所有燃油车型推出混合动力版本;大众汽车更是明确,将更多目光投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预见明年的混动市场会崛起,以此为分水岭,慢慢蚕食燃油车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半固体电池的发展,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迎来更大的变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固态电池被视为电车的“终极目标”,它在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虽然半固态电池,距离这个目标还依旧遥远——但与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依旧有巨大的优势。

说白了就是,半固体电池使用了固态电解质和更少的液态材料,这不仅减少了电池可能发生的热失控风险,还显著增加了其耐用性和循环次数。

一些相关博主已经拿到电池做过测试了:

在经历穿刺、撞击等多种实验之后,半固态电池都显示更高的安全性——根本不起火,甚至烟都不冒。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种电池会极其昂贵,注定和普通人无关。

但从智己L6的定价来看,33万就能购入一辆搭载了半固态电池的汽车,那么明年,半固态电池的车型,肯定会跌入30万这个区间。

因此,大家完全可以做好准备:明年去买一辆续航1000公里,搭载了半固态电池,且更安全的电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到这件事,其实挺有意思的。

因为7-8年前,还有很多车评人说,如果轩逸能降到8万,凯美瑞能降到13万,国产汽车厂直接可以宣告解散了。

但现实是,国产新能源不仅活得很好,而且市场占比也越来越高。

以比亚迪为例,10年前根本无人看好,2023年已经飙升至全球销量榜的第九位,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车生产商。

今年就更不用说了,近半年在中国的一众车企中,排名第一位——丰田和本田两家的销量加起来,才和比亚迪相当。

也是因为这种趋势的影响,燃油车的价格一降再降:

比如凯美瑞真到13万多起售了,威朗最大降幅高达40%…就连豪华品牌奥迪、宝马都没能幸免,x1的最大降幅高达38%,奥迪Q3直接便宜10万左右。

这会是终结吗?肯定不是!

随着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和挤压,再加上它们开始把目光放在混动汽车上,纯燃油车的价格还会下降,降到它们转型完成为止。

因此,油车的忠实粉丝可以再等等,明年买车说不定能省一大比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2025年的汽车市场,或将会带来明显的变革。

无论是混动汽车的兴起,还是新电池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燃油车价格的持续下降,这些都预示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作为消费者,了解这些趋势并做出合理选择,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变化,从而获取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