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初七日,大明王朝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册封亲王典礼。开国皇帝朱元璋次子朱樉封秦王、第三子朱棡封晋王、第四子朱棣封燕王、第五子朱橚封吴王、第六子朱桢封楚王、第七子朱榑封齐王、第八子朱梓封潭王、第九子朱檀封鲁王,侄孙朱守谦封靖江王。

明代亲王有自己的封国,而且“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身份极为尊贵。明初诸王手握兵权,对朝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不过随着靖难之役、汉王之乱的接连发生,朝廷最终削藩成功,亲王们成了混吃等死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亲王冕服剧照

那么自朱元璋以后,历代大明皇帝即位之时,各地亲王有多少数量?他们和皇帝之间的辈分该怎么论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建文君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一代雄主朱元璋驾崩,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得益于祖父超强的生育能力,新天子登基伊始,就要面对二十二位亲王:

叔父辈(20人):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
同辈(2人):秦王朱尚炳、晋王朱济熺

对于这些强藩,朱允炆和他的最大支持者:江南地主集团,都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一日早朝过后,皇帝问了他的智囊黄子澄一个问题:“忆昔者东角门之言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允炆剧照

当年还是皇太孙的时候,朱允炆就和黄子澄等人,在皇宫东角门讨论过如何对付各地的亲王。现在执掌大权之后,朝廷很快开始暴力削藩。周王、齐王、代王、岷王贤后被削爵废为庶人,湘王更是被逼自尽。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走投无路的燕王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争,靖难大军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由金川门杀入京师。皇帝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殉国,虽然被葬以“天子礼”,但既无谥号更无庙号,仅仅被称为“建文君”

六月十七日,燕王朱棣登基称帝,拉开了永乐时代的帷幕。

成祖朱棣

相较于朱允炆,燕王是当时大明皇族之中年龄最长、辈分最高之人。周王、齐王、代王、岷王虽然很快复爵,但在四哥登基之时,他们的身份毕竟还是庶人。那么朱棣即位之时亲王有几人呢?我们来看一看:

同辈(13人):楚王朱桢、蜀王朱椿、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
侄子辈(5人):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秦王朱尚炳、晋王朱济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祖朱棣剧照

不过永乐朝风云诡谲,政治清算不断。吴王、衡王先是降封郡王,再是废为庶人。徐王降封郡王后,莫名死于一场大火。齐王、谷王以谋逆的罪名,削爵除国。安王、郢王无嗣除国。

仁宗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伐班师途中驾崩,遗诏皇太子朱高炽继位。经过永乐朝的折腾,此时的亲王数量几何呢?我们来看一看:

叔父辈(6人):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沈王朱模
同辈(6人):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晋王朱济熿、鲁王朱肇煇、韩王朱冲(火或)、唐王朱琼烃

这里做个补充说明,秦王朱志堩、楚王朱桢、蜀王朱椿、肃王朱楧、辽王朱植、伊王朱㰘已经去世,但秦藩渭南王朱志均、楚世子朱孟烷、蜀王长孙朱友堉、肃王长子朱赡焰、辽藩长阳王朱贵烚、伊王朱颙炔尚未袭爵。

宣宗朱瞻基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瞻基继位。对这位新天子来说,老爹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册封的亲王可不少,一时间大明亲王的数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二十六人。

叔祖辈(6人):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沈王朱模
叔父辈(10人):晋王朱济熿、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楚王朱孟烷、鲁王朱肇煇、肃王朱赡焰、辽王朱贵烚、韩王朱冲(火或)、唐王朱琼烃、伊王朱颙炔
同辈(10人):秦王朱志均、郑王朱瞻埈、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荆王朱瞻堈、淮王朱瞻墺、滕王朱瞻垲、梁王朱瞻垍、卫王朱瞻埏、蜀王朱友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宣宗御驾亲征剧照

宣德年间有两桩大事,一个是汉王造反,结果身死国除。另一个则是晋王被废,整个晋藩无人袭爵。

英宗朱祁镇

  • 正统朝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祁镇继位。此时明朝开国已近七十年,但太祖之子中,还有数人在世,这些人都是新天子的曾叔祖辈。

曾叔祖辈(4人):代王朱桂、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
叔祖辈(9人):周王朱有燉、楚王朱孟烷、鲁王朱肇煇、肃王朱赡焰、辽王朱贵烚、韩王朱冲(火或)、沈王朱佶焞、唐王朱琼炟、伊王朱颙炔
叔父辈(9人):秦王朱志(土絜)、郑王朱瞻埈、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荆王朱瞻堈、淮王朱瞻墺、梁王朱瞻垍、卫王朱瞻埏、赵王朱瞻塙
  • 景泰朝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发生了臭名昭著的“土木堡之变”,御驾亲征的英宗做了瓦剌人的俘虏。明廷在万般无奈之下,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改立宣宗庶子郕王朱祁钰为新天子。当时的在外亲王明细如下:

曾叔祖辈(1人):岷王朱楩
叔祖辈(9人):周王朱有爝、鲁王朱肇煇、蜀王朱悦(劭火)、肃王朱赡焰、辽王朱贵(火受)、庆王朱秩煃、沈王朱佶焞、唐王朱琼炟、伊王朱颙炔
叔父辈(9人):秦王朱志(土絜)、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荆王朱瞻堈、赵王朱瞻塙、楚王朱季埱、代王朱仕壥、宁王朱奠培、韩王朱范(土卬)
同辈(2人):晋王朱钟铉、淮王朱祁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夺门之变剧照

  • 天顺朝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清晨,太上皇帝朱祁镇发动政变,软禁了弟弟朱祁钰,重新夺回皇位,改当年年号为天顺元年。此时岷王已经去世,皇帝不再有曾叔祖辈的宗室。

叔祖辈(9人):鲁王朱肇煇、蜀王朱悦(劭火)、肃王朱赡焰、辽王朱贵(火受)、庆王朱秩煃、岷王朱徽煣、沈王朱佶焞、唐王朱琼炟、伊王朱颙炔
叔父辈(5人):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楚王朱季埱、代王朱仕壥、宁王朱奠培
同辈(5人):晋王朱钟铉、荆王朱祁镐、淮王朱祁铨、赵王朱祁镃、韩王朱徵钋
子辈(2人):沂王朱见深、荣王朱见潾

之所以会有奇怪的子辈,是因为在做太上皇帝期间,英宗长子朱见深由皇太子降封沂王,次子朱见潾则被景泰帝封为荣王。

宪宗朱见深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朱祁镇驾崩,遗诏皇太子朱见深继位。英宗的生育能力也不错,因此又带来了一波亲王人数的增长。

曾叔祖辈(5人):鲁王朱肇煇、肃王朱赡焰、辽王朱贵(火受)、庆王朱秩煃、唐王朱琼炟、
叔祖辈(5人):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周王朱子埅、宁王朱奠培、沈王朱幼㙾
叔父辈(4人):秦王朱公锡、晋王朱钟铉、淮王朱祁铨、韩王朱徵钋
同辈(4人):德王朱见潾、秀王朱见澍、崇王朱见泽、吉王朱见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宪宗朱见深剧照

其中楚藩、蜀藩、代藩、岷藩、伊藩、荆藩由于亲王去世不久,尚未来得及册封新的嗣王。

孝宗朱祐樘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朱见深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宪宗生育能力仅次于太祖,故而孝宗即位之时,明代亲王的数量达到了顶峰。

曾叔祖辈(4人):庆王朱邃塀、宁王朱奠培、沈王朱幼㙾、唐王朱芝址
叔祖辈(12人):晋王朱钟铉、郑王朱祁锳、襄王朱祁镛、淮王朱祁铨、周王朱同䥝、楚王朱均鈋、鲁王朱阳铸、蜀王朱申凿、代王朱成錬、肃王朱贡錝、辽王朱恩鑙、伊王朱諟锊
叔父辈(7人):德王朱见潾、崇王朱见泽、吉王朱见浚、徽王朱见沛、荆王朱见潚、赵王朱见灂、韩王朱偕灊
同辈(5人):兴王朱祐杬、岐王朱祐棆、益王朱祐槟、衡王朱祐楎、雍王朱祐橒

明朝皇帝短寿的问题,至此暴露无遗,自仁宗起,就没有出现侄子辈的亲王。

武宗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朱祐樘驾崩,遗诏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孝宗子嗣单薄,大明朝的亲王自弘治朝开始下降,冥冥之中也是国运的转折点。

高叔祖辈(1人):沈王朱幼㙾
曾叔祖辈(5人):楚王朱均鈋、鲁王朱阳铸、肃王朱贡錝、唐王朱弥鍗、伊王朱諟锊
叔祖辈(7人):德王朱见潾、吉王朱见浚、蜀王朱宾瀚、辽王朱宠涭、庆王朱台浤、宁王朱宸濠、岷王朱彦汰
叔父辈(14人):兴王朱祐杬、益王朱祐槟、衡王朱祐楎、雍王朱祐橒、寿王朱祐榰、汝王朱祐梈、泾王朱祐橓、荣王朱祐枢、郑王朱祐枔、淮王朱祐棨、赵王朱祐棌、周王朱睦㰂、代王朱俊杖、韩王朱旭櫏
同辈(1人):晋王朱知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王朱宸濠剧照

正德朝最大的故事,自然是宁王之乱。但是和武宗高祖父宣宗辈分相同的沈王,一下子成为了宗室之中的第一元老。

世宗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朱厚照驾崩。因其无嗣,故而由堂弟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入继大统。

曾叔祖辈(4人):鲁王朱阳铸、肃王朱贡錝、沈王朱诠钲、唐王朱弥鍗
叔祖辈(6人):吉王朱见浚、楚王朱荣㳦、辽王朱宠涭、庆王朱台浤、岷王朱彦汰、伊王朱訏渊
叔父辈(14人):益王朱祐槟、衡王朱祐楎、寿王朱祐榰、汝王朱祐梈、泾王朱祐橓、荣王朱祐枢、徽王朱祐檯、郑王朱祐檡、襄王朱祐櫍、淮王朱祐棨、周王朱睦㰂、蜀王朱让栩、代王朱俊杖、韩王朱旭櫏
同辈(4人):秦王朱惟焯、晋王朱知烊、崇王朱厚燿、荆王朱厚烇

在嘉靖朝,徽藩以“僣拟窥伺”的罪名,伊藩以“私造兵器”的罪名,全都惨遭削爵除国。

穆宗朱载坖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朱厚熜驾崩,大学士徐阶代拟遗诏,命大行皇帝第三子裕王朱载坖继位。

叔祖辈(1人):庆王朱鼒枋
叔父辈(5人):益王朱厚炫、衡王朱厚燆、楚王朱英(火佥)、辽王朱宪㸅、岷王朱定燿、沈王朱恬烄
同辈(7人):晋王朱新㙉、荣王朱载墐、德王朱载墱、淮王朱载坮、鲁王朱颐坦、蜀王朱宣圻、代王朱廷埼
侄子辈(4人):崇王朱翊(金爵)、吉王朱翊镇、荆王朱翊钜、周王朱在铤
侄孙辈(1人):赵王朱常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穆宗画像

作为明朝第一个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皇帝,世宗一人扭转了大明皇室辈分远低于宗室亲王的尴尬局面。至少穆宗即位之后,第一次破天荒地发现自己还有侄子和侄孙辈的亲王。

神宗朱翊钧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朱载坖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翊钧继位。穆宗沉迷于女色,以至于年纪轻轻就突然去世,把江山留给了年仅十岁的儿子。

曾叔祖辈(1人):庆王朱鼒枋
叔祖辈(7人):益王朱厚炫、衡王朱厚燆、郑王朱厚烷、肃王朱缙(火贵)、岷王朱定燿、沈王朱恬烄、唐王朱硕熿
叔父辈(8人):晋王朱新㙉、荣王朱载墐、德王朱载墱、襄王朱载尧、淮王朱载坮、鲁王朱颐坦、蜀王朱宣圻、代王朱廷埼
同辈(6人):秦王朱敬镕、潞王朱翊镠、崇王朱翊(金爵)、吉王朱翊銮、周王朱在铤、韩王朱朗锜
侄子辈(1人):赵王朱常清

熹宗朱由校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朱翊钧驾崩,遗诏皇太子朱常洛继位,即明光宗。朱常洛做了二十年的太子,但在皇帝的宝座上却只坐了一个月。由于光宗在位时间太短,我们直接跳到他的儿子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之时来统计。

高叔祖辈(1人):唐王朱硕熿
曾叔祖辈(3人):郑王朱载壐、楚王朱华奎、沈王朱珵尧
叔祖辈(6人):襄王朱翊铭、淮王朱翊钜、鲁王朱寿鋐、蜀王朱奉铨、代王朱鼐钧、庆王朱帅锌
叔父辈(9人):秦王朱谊漶、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衡王朱常㵂、德王朱常(邦清)、周王朱肃溱
同辈(5人):晋王朱求桂、益王朱由木、荣王朱由枵、崇王朱由樻、荆王朱由樊
侄子辈(2人):赵王朱慈、韩王朱亶塉

崇祯帝朱由检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朱由校驾崩,命皇第五弟信王朱由检,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入继大统。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来到了覆灭前夜,各地的亲藩还剩多少呢?

高叔祖辈(1人):唐王朱硕熿
曾叔祖辈(3人):郑王朱载壐、楚王朱华奎、沈王朱珵尧
叔祖辈(6人):襄王朱翊铭、淮王朱翊钜、鲁王朱寿鋐、蜀王朱奉铨、肃王朱识鋐、庆王朱帅锌
叔父辈(11人):秦王朱谊漶、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衡王朱常㵂、德王朱常(邦清)、周王朱肃溱、代王朱鼎渭、岷王朱禋洪
同辈(5人):晋王朱求桂、益王朱由木、荣王朱由枵、崇王朱由樻、吉王朱由楝
侄子辈(3人):荆王朱慈烟、赵王朱慈、韩王朱亶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祯帝朱由检剧照

结语:从每一任大明皇帝即位之初,和各地亲藩的辈分关系来看,很能体现家族大宗小宗的区别。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和皇帝辈分差不多的,除了亲兄弟以外,一般都是秦王和晋王,也就是在朱元璋诸子之中伦序在朱棣之前的朱樉、朱棡的后裔。

有着无嗣除国,因罪除国这些因素存在,明末的亲王数量,较之明初并无显著增长。而从万历年间开始,朝廷已经在朝低级宗室下手。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占据宗室人口大头的金字塔底层:奉国中尉处置妥当,再严格限制郡王的数量,相信明代宗室问题会得到有效改善。

只可惜三百年一个轮回,大明皇帝已经没有这个时间和机会,再来给王朝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