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郑晓霞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给我的成长带来很大帮助。”杨林娣在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袂花学校从教近15年。她加入该校教师郑晓霞的工作室后,通过深化课堂教学、录制精品微课、撰写教学反思与论文等研修活动,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名教师工作室的传帮带,助力杨林娣从一名乡镇普通教师,成长为茂名市优秀教师。杨林娣现在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茂名实验学校语文科组组长。她将工作室的培养模式带到新学校,通过以老带新、以点带面的方式,发挥教学引领作用,助力教师队伍建设。

茂名市教育局在调研中发现,乡镇教师能力水平良莠不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及时更新。同时,部分乡镇学校未能找到正确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一些教师终身学习和主动研究的意识不强。

如何更好地提升乡镇教师的专业素养?茂名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茂名市充分发挥省、市级名书记、名校(园)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以下简称“四名”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致力锻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该市组织工作室成员送教送培下乡,到乡镇学校开展示范课、讲座、交流研讨活动等,为当地教师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助力乡村教育走上“共同富裕路”。

“我们送教送培的初衷,是为了引领更多乡镇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在为茂南区公馆镇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上示范课时,郑晓霞以课文作者奇特的绰号导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关键语句,结合背景,品读句中的深意。在郑晓霞指导下,学生从刚开始的腼腆不自信,慢慢变得开朗起来,积极地投入课堂互动之中。

课后,郑晓霞名教师工作室带来“回归散文教学的本真”讲座,以示范课为例,向当地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述散文教学中的要领。“许久没听到如此接地气的课堂及讲座了。”公馆镇第一中学教师黄达官感慨,“我从示范课和讲座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教学经验”。

部分乡镇学校在德育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除了促进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外,这些工作室也积极引入科学的德育理念和方法。

在和乡镇学校校长的沟通中,张树驹名班主任工作室发现,面对学生互相取外号等情况,一些教师还缺乏适当的应对办法。在茂名市信宜市第十二小学,该工作室特别开展了一堂防校园霸凌示范课,深入讲解了校园霸凌的危害,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乡村拥有特色的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如何引导当地教师将乡村特色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茂名市化州市幼儿园园长邱一霞在送教送培下乡活动中,引导乡镇幼儿园教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和教学中,灵活使用当地特色资源。

“纯木质的木偶对孩子们来说较为笨重,不好操作。幼儿园可以利用稻谷做成木偶。”在指导化州市长岐镇中心幼儿园开展木偶戏剧课程中,邱一霞给该幼儿园教师出主意,用稻谷做成木偶、搭建木偶戏台等,可以让课程变得简单有趣。“我们过去的教学,总是围绕教材和老师。在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意识到课程建设需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儿童为中心。”在此次活动中,化州市长岐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李梅找到了改进工作的方法。

目前,全市已建有地市级“四名”工作室三个批次共299个、学员9000多人;在建第四批次“四名”工作室118个、学员2644人。“四名”工作室送教送培下乡活动已惠及大批乡镇学校。截至2024年5月底,组织省、市两级“四名”工作室送教送培活动165场次、专业讲座312个、示范课(同课异构)417节,参与名师学员2843人次、乡镇教师2053人次、乡镇学生40960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教育交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遴选工作室成员时,我们要求将一部分名额留给乡镇学校的老师。”茂名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茂名市充分发挥“四名”工作室的培养孵化作用,通过“以师带徒”模式,大力推进“三个一百”工程目标,即培训100名乡镇中心小学校长、100名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100名乡镇初中骨干班主任。

茂名市引导“四名”工作室,为乡镇教师绘制清晰的成长蓝图,让在岗的乡镇教师也能接触到优质的教研资源。随着乡镇教师的逐步成长,工作室会适时为他们“增加担子”,鼓励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激发乡镇教师群体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整体进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林华婷 林秀旺 刘永严 记者 刘盾)

作者:林华婷 林秀旺 刘永严 刘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