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衔接班的好处,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就6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而这篇文章则是提醒学生家长应该避免哪些上衔接班的坏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要说明的是以下“坏处”不都是绝对的,而我所分析的主要是一些较为普遍存在问题。

1、导致厌学(★★★★)

不得不说的是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学生其实是被逼迫着上衔接班、上辅导班的。

尽管在家长那里总有很多需要上、应该上的理由,但在很多孩子看来这些理由本身不但不合理,也同时包含家长对自己的质疑、否定以及过高期待等心理。

当孩子“反抗”家长无果时,很难想象他们会就此顺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极对待只是常规操作,不少孩子会因此“仇恨”学习,甚至部分比较容易陷入极端思维的孩子还会选择故意不学、刻意不学这种更糟糕的方式来“报复”。

所以,报班这事儿事先务必跟孩子沟通好。

尤其是对那些就是想让孩子去上课的家长来说,一定不要钻牛角尖——当孩子排斥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做的是去找其他能让孩子理解并且接受的理由,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必须接受你给出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这点我也想提醒很多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当我们发现怎么讲孩子都不懂的时候,不是孩子出问题了,一定是我们讲得有问题。

很多能让孩子变得更好的事情,我们确实未必能做到,但那些会让孩子变差的事情我们是一定都能做到不去做的。

2、产生依赖并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让我们静心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追一部剧,我们可能会找到很多不去做的借口。

比如用“没时间”这个理由直接选择放弃。

但有些东西确实是太好了,所以我们会选择通过听书(特指那种诸如xx读书的方式)、倍速+快进或者干脆就是“这个男人叫大壮”等方式把这些事情尽快做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其实也能找出很多这样做的好处,就比如说读书,如果是我们自己读,那么从“收获”上讲,通过听那些专业读书人的分享显然会更多

问题来了,看上去我们这样做的理由很充分,我们也确实这样做了并且也的确有“收获”了,那么我们每个人会因此就爱上读书吗?

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也是如此。

不可否认,大多数的辅导班是一定会让孩子在某些具体知识点学习上“少走弯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多上辅导班的学生并不会因此就喜欢上学习,更不会因此就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比起自己思考、整理、归纳,显然通过记住或者背过老师所讲的会让大多数人感觉到“更容易”。

通常来说暑假衔接班都不会太难,提升难度这件事情主要会放在秋季班。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听这样的课都是被动学习而不去主动思考、分析,那么他的学习就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等开学后他也会依旧习惯于如此学习,这就很容易导致“不补不行”的问题出现。

客观讲,辅导班是不太可能提升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的。

但有心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是可以通过上辅导班培养、提升自己很多能力的。事实上不光是上辅导班,日常上课也是一样的道理。

3、产生“我都会了”的骄傲心理(★★)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多发于小学阶段,但一些初中生和极少数高中生也确实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如果不能以“空杯心态”听课,那么极可能出现听课质量低下的问题——他们更容易关注那些自己都会了的而不是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以及老师强调的。

我就见过这样类型的孩子:

他超前学了很多且掌握的也还算不错,老师课上强调需要重视的重点、难点,他几乎都会,很多时候不需要举手被叫他就会积极抢答。

看上去很像“学霸”,而是事实他的成绩也的确一直不错。

可是多年下来我们就发现尽管他偶尔考得的确很好,但总体上更多还是停留在“不错”这个程度,距离稳定优秀似乎总有一条迈不过去的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更多是要从认知上入手。

说得直白点就是这种情况更多会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通常来说存在这种问题的人大都性格比较外向、乐于表现的类型。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从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高效学习”入手。

这类孩子通常都聪明,如果引导得好后面会越学越好。

4、影响对校内老师的评价(★★★)

校内外老师因为能力、责任、压力、目标、职能等太多的不同带给学生的体验感差异较大。

通常来说辅导班的老师会让大多数学生感觉到“更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果孩子心性不够成熟,确实容易对相对更加严格的校内老师产生抵触心理。

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得依靠家庭教育,父母的引导至关重要,很多时候确实是防不胜防,但日常我们其实是可以比较早就发现一些端倪的。

提醒各位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开始说某个老师的不是、开始厌烦某门课的学习时就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导致孩子产生这些评价、感受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必要的时候及时跟老师沟通,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看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通常是有针对性的鼓励、肯定)及时解决问题。

5、可能会对学科体系的构建带来影响(★★★★★)

这是很多校内老师最担心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好学校、名师而言,这个是很严重、很糟糕的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这问题我这里举个例子: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文化,孩子会因此养成诸多特定的习惯以及构建一定结构的认知体系。而一旦这个孩子不得不去另外一个家庭进行长期生活、学习的时候,就很可能出现因为家庭文化的差异而引发诸多矛盾和冲突。

这个时候应该让谁来适应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在学校学习上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学生因为在假期上了衔接班、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会在他们原本“空白”的认知区域内留下很多的痕迹,考虑到第一遍烙下的痕迹往往更深刻,以及校内外教育教学体系、教育理念、学科思维培养等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部分学生的确容易出现不能适应校内学习的问题。

初中阶段还好说点,但高中阶段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且越是上了重点高中(或者重点班)就越要重视这个问题。

这里请一定要认真看看我说的忠告:

除非是不世出的天才,有脱离了学校学习也一样能学得极好的能力,又或者是校内老师的确太差了,否则想要学得好,就一定要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步伐——即便在此之前你已经学过一遍甚至两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科思维、学科体系的构建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不排除有的辅导班、衔接班也会这么去做,甚至也能做得很好,但关键问题在于不是他们做得好不好,而是我们自己能不能掌握好以及是否能同时驾驭好这两种极有可能存在较大不同的体系、思维。

我的建议是除非学校(老师)很差又或者你准备整个学段都在外面学(比如特长生),否则尽量以学校为主、校外的则用来做补充或者是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