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惠州的时候,一直弄不明白,繁华的麦地商圈为什么叫做“麦地”?

后来查了查资料后发现,麦地在古代还真的是块麦子地。

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国,小麦则是大约5000年前从西亚传进中国的。虽然我国也早早种植小麦了,《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但是,在唐朝以前,人们的主食还是“黍”与“粟”,所以,唐朝人吃饼比较多,吃馒头比较少。小麦种植的种植范围也有限,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有条天然的地理分界线,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小麦分布于北方,水稻分布于南方。

唐朝的“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乱”以后,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小麦种植也开始向南方推广。

唐代诗文中已经有了南方种麦的记载,主要集中在江南。《岭南科学技术史》记载,岭南在唐朝也开始种植麦子,但是只长苗,不结实,没有经济价值。

惠州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种植麦子的呢?

惠州气候温暖湿润,是天然种植水稻的好地方,所以,惠州种植小麦的历史比较晚,应该是北宋时期。

宋代郑侠在《西塘集》里写道:“南民大率不以种艺为事,若两麦(大麦和荞麦)之类,盖民不知也。公始于南津间地,教民种麦,是岁大获,于是惠民种麦者众矣!”这里所说的“南津”,就是今天惠州本地人称“麦地”。

麦地在古代还真的是种麦子的地方。

苏轼在惠州写的诗文里也有关于麦子的记录:“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小邑浮桥外,青山石岸东。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

为什么隋唐时期,岭南的麦子只长苗不结实,而宋朝就可以了呢?因为唐朝和宋朝的气候差异很大。唐朝在气候史上史一个温暖期,而宋朝的年均气温要比唐朝低2℃左右。因此适合北方生长的麦子也能在南方收获了,不再是光有苗不长麦穗了。

惠州水系太发达,水稻产量又高,宋朝种植麦子,应该还是一种补充性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旱地。当时惠州的水患严重,水稻也容易受灾,种植点小麦,可以补充粮食缺口。

那么现在惠州还有麦子吗?

有,在马安 ,就有一个农业公司种了一百多亩麦子。

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