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建微信群时一哄而上,减群时“一刀切”!

碧翰烽/文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基层减负的重中之重,很受基层干部欢迎。特别是有些做法不仅加大工作量,还要浪费不少钱买关注买流量买转发买投票买点赞等,使得基层干部感到不务正业。

其中,过多过滥的微信群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不堪其扰,没有休息的”收到“、麻木僵化的“点赞”、频频的“上图片”,一方面接受指令,一方面接受监督,被困到了群里。

因此,减少微信群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基层干部的手机满屏皆是微信群,时时处处都是工作,工作就是指尖。

但是,据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有些地方和单位在减微信群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现象和问题,又有可能导致出现新的形式主义。建群时一哄而上,减群时搞“一刀切”。

唯减群而减群,减群不减事!

有的地方和单位在减微信群方面,只是简单地“解散了之”,过于追求压减微信群的数量。

比如有的地方和单位严格规定压减的数量或比例,不考虑工作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下达任务指标。

实际上,微信群本身并不是形式主义,只是一种社交平台或工具,而且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问题是微信群里的相关工作内容或方式,是不是脱离实际?是不是存在形式主义?

还有,一些微信群虽然减了,实行了合并,但是一些工作事项并没有随减掉的微信群而减掉。反而是在合并的微信群里,又增加了更多的事项或信息,负担依然在那里。

别混淆了工作群与群众群!

有的地方和单位为了追求减群的数量,看看工作群里没有了压减的空间,就又瞄准了群众群,提出强制减群的目标,导致基层干部与群众少了有效的沟通渠道。

也就是有些微信群,是基层干部与辖区群众建立的一些微信群,其本质是为了联系群众,是网上群众路线的体现。一方面能够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回应群众举报投诉,另一方面方便政策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及时提供医保、社保等公共服务。

毕竟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群众都已经上网了,群众工作和民生服务除了在线下开展,也要通过线上开展。否则,就会跟不上时代,跟不上群众的需求,影响了干群关系。

而且群众微信群是自由进出的,也没有强制性的管理,是一种正常的互动。

微信群少了,其它的渠道反而不方便了!

这也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就是有些微信群减掉后,工作事项还得要部署,材料报表仍然要收集。

怎么办?一些传统的渠道又恢复了。比如打电话开展工作,比如发电子邮件,比如点对点发个人微信。等等。

如此,不仅发信息的不方便了,而且收信息的也不太方便了。过去只在群里看,现在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接收,但是由于信息发布缺乏了统一性,导致信息出现了不规范、不完整、不够精准等现象。

由此来看,整治微信群,重点在于整治微信群承载的内容或方式,而不是微信群本身。只要工作内容存在形式主义,只要工作方式存在形式主义,即使是没有了微信群,总会有其他方面的载体和平台。问题依然没有根治。

所以,建不建微信群,关键在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关键在于使用应用微信群的自主性、选择性。关键是需要考虑微信群成员的自由进出、自主互动、平等交流,关键群里要的是干货的分享,而不是强制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