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陈来先生是当代中国学界最有成就的哲学史家之一,也是一位饱含文化使命、充满时代洞见的哲学家与新儒家,30多年来,以其一贯的思想高度与前沿思考,引领了中国哲学界的致思方向与研究范式。先生著述等身,在宋明儒学、先秦儒学、现代新儒学、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现代价值等方面,都留下了开创性、奠基性与典范性的作品。在此,我们特别整理推送陈来先生作品集(1988~2024),略依时间先后次序,对先生的学思历程与精神展开做一简要呈示。诸位学友读之,亦可对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研究的走势与格局、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脉络,有一提纲挈领的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著作有《朱子哲学研究》《有无之境》《仁学本体论》《儒学美德论》等四十余种。

朱熹哲学研究(198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熹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本书对朱熹哲学思想发展作了严密的历史考察,梳理了朱熹早、中、晚年学术思想的发展线索和朱熹在重大哲学问题上前后思想的演变脉络,对朱熹哲学研究中的一系列疑难问题有较大突破。同时作者认为朱熹哲学是由不同层次构成的复杂体系,通过缜密分析、论述,揭示了朱熹哲学中哲学命题的不同意义。作者还力图通过对朱熹哲学的典型解剖,使读者对宋明理学重大问题、基本特征获得具体、深切的了解。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198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朱熹的书信在宋明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的位置,陈来教授的这部著作侧重实证的研究,专门考订朱子书信的编年。陈荣捷先生称誉此书“精审”“严谨”,邓广铭先生也认为“这是一本极见功力的著述,也是一本具有广泛作用的著述”。该书考订了朱熹的2000多份书信,并断定了它们的年期,数量之多,考据之实,远超王懋竑、钱穆之上。此外,本书还通过对这些书信的整理、考订,勾勒和探索了南宋时期学术史、思想史的资料和实况。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宋明理学(199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无之境

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人民出版社,1991年

本书是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全书对阳明哲学的内容及涵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阳明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本书的特点是:以理性主义到存在主义的转向来把握宋代理学到明代心学的演变线索,力图在比较分析的视野中把心学的古典问题转化为现代哲学语言来了解,通过把“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发展为一对具有普遍性的范畴,从文化的境界取向揭示出阳明哲学有无合一的精神境界,并展示出中国文化的丰富意蕴与宽广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明理学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本书以二十几位理学思想家为主,叙述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求揭示宋明理学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作者曾在北京大学开“宋明理学”课程,即以此为教材,本书内容全面、叙述简明,适于教学和自学之用。虽为教材,书中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知识点,比如对于唐宋变革之际的庆历时代知识群体,如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专辟出一章(书中第二章)着重拈出。

哲学与传统:现代儒家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199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哲學與傳統

現代儒家哲學與現代中國文化

台湾允晨出版公司,1994年

本五四以来,文化激进主义的流行使儒家思想传统经历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本书各篇一方面以文化观点上全力检讨五四文化思潮的激进主义遗产,另一方面着力研究后五四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在承继传统以重建中国哲学方面的理论努力,以求展示出中国哲学现代发展的方向及所需克服的困难。

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199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宗教与伦理

儒家思想的根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

本书试图用西方学者的文化观念讨论中国文化的根源。作者从黑格尔到雅斯贝斯再到帕森斯发展起来的轴心时代理论入手,运用大量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进行理解,从整体信仰转变和政治权利强化的角度,论述了巫觋文化到祭祀文化再到礼乐文化的演进。周代文化模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调。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统统都纳入“礼”的范畴下,形成一个政教德法合一的体系。全书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三代的宗教活动来探讨先人对世界及其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解。

理解与诠释:陈来自选集(199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来自选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本书选编了改革开放后作者在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发表的有关中国哲学方面的文章,时间跨度将近三十年,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古代思想;第二辑,近世理学;第三辑,现代哲学。内容条理清晰,思想深刻。是很好的一部哲学研究者和哲学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200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

新理学与新心学

人民出版社,2001年

本书是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的专著。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显示出,在引入、学习西方哲学的同时,继承、借鉴并发展中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以建立起与传统有联结性的新的中国哲学始终是后五四时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多元文化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的今天,这些努力更显得有其意义。这些现代中国哲学家在20世纪遇到的问题及其理论思考和努力,是中国哲学未来发展所必须参考的借鉴和资源。本书在结构上以“文化观”“心物论”“形上学”为骨架,以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和中西哲学的融合前景作为研究和观照的出发点,着力探索20世纪现代中国哲学方面的经验,以作为21世纪中国哲学建设的参考。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200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本书所研究的历史时期是西周末期和整个春秋时代,着重研究“前诸子时代”的神话传说、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礼仪文化、社会思想等,以说明这一时代的文化与夏商周文化的精神气质的连续性,并通过对这个时代精神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生动发展的具体研究,确定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呈现出儒家及整个灿烂的先秦思想发生的文化前提与历史环境。本书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无论在总体线索还是在部分分析上,都提出了新的、具有创见的论点,为春秋思想研究开辟了新的视界。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200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3年

本书的内容,属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道学”与“心学”的考论研究。“道学”与“心学”是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居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宋明哲学思想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对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道学”与“心学”的考论研究、文献史料考证及社会文化史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诠释与重建

王船山的哲学精神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王船山作为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总结者,在中国哲学史这一领域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本书以“经典与诠释”为研究进路,致力研究船山对《四书》的哲学诠释及其对宋明道学《四书》解释传统的批判继承,突出其中的道德论、心性论、工夫论、解经学,试图呈现其中的儒学思想和理学思想作为船山哲学之部分的意义,阐明其思想与宋明道学运动的关联。

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200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与现代

人文主义的视界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本书是作者论述其文化观的代表作,其主要内容是围绕儒学价值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对近代以来有关的文化讨论和社会科学研究进行的一种深度反思。作者在揭示“反传统主义和反-反传统主义”的对立中谋求化解近代以来传统与现代的紧张,肯定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价值传统在现代社会仍有的意义,对全盘反传统的文化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批判。

宋明儒学论;东亚儒学九论;燕园问学记(200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明儒學論

香港三联书店,2008年

本书收录了陈来的6篇学术论文:《李延平与朱晦庵》《朱熹淳熙初年的心说之辩》《王阳明哲学的心物论》《王船山晚年的思想宗旨》《宋明儒学与神秘主义》《王阳明与阳明洞》。通过这些论文可以了解陈来在朱子学、阳明学、船山学上的研究成果,以及其在道学思想、比较宗教学方向的儒学等方面的研究特色,从而对当代中国哲学史前沿研究,特别是宋明儒学研究有一定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亚儒学九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学者往往缺少对“东亚”清晰的、有分辨的意识。我们当意识到,“理学”不仅是中国的思想,也是韩国的思想,亦是日本的思想,韩国以及日本的新儒学都曾在理学思想上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应当把这些贡献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把理学体系所有逻辑环节和思想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地揭示出来,也可以把理学和不同地域文化传统相结合所形成的各种特色呈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园问学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陈来教授自述其在北大燕园问学求道的学术历程。其中既有对自己恩师的追忆和感念,包括冯友兰先生、张岱年先生,也有对学术前辈的回想与评说,如陈荣捷、邓广铭、周一良、邓艾民、朱伯良、傅伟勋等先生,还有对自己的读书求学的生动叙述。作者回忆了大学时代、研究生时代的读书求学过程,既有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又有时代特色,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呈现了一代学人在一个特殊年代里的共同经历。通过这些带有个人性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学者的成长过程。其中那些知人论世的文章,富于历史感,充满同情的理解。而那些夫子自道的求学读书体验,都以朴实、简洁的语言来叙述,没有哲学概念的晦涩,却包涵了很多哲学的道理,对于那些要走治学之路的青年学人具有启发意义。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宋元明哲学史教程(200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元明哲学史教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本书为作者在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讲授宋元明哲学的讲稿,可作为高等学府的参考教材。宋元明哲学是中国哲学自先秦以后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宋明理学便是此一时期的主要哲学形态。本书在讲解南北宋、元代、明代前后期理学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宋明理学,以帮助读者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内容、掌握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命题,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并对传统思想、文化问题作出分析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本书是著名中国哲学史家陈来教授讨论晚近出土的简帛文献的研究论文汇集,作者强调:“目前,简帛研究仍以文字、文献学者为主,在哲学思想的讨论方面不够深入,这种局面应当改变。思想史研究的学者,不仅长于思想的哲学分析,也比较熟悉传世文献,理应在简帛研究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回向传统:儒学的哲思;孔夫子与现代世界(201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向传统:儒学的哲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本书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陈来先生的著作,全书以回向传统为线索,分三篇,上篇文化论争,中篇现代哲思,下篇古典智慧,就儒学研究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既凸显了作者本人哲学研究的基本心路历程,也反映了作者的哲学研究及其水平的过去与现在,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变革与社会现实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夫子与现代世界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本书是一部有关儒学的前沿性思想理论著作。全书从孔子在当代中国的重新登场开始,以面对世界文化而提出新的哲学观念“多元普遍性”为结束,对儒家思想和儒学传统与现代世界与文化的各种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全书主题集中,时代感强,对儒学在当代面临的挑战,从现代文化的问题意识给予了回应。本书各章既有面对全球伦理、人权对话、生态文明等挑战对儒家立场的阐发,又有对古典儒家教育、政治、礼治思想的现代诠释和解读,以及对现代儒学发展的透视和分析,可称是对儒家价值以及现代意义的全面阐述。

竹简《五行》篇讲稿;北京·国学·大学(201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简《五行》篇讲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竹简《五行》篇作者和时代的考订,及对文本的逐章乃至逐字逐句的疏解;第二部分侧重于义理的阐发,从内在性、超越性和政治解读入手,在竹简《五行》篇作者确定为子思的前提下,将《五行》篇与子思的思想放到先秦的思想史领域予以审视,并与《孟子》《中庸》进行比较,认为《五行》篇的内在性还未达到《孟子》“性善”的观念,超越性也还未达到《中庸》“天命”的观念,但《五行》篇对“德”的超越性面向已经有了明确的肯定,从而为《中庸》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基础。作者还对《五行》篇中的圣智说在子思思想中的意义和地位做了开拓性的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国学·大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本书所收的文字大致分为北京文化、国学或传统文化、大学文化三个主题。其中有些文章颇有代表性,如90年代初写的“贞下起元”,对儒家文化的命运作了与众不同的预测;又如90年代末写的“世纪之交话传统”,对一个世纪的关于传统的争论作了总结。

陈来讲谈录;仁学本体论(201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来讲谈录

九州出版社,2014年

本书整理收录了陈来在全国各地所作的重要演讲,包含儒家文化在当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全球化、儒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富有见地的新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与重量级文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读者能够感受大家风采,把握当代儒家的脉搏,聆听当代儒家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仁学本体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本书是作者论述其儒学本体论的哲学著作。作者继承和展开了古典儒学的仁论、道体论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在综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将儒学的仁论演为一仁学的本体论。其哲学建构既是对儒家古典仁学的传承,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接续与回应,是当代儒家哲学的综合创新之作。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山高水长集(20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本书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中华传统价值观。讨论其哲学基础、传承与发展,关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二,国学相关问题。关涉国学概念、流变,及近代国学研究的发展、国学名家与大师。传统价值观与国学是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既是学术讨论的议题,亦是民众关注甚至投入热情的话题。本书作者是著名哲学家,又身兼多种社会职务,多次应相关部门及国内外高校之邀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座谈、演讲,书中多篇文字均经此形成。故全书内容既有学术性,又有针对性;文辞既重准确性,亦不乏通俗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高水长集

中华书局,2015年

本书记述了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季羡林、朱伯崑、邓广铭、周一良、傅伟勋、何炳棣、陈荣捷等先生学问、人生的感人情事,以及作者向这些先生问学与交往的情形;此外,还记录了有关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清华前辈的一些往事,以及作者代表清华大学国学院为上述前辈举办活动、出版有关书籍所写的一些文字。本书有两大特点:一是所记录的几乎都是哲学界的学者,其间的事情一般外界很难知悉,所以极为珍贵;二是目前作者在哲学领域所处的地位,也使本书眼界高远,视野开阔。本书文字流畅优美,具有哲学家的透彻和洗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孔子·孟子·荀子:先秦儒学讲稿;冯友兰的伦理思想;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近世东亚儒学研究;现代儒家哲学研究(201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孟子·荀子

先秦儒学讲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本书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主线,并穿插了郭店楚简出土儒书和《乐记》中的思想,将先秦儒学的思想来源、核心观点和传承脉络等做了概要的梳理与申说,尤其对孔子的“学论”、孟子的仁义原则高于皇权原则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学与德性伦理学的比较以及对荀子的理解等有新颖独到的阐释。全书为作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讲课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是对先秦儒学思想极佳的入门导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友兰的伦理思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冯友兰一生中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分析,代表了20世纪中国现代哲学家的道德思考和文化追求,有其典型意义。他关注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的调适转化,为守护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和理想提出道德遗产“抽象继承”,还提出境界伦理学的建构,重建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追求。本书集结六篇论文,集中梳理冯友兰道德思想的历史展开及其理论思考,使读者看到冯友兰道德思想的总体,以及作者对其思想的全面解读。在我们努力推进中华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转化创新的今天,冯友兰在20世纪对中国传统道德的一系列思考是我们今天面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历史借鉴。他增强社会道德秩序、文化归属感,吸收传统文化提供的生活理想、德行价值的努力,都值得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守望传统的价值

陈来二十年访谈录

中华书局,2018年

本书是作者的思想随笔集,从作者1994—2018年长达二十余年的、有关传统文化的阐释文字中,采撷经典的片段呈现给读者。在这些文字中,陈来先生不仅勾勒了这二十余年的文化特点,也对传统文化作了富有创建的阐发,字里行间彰显反思和批判的力量。从这些有思想温度的文章中,可以窥见百年传统文化的学术传承、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发展状况、传统文化研究的方向与格局等。本书包括访谈等形式的文字,生动展示陈来先生二十年来对传统文化的不懈探索,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脉络,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传统文化研究的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世东亚儒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儒学是东亚文化传统上共同的思想资源,“理学”不仅是中国的思想,也是韩国的思想,亦是日本的思想;韩国以及日本的新儒学都曾在理学思想上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应当把这些贡献展示出来。惟其如此,才能把理学体系所有逻辑环节和思想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地揭示出来,也可以把理学和不同地域文化传统相结合所形成的各种特色呈现出来。本书首先对朱子的哲学思想进行剖析,继之以此为参照,通过对李退溪、李栗谷、宋尤庵、林罗山等韩国、日本著名理学家思想的研究,完整勾勒了朱子哲学思想在东亚的完整面貌。全书视野宏大、阐发幽微,具有重要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儒家哲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本书收录了陈来先生近年来关于新儒家的一系列研究文章,作者以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和中西哲学的融合前景作为研究和观照的出发点,从对“哲学”概念的理解谈起,然后扩展至“文化观””心物论””形上学”等角度,详细讨论了20世纪中国哲学具有创造性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冯友兰等学者对儒学的创新和发明,探索了现代中国哲学家在遭遇西方文化的冲击时,努力发展具有中国性的哲学的经验及得失。作者还对冯友兰、熊十力等先生的理论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改进意见。书中的每一篇都针对所讨论的话题提供了详细的文献材料,论证分析有理有据,翔实可靠。

儒学美德论;国学散论(201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儒学美德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本书是作者有关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以追寻美德为中心的中国伦理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关注公德与私德问题,是美德研究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讨论,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公德—私德的起伏变化,揭示出中国当代道德困境的根源和出路。下篇主要关注美德伦理,从孔子、孟子、战国早期一直到冯友兰、冯契,作者检视了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关系,辨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全书的核心关切是把握美德伦理研究中的中国问题,证明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寻找中国道德思想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学散论

陈来随笔录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本书广泛讨论了国学在当代的主要意义、国学的内容与分类、近代国学的发展过程、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复兴时代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各种与儒学史相关的思想。作者以国学大家的身份,以小篇幅学术随笔的形式对这些问题加以阐发,是学术大众化的典范。

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20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

中华书局,2020年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如何复兴?陈来先生在本书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国学,重塑儒学的社会价值,阐明中华民族复兴的条件。中国人重视的“以人为本”“协和万邦”“极高明而道中庸”等处世原则,都是“日用而不知”的文化传统。陈来先生倡导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希望现代人学习阳明、朱熹等大思想家的智慧,提升精神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年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入了作者近年来的代表性研究文章二十余篇,内容主要是探讨中华文化如何为时代发展提供力量,探寻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观念的历史形成》《中国文明的哲学背景》《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国学热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年儒学的发展与起伏》《周易中的变革思想》等,展示了作者的理论水平。这些文章思想性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语言流畅,逻辑性强,意境高远。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陈来卷;儒学今读;流光日新(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陈来卷

华夏出版社,2021年

本丛书是自2009年首届孔子文化奖设立以来,历届个人奖获得者的文集汇编,选取获奖人最具学术创见的观点、短语、概念等,选录其最具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创新性的文章、著述、学术演讲。本卷分为“中国儒学史研究”“儒学与当代哲学建构”“儒学与美德伦理”“儒学与现代世界”“儒学与文化的多元普遍性”“传统与现代”六编,所选内容均为作者已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已出版专著中的节选,内容以儒家文化与伦理建设为中心,充满了深沉的文化和社会关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儒学今读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

本书从《大学》《论语》《中庸》《周易》等先秦儒家典籍出发,梳理儒学核心思想的缘起和历史演变,提纲契领地讲述儒家伦理和治国理政的观念体系如何造就了中国文化和制度的形态。作者着眼于当下的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层层分析,点明当代中国应从儒家思想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建构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光日新

山东画报出版社,2021年

本书由儒学大家陈来先生与夫人杨颖女士编著,是陈先生70初度纪念集,也是他们结婚40周年银婚的纪念集。上篇陈先生追述了早年成长与求学历程,深情回忆了教导、提携他的恩师张岱年、冯友兰、任继愈、陈荣捷等先生;中篇为先生与学界师友合影,及前辈、同仁、弟子为先生重要著作写的序言、书评及相关访谈;下篇为先生著作、获奖、荣誉概览,及讲学留影、与家人合影。全书大量资料照片为首次披露,生动呈现了先生70年的学术与生活世界。

中国哲学的现代视野;儒家思想与中国哲学(202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哲学的现代视野

中华书局,2023年

本书收录陈来教授最新论文共16篇,一方面依据现代哲学意识,分析了从王阳明到熊十力、梁漱溟、徐梵澄等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的精深涵义,探讨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精神性问题,深化了对心学体系的研究;另一方面,从中国哲学的立场,对西方哲学思想作了阐发,显示了当代中国哲学家对现代中国哲学中本原性问题的关注,和对现代西方思想的理解与问题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儒家思想与中国哲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2023年

本书共十二章。其中前九章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题展开讨论,后三章则主要以“中国哲学”为主题展开讨论。先后讨论孔子与儒学的问题,儒学与时代问题、价值问题以及现代性问题之间的关系,儒学与中华文明或文化经典之间的关系,儒学与学术、思想及儒学史的问题,“中国哲学”形成发展的过程与所面对的挑战。

朱子的哲学世界(202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子的哲学世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

本书是陈来先生近十余年关于朱子学的文章结集。正文前五篇分别考察朱熹《仁说》《克斋记》《太极解义》等文本的成文过程与版本差异,以及其中重要思想的前后变化,凸显了精深的文本研究功底。中六篇先后讨论朱熹论“四德”“羞恶”“已发未发”等儒学重要范畴的话语与它们在其理学体系中的位置,体现了对宋明理学的全景把握。余四篇将韩国朱子学与近代朱子学纳入视野,勾勒了朱子学辐射东亚的广阔范围与在剧变时代为思想学术提供的养料。最后一篇收入陈荣捷先生晚年写给作者的二十余封论学书信。附录十篇是关于当前朱子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与朱子学的现代意义的漫谈,这些文字从丰富的面向展现了一位学人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与表述。

原载:三联学术通讯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