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痛苦最基本的防御,就是让自己变成那个残酷、无情的人。

面对一种痛苦的体验,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消除它”而不是“拥有它”。比如,如果我将挫败感、羞耻感、恐惧感排除在自身之外,那么我就不会感到痛苦了。可是将这些体验排除在外的结果就是,个体将变得残忍、冷酷、无情。

因为这些体验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就像是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一样。想象一下,一个人因为不喜欢他的耳朵而将其撕扯下来,这个人该是多么的残忍。一个对自己残忍的人,通常也很难以温柔的、慈悲的、涵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因为在他们的心智当中,是无法忍受挫败感、羞耻感和恐惧感的。

对痛苦的防御表现为

残酷

残酷就是不允许自己或者他人犯错,一旦自己或者他人犯了错就是不可饶恕的。这代表了一种僵化的心智,一种毫无机会和余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个体认为自己伤害了某人时,他就会沉浸在自责和愧疚当中,甚至以自我惩罚的方式去缓解自责和愧疚感。

由于他不认为可以原谅自己,所以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机会得到宽恕。另外一种情况表现为,个体认为别人伤害了自己,于是沉浸在对他人的怨恨之中。无论对方做什么事情,都无法原谅对方。于是在内心形成一个僵持的局面,宽容、慈悲和爱的能力发挥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情

无情就是将那些痛苦的内在体验屏蔽在外,将自己完全交付给一个残忍的、冷酷的、无情的人格组织。我们说没有真实的内在体验,就没有真正的内在发展,也绝不会发展出反思的能力。比如,无情的人不会体验到孤独、脆弱、无助、无力,所以他们也很难与人们内心的孤独、脆弱、无助和无力产生共情。

于是他们在与人相处中,没有察觉到自己很容易伤害到别人。反思功能的意义在于:如果一句话让我产生了痛苦的体验,那么这句话也会让别人产生痛苦的体验,所以不能对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