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村线上“点单”,部门精准配送服务延伸、实训培训、宣传宣讲等赋能资源;居村“约请”部门下基层,部门“赴约”助力基层难题破解;畅通居村意见反馈渠道,委办局主动从“管”到干。

今年以来,普陀区聚焦基层实际需求,探索深化“你点我配”“你约我到”“你评我改”3项双向互动机制,增强条抓块管协同配合,打好基层减负增能“组合拳”。

“你点我配”

实现精准赋能

“现在街道的活动可不少,文化活动、知识讲座、便民服务应有尽有,缺什么委办局就给补什么!”5月27日,普陀区科学技术协会将“数字化与健康”讲座配送至宜川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答疑解惑。宜川路街道有关负责人说道,“我们在平时调研中会收集居民需求,归纳整理后向相应的委办局‘点单’,区里就会给我们配送需要的项目。居民的参与度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科协将“数字化与健康”讲座送入社区

普陀区整合了全区56家单位71个赋能项目,邀请289个居村通过线上“点单”方式选择感兴趣项目。同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居村“点菜”、部门“配菜”的形式,推动委办局职能资源精准对接居村自治共治、实训培训、宣传宣讲等6类末端需求,切实为基层工作增能提效。

例如,区委办、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数据局等部门联合,以居村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新版“社区云”为依托,探索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整合社区各类数据信息和服务资源,开发“数字百事能”社工身边的AI助手等实用应用场景,试点打造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居委会”。区司法局以中远两湾城成片换梯成功经验为基础,将可复制、可借鉴的商品房社区“换梯”工作方法以软法指引的形式明确细节、规范责任,进一步赋能基层依法治理,以法治保障居民自治共治合力。区科委结合居村需求和实际情况,为相关住宅小区量身定制地下车库信号覆盖施工方案,扫除群众家门口的数字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司法局以商品房社区“换梯”软法指引赋能基层依法治理

“你约我到”

聚力难题破解

居村作为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过硬、服务意识突出的治理队伍,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为此,普陀区建立健全“居村吹哨 街镇报到”“街镇吹哨 部门报到”“居村约请 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打通纵向联系、增强横向协同,实现居村-街镇-部门三方“同题共答”。

今年4月,一些居村反映了希望提升食品安全末端包保实效的问题,区市场监管局、街镇市场监管所第一时间赴中远两湾城第二居委和清涧新村第八居委会“报到”,进行专题座谈,围绕如何为基层包保干部减负增能、提升食品安全包保实效等突出问题,共商共议谋良策,群策群力解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品安全包保工作居村减负增能座谈会

不仅如此,普陀区推动区职能部门在充分听取居村焦点、堵点、难点的基础上,推出建立“居村微网格”、健全“末端责任链”等一系列强支撑、强协同的行动举措,切实响应居村“吹哨”的社区治理裉节难题。

“你评我改”

强化协同增效

为基层减负赋能,如何落到实处?基层和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据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普陀区畅通基层减负线上线下问题发现与反馈渠道,真正弄清楚基层在想什么,推动委办局工作思维从“我来管”向“我来干”转变。

线上方面,开发“码上督”线上监督平台、居村减负监测点“一键报送”小程序等应用,畅通民意“直通车”。“用好线上工具只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方式,本质其实是贴近基层干部,及时听取基层干部心声。”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级层面上线居村减负监测“一键申报”端口

线下方面,区级层面加强“四不两直”暗访检查和蹲点调研,组建社工干部、选调生与媒体记者三位一体“社会观察员”队伍,当好群众“千里眼”。例如今年,普陀区聚焦“减台账”,组织力量下沉街镇和居村开展蹲点式调研,在面对面沟通中了解居村干部的工作负担和真实感受,让居村干部从台账中解放出来,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抓好落实、服务群众。

“线上线下畅通渠道,能够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还能广泛征集民智民意、回应民需民盼、凝聚民心民力,让为基层减负成为一句实实在在的话。”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