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张理强开始用自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自家的小麦。“今年我种植的1400亩小麦获得大丰收,今天开始使用3台机子进行收获,预计最多5天能收割完。”他说。

60岁的张理强是泗水县华村镇东崇义村农民。早期时,他买农机帮助别人耕种收,因此成立了农村合作社;农机多了,就大面积流转土地种粮,便又成立了种植合作社。

华村镇北部是丘陵山地,南部是平原。丘陵山地的小麦因水浇条件不佳而提前成熟,5月25日起,张理强开始利用他的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帮助丘陵山地的农民收麦。“到6月4日,丘陵山地的小麦基本收完了,我一共帮助收了600多亩。”他说,“为便于机械化作业,我只流转平原地带的土地,土地成方连片,能大大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5日,在泗水县华村镇东崇义村的一片麦田里,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

张理强说,他购买农机的费用已超过千万元,主要为种地大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买的都是大型机械,小地块施展不开。这些年来,他与服务对象形成了稳定的服务关系,麦收时开着机器帮着收,收获的小麦帮着送回家;没有晾晒场的,可选择将小麦送至他的晾晒场和烘干塔进行晾晒或烘干。

收完小麦,张理强再帮助服务对象播种玉米。“我们这里,基本是谁帮助收获小麦,谁就帮助种玉米。”张理强说,“到今天我已经帮别人种了200亩玉米。”

张理强还受托管了200亩粮田,农民啥也不用管,收完粮食送到农民家中,农民交上托管费用就行。

“我认识的周边农机手早就不跨区作业了。各地收获机械都不少,去了等于抢当地人的生意,活不好干。”张理强说,“也没有到我们这里来的,我们这里耕种收机械多,外人来了也找不到活干。”

华村镇徐家楼村农民宋西华也是5月25日开始帮当地丘陵山地农民收获小麦。他有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到6月5日,共帮助当地农民收获小麦900亩,并帮助其中的500亩地播下了夏玉米。“我们村800多亩小麦,小麦后是夏玉米,全靠我帮着耕种收。”他说。加上周边村庄,他近些年管着1000多亩粮田的耕种收。

全村小麦,哪块地是谁家的,宋西华都知道。收获时,不少村民连麦地都不用去,宋西华就把收获的小麦给送进家门。有四五户村民收种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收获当天,宋西华打电话告诉他们收了多少小麦,当天收购价格是多少,便把他们的小麦拉回了自己家。“我用收获当天的价格作为保底价格,如果我卖粮时价格高了,就按高价和他们结算。乡里乡亲的,我不想多挣他们的钱。”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泗水县,小麦联合收割机都带着运输车,帮助把收获的小麦送到农民家中或指定晾晒场。

村里年轻人基本全外出打工,有的留在家里的老人种不动地了,宋西华便把地“捡”过来,他先后“捡”了村民150多亩耕地。“我反正有机械,不能让地荒着。”他说。

宋西华带头成立的农机合作社共有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今年麦收主要为周边6个村提供服务,共收获小麦1万多亩,作业半径不超过20里。“我是边收边种,到6月5日,仅我的播种机就播了500多亩夏玉米。”他说,“谁帮着收,谁再帮着种,这些年都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麦进入腊黄期就到田间了解麦熟情况,宋西华的脸与胳膊都被晒得黝黑。

58岁的宋西华在县城开着家农机公司,售卖的拖拉机、收获机及各种农机具齐全。今年麦收前,他就卖出4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马力都在190以上,在大地块作业,一台一天能收获200亩小麦。

宋西华说,现在的小麦联合收割机马力大,故障率低,油箱也大,加满油能连续作业12个小时。“驾驭室都有空调,而且是负压的,穿着白衬衣开一天的机子,衣领都还是白的。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机子损耗低,以前的小麦收获机,一亩地损耗小麦十五六斤,现在也就两三斤,这也是农民都愿意雇用机械收获小麦的原因之一。”

宋西华曾经连续参加小麦跨区作业10多年,可到了2015年以后,他便不再参加了。“跨区成本太高,工人工资高,油费高,活又少,不挣钱。”他说,不再参加跨区作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链条拉长了。以前农民往往只买小麦收割机,如果只在本地提供服务,一年作业时间太短,挣不了多少钱。为了多挣钱,就要拉长作业时间,跟着小麦成熟的进度,从南往北走。现在农民买农机,往往是耕种收功能齐全,除了用于自己流转来的土地上,还为周边农民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一个农机大户往往会为成千甚至上万亩地提供小麦、玉米耕种收、植保等服务,让农民种粮更省心省力的同时,也让农机大户不用外出就有更多的活干。

“我买农机,用农机,对全县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使用情况也比较熟。”宋西华说,“我今天(6月5日)到县里办事了解到,全县到6月4日,只办出24个小麦跨区作业证。”

华村镇农业科科长张凯说,华村镇今年共有2.1万亩小麦,全镇有10多家以农机大户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共有小麦联合收割机40多台,平均一台机器一天可收获80亩小麦。麦收前,该镇组织、协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各村、种粮大户联系,商订麦收计划,合理调配机械,在全镇范围内有序开展麦收作业,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青和张凯(左)在晾晒场查看麦粒的饱满度。

“10年前,华村镇只有八九台小麦收割机,并且马力都不大,需要外地机械过来帮着收麦。”张凯说,“近10年来,粮田逐渐向种地大户手里集中,现在全镇粮田大部分由种地大户种着。”地种多了,就买农机;农机多了,就为周边农民提供耕种收等服务,形成了良性循环。现在镇里小麦机收能力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还略有剩余。

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青说,泗水县因为有丘陵山地和平原地带,拉长了全县38.13万亩小麦的收获时间。全县小麦机收从5月2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县内700多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齐上阵,不用外地机械帮助,全县农民轻松过麦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青(左)和张凯在实地查看小麦收获机损情况。

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张宗平说,不但是泗水县,他了解的周边县市也都是本地机械就能满足当地需求,并且略有盈余。“当地机手对当地的情况很了解,在年年提供农机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和农民形成固定的服务关系,更有利于有计划地收获当地小麦。”

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科员刘少军说,泗水县现在农机作业实现自给自足,与近些年全县新兴农业主体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截至2024年3月5日,泗水县登记在册的家庭农场有945家,农业类型的合作社有1141家。这些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中,有380家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孙青说,泗水县的粮田正在向新兴主体手里集中,今年全县种植小麦50亩以上的超过700家,共种植小麦7万多亩。这些种地大户中,不少购买齐全了农业机械,他们在耕种自己的粮田时,与周边农民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因相互间熟识,在价格与收获质量上都会让服务对象满意。泗水县也积极组织、协调能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加强衔接,让有农机的人有更多活干,让小农户更受益。

记者手记

今年麦收期间,记者到泗水县了解当地的麦收情况,是想详细解剖一个点,从而反映现在农民过麦收不再愁、不再累的情况。机械与科技,让农民收获小麦完全可以当起甩手掌柜。

记者连续15年在山东省麦收期间到田间了解农民的麦收情况,从最早的镰刀割麦,到只是把小麦割倒的割麦机;从小型小麦收割机,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山东农民收麦越来越轻松。

早期农民拦路截小麦收割机的情景不见了,前些年麦收期间随时可见的用拖车拦着小麦收割机转场的场景也越来越少了,因为山东各地拥有的小麦收割机械越来越多了。

这种越来越多,在丘陵山地体现最为明显。相对来说,丘陵山地人均可以用来种植小麦的耕地要比平原少,而且地块小还不规则,农机作业效率低,跨区作业的机手不太愿意到这种地方作业,这逼着丘陵山地的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以达到自给自足,这当然包括小麦联合收割机。

今年麦收期间,记者除了到泗水县采访外,还电话采访了山东省莒南县和无棣县的麦收情况。

莒南县多丘陵山地,从莒南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县54.18万亩小麦机收作业已于6月11日收官,夏收全面完成。

莒南县的小麦机收作业从5月27日开始,全县先后共出动75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其中有100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对山地、丘陵等麦地进行作业;从6月2日开始,出动450余台自走式收割机,对平原地区麦地进行作业。此次麦收作业中,有56台外来收割机协助作业。

夏收前,莒南县对1000余名农机手进行培训,并先后组织两期农机驾驶操作证培训考试,共有82名学员顺利通过考试并领取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证。同时,为提高农机手的机收减损技能水平,6月5日在该县坊前镇举办了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以此引导激励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又好又快完成小麦机收任务。

无棣县地处平原,全县今年机收小麦61万亩,共投入近10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其中外来跨区作业450台左右。一台大型收割机,在当地一天平均收获小麦约150亩。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包庆淼 徐俐莉 高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