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要嫁给卢兆东!”

1968年,女知青廖晓东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前往农村。谁曾想,她来到这里之后竟不顾众人反对嫁给了贫农卢兆东。

众人反对的原因是,廖晓东想要嫁给卢兆东并不是出于感情。

是什么原因,让刚刚下乡的女知青廖晓东非要嫁给刚见面的卢兆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得知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后,廖晓东当即决定响应口号,投身到农村的建设中去。

来到后,廖晓东不怕苦不怕难,主动申请到最贫困的农村去。于是,廖晓东被分配到了最困难的三官庙大队。

廖晓东满怀信心的和朋友来到三官庙大队,当天晚上的大会上,大家一一发言。

轮到当地最贫困的光棍卢兆东发言时,他说起自己的家庭情况: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贫农,我的爷爷娶不上媳妇,收养了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娶不上媳妇,收养了我。我现在三十多岁,大概也娶不上媳妇了,等过两年再收养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里,大家纷纷面露同情之色,在场的知青们也更加坚定了建设农村的决心。这时,廖晓东站了起来:

“我要嫁给这位卢兆东同志!积极响应和贫下中农结合的号召,嫁给这位贫下中农!”

廖晓东此言一出,全场都陷入了沉寂。廖晓东的朋友徐丽悄悄拉着廖晓东说:“晓东,建设农村不一定要用这种方式。”

廖晓东已经坚定了决心:“不,我一定要这样做。只有和贫下中农结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贫下农村,和大家打成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晓东说到做到,会后就向大队提交了结婚申请。徐丽得知后,劝说廖晓东:“咱们以后都是要回家的,结了婚就回不去了。”

廖晓东的决心坚定不移:“我早就已经想好了,我要扎根农村。”

大队同志们也觉得这样草率的决定不太好,毕竟婚姻不是儿戏,是关乎人一生幸福的大事,最好还是有父母的同意。

于是,廖晓东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一封信,请他们同意自己和卢兆东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晓东的父母不是她的亲生父母,是她的养父母。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他们对廖晓东非常好,从小都没让她吃过什么苦。

廖晓东的亲生父母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长征的英雄,他们牺牲在了解放战争中,留下了只有几个月大的廖晓东。

廖晓东的养父母和她的亲生父母是战友,战友牺牲之后,他们就收养了廖晓东。虽然养父母后来又有了两个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薄待廖晓东,甚至对廖晓东比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廖晓东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想要上乡下来的时候,养父母本来是不同意的。他们心疼廖晓东,劝说廖晓东报效国家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上乡下来。

廖晓东坚决要下乡,并提到了自己牺牲的父母,希望能成为像父母一样的英雄。养父母被她说的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了。

可谁知廖晓东到乡下还不到一个月,竟然要和贫农结婚了。养父母在收到廖晓东的信后,当即收拾行李过来,想要阻止廖晓东。

养父母日夜兼程的赶到之后,就见到了铁了心要出嫁的女儿。他们含泪拉着孩子的手,苦心孤诣的劝她再考虑一下,还是没能阻止廖晓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日,廖晓东就嫁进了卢兆东的毛坯房。没有喜服、没有鞭炮,只有同行好友给她扎的一朵大红花。

廖晓东抱着自己的行李和铺盖卷就来到了卢兆东的房子。当看到卢兆东家的情况时,廖晓东呆住了,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屋里只有一张床,一个就橱子和一口水缸。

看到这荒凉的景象,廖晓东非但没有后悔,反而更加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改变这样贫穷的状况,嫁给贫下中农代表就是她走出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晓东把她的行李放到床上,就见一个瘦弱的男孩抱着一床破旧的被子往外走。廖晓东叫住他:“你是谁?”

“俺是俺哥的弟弟。”

虽然男孩的话说得不明不白,但是廖晓东却听明白了,男孩是卢兆东的弟弟。因为家里就只有这一个床,所以哥哥和弟弟挤在一起睡。但是现在卢兆东要娶媳妇了,所以弟弟只能去厨房睡。

看着眼前这个干瘦的男孩和他怀里那团脏兮兮的被子,廖晓东于心不忍,她把自己的被子给了男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兆东看到这一幕很不高兴,他本来还想着能盖这床被子呢。就算对方是自己的亲弟弟,卢兆东也舍不得把这么好的棉花被子给他。

考虑到这被子本来就是廖晓东带来的,卢兆东只是不情愿的说了一句:“你嫁过来就是我的人了,你想给别人什么东西,要跟我说,不能自己随便做主。”

廖晓东知道,人的思想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被改变的,但是她相信,只要她努力,就一定能改变。

廖晓东信心满满的鼓励自己,计划着未来该怎么做。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就被卢兆东的脚熏得不行。

廖晓东建议卢兆东每晚睡前就算是不能洗澡,也要洗个脚。卢兆东不耐烦的说:“你们城里人怎么那么多事啊,我不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晓东洗漱完还要抹雪花膏,卢兆东看到了阴阳怪气的说她事多。廖晓东被他这样一说,也觉得自己这样确实不好,不利于她更好的融入贫下中农。

廖晓东的朋友徐丽来看望廖晓东,还给她拿了很多东西来。廖晓东将这些东西都还给她,还把自己的洗头膏、雪花膏都送给了徐丽,“徐丽,这些东西你都拿走吧。之前是我想得太简单了,人家都不用这些,我也不用了。”

结婚只是廖晓东革命事业的第一步,接下来,她依旧每天到社里和大家一起工作。廖晓东发现,这里的孩子们都没有机会学习,更别提进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她组织其他青年一起创办了一个夜间识字班,鼓励大家都来上课。随着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多,廖晓东越来越忙碌,几乎每天晚上都很晚回家。

廖晓东整天从早到晚的在外忙碌,引起了卢兆东的不满。在卢兆东看来,廖晓东既然嫁给了自己,就应该每天在家里待着,为自己家着想,而不是像这样每天在外面替别人干活。

这天晚上,廖晓东上完课之后回到家,就见卢兆东黑着脸等自己:“你怎么又这么晚回来?你整天在外面要么就是给队里干活,要么就是给别人上课,哪里像个妇道人家?你别忘了,你已经嫁给我了。”

廖晓东不爱听这话,她和卢兆东解释自己的理想,卢兆东也听不懂。两人争吵之下,卢兆东打了廖晓东两巴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廖晓东顶着巴掌印继续去队里干活。朋友徐丽看到之后十分愤怒,她拉着廖晓东去大队部要说法,要求卢兆东离开廖晓东。但是出于各种原因,队里没有批准。

不久后,上级领导批准了当地办学校的申请。考虑到廖晓东之前的优秀表现和带头作用,队里让廖晓东去学校担任老师。

廖晓东来到学校知乎,就根据自己对这里的情况,创办了半工半农的学习方式。这种方法很适合三官庙这种经济条件困难的地区。学校采用了廖晓东的方法之后,果然效果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晓东十分高兴,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和卢兆东的关系也有所缓和。不久后,廖晓东便怀孕了。十月怀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

有了孩子之后,卢兆东希望廖晓东能辞去外面的工作,专心待在家里带孩子操持家务。廖晓东不同意,卢兆东又毒打了廖晓东一顿。

虽然丈夫对她不太好,但是几年后廖晓东又生下了一个女儿。生完孩子之后,不久,廖晓东因为过度的劳累,再加上产后营养不足,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父母听说了廖晓东生病的事,匆忙刚过来探望廖晓东。当时,已经有了回城里的名额,再加上廖晓东烈士子女的身份,她完全可以回去。

养父母看着廖晓东瘦弱的样子十分心疼,劝她和卢兆东离婚后回城。廖晓东不愿意离开卢兆东,坚决不回去。养父母无奈,只能留下些钱让她看病。

廖晓东到大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患上的是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和亚急性肝坏死,此时已经无法医治了。

1974年,年仅27岁的廖晓东因病去世。当地的村民都十分感激这个做出巨大贡献的女青年,为她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尾声

廖晓东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们,她是一个心怀理想、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怀揣着挽救顽固封建思想的渴望,却最终不幸被这种封建思想害死。

她扎根农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她的想法过于偏激,导致一步步走向不可挽回的结果。用错的方法做对的事,最后得到的也会是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