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还在位时,太子朱标早逝,因此立了皇孙朱允炆为皇储,可朱允炆太过年幼,他的势力还没有壮大起来,朱元璋又为皇孙登基铺平道路,但却不曾想过朱家人有一天会自相残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三十一(1398年),21岁的朱允炆登基为帝,为建文帝,朱允炆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性情温文尔雅,但并没有国政经验,也未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年轻的朱允炆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将三位儒家师傅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视为心腹。

后在黄子澄、齐泰等人的支持下开始了一系列削藩措施,但燕王朱棣曾跟着明太祖驰骋沙场,能力不容小觑,当一个个藩王被建文帝处理后,朱棣不可能不知道建文帝的心思,而当建文帝动到朱棣的头上时,朱棣行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朱棣是原本就打算篡位,还是为了自保,1399年朱棣挥师南下时,一切都不重要了,而建文帝也根本挡不住朱棣,1402年朱棣攻下了帝都应天,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

进入南京后,朱棣开始为登基一事做准备,处死了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以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便让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当年朱棣出发去往南京时,“黑衣宰相”姚广孝曾劝过朱棣:“南京城攻下之日,方孝孺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也本想留方孝孺一命,只要方孝孺归降他,听他的话起草诏书,但方孝孺誓死不从,也不愿意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朱棣登基为帝已是迟早的事情,因此他威胁方孝孺道:“不老实诛你九族”。

然而方孝孺将笔扔在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有种诛我十族。”

历来诛九族是最重的刑罚,“九族”是上自高王母、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母、王母、曾王母、高王母;还有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见方孝孺态度坚决,也是十分生气,还真在九族外找了一族,不仅将方孝孺全家杀了,还将方孝孺的学生、好友等人杀了,共计873人。

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做绝命之词:“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还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人认为方孝孺此举不过是对建文帝的愚忠,但很多人也感慨方孝孺宁死不屈的气节,有多少臣子能做到方孝孺这般,而正是方孝孺对建文帝忠心耿耿,朱棣势必不会将方孝孺留下,留下方孝孺,朱棣每时每刻都会想起自己篡位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孝孺不降,仿佛就是在告诉朱棣,他的皇位是名不正言不顺得到的,而且朱棣登基为帝后也是试图将建文帝的一切抹去。

皇帝:不老实诛你九族,大臣:有种诛我十族,皇帝又重新找了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