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晓晖 张惠光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本公众号自动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主要史料来自九江档案馆编纂的《档案叙述九江张谋知》。

本文在《九江日报 · 长江周刊》2024年6月2日总第986期和6月16日总第987期分上下两部分发表。

由于全文较长,故本公众号分为上中下三篇连续发布。

(续前篇)

七、结亲宋氏 跻身豪门

结亲是富商、政客家族之间最有效的联合手段,婚姻可以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社会地位,增加彼此的社会资本和声望,还能提供利益和资源的交换渠道。

张远东娶了原湖北省省长的女儿,张远西的妻子是原九江镇守使吴金彪的女儿,张谋知的大女儿张安意嫁给了上海永安公司(中国近代最大的百货公司)老板郭琳珊。但这些兄弟姊妹结亲的层次,远远比不上张家二小姐张乐怡。张乐怡(1907—1988年)早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回到九江后结识了堪称民国政府才俊和钱袋子的宋子文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婚前的张乐怡

宋子文(1894—1971年)是民国年间著名的宋氏家族成员之一。家祖宋嘉澍是晚清传教士、富商及革命家,是鼎力支持辛亥革命的大金主。宋嘉澍有三女三子,长女宋霭龄嫁给了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后担任三届行政院长的孔祥熙,次女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三女宋美龄是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

与著名的“宋氏三姐妹”相比,宋家三子中宋子文名气最大,作为长子的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曾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后任广州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在1949年国民党倒台前,他先后担任民国政府财政部部长、外交部部长、行政院院长等职,位高权重,且把持着多家国内大型企业的控制权。宋氏家族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有重要的影响,故有“宋家皇朝”之称,在“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蒋介石家族。

1927年6月14日,宋子文与张乐怡在上海成婚。

注:目前大多数史料将宋张的成婚日期误记为1928年6月14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子文、张乐怡结婚照

宋子文与张乐怡是如何相识、相恋的?有文章称宋子文在船上遇到了张远西,后者邀请他到张公馆做客,因此结识了年仅20明媚可人的张乐怡。也有文章称宋子文在庐山遇到张乐怡,一见钟情。这些说法并没有明确的佐证材料。宋氏家族在庐山有别墅,且不只一栋,目前有明确记载,宋家三姐妹都有自己的私人别墅,是母亲倪佳珍送给她们的,据称这些别墅由张谋知承建。1920年以后,宋氏家族成员多次上庐山避暑、休假,宋子文因此结识了庐山名商张谋知的女儿,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张乐怡这位出生于九江的姑娘,成为民国地位最高的豪门贵妇,可比肩于“宋氏三姐妹”,张家也因她而名扬天下,跻身豪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良友》1928.05.30,总第二十六期

宋、张两家的联姻有什么交换条件?张谋知家族是否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和资源?编者不得而知,也不能妄加揣测。1928年7月,国民政府召开的全国财政会,张远西作为江西省税务代表参加。就是在这年一月,张家二女婿宋子文就任第6任财政部部长。掌握国家财政大权的宋子文于1930年建立了财政部税警总团,使之成为一只独立且装备精良的军事武装护卫团体。税警总团设于上海,下辖三个分团,其中第三团驻闸北,团长张远南,是张乐怡的三哥。

由于张、宋间的姻亲关系,张公馆也成为贵客盈门的九江第一豪宅。1927年起,很多到九江准备上庐山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会先到张公馆休息、用膳,甚至住宿,再乘车到莲花洞乘轿上山。1927年8月24日《申报》报道,汪精卫(时任武汉民国政府主席)、谭延闿(后任民国第1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孙中山)之子等人二十一晨九点半到浔登岸,“欢迎极盛”,“后直赴张谋知宅休憩用膳”,午间“张宅似有非正式会议,拟午后或二十二晨偕赴牯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申报》1927年8月24日

1927年8月是中国近代政治最波谲云诡的时候,张家的社会地位和张公馆的特殊之处可见一斑。在《申报》之后的另一篇报道中,还特别指出这些军政大员是在“宋子文新丈人张谋知宅休憩午餐”。

1930年12月15日《东南晚报》报道,11日蒋介石于“下午二时抵浔,各界代表热烈欢迎,蒋总司令下车后,乘自备汽车赴一马路张谋知公馆休息,三时乘汽车赴莲花洞。”张谋知是蒋介石大舅子的岳丈,算起辈分来还要高一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晚报》1930年12月15日

张乐怡婚后常与“宋氏三姐妹”共同出席各类活动,表现得优雅贤淑,颇得赞赏。因为两位嫁给富商、权贵的女儿,张氏家族的名气愈发响亮。1933年4月26日《申报》报道:“财政部长宋子文岳丈张茂芝(谋知)君,近在九江原籍,患病甚重。昨日下午,宋夫人张乐怡女士得讯后,颇为焦急,当即于晚十一时由沪乘搭京沪夜车赴京,转乘长江轮返九江原籍探视。”

八、飘零散叶 离浔而衰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张氏家族在九江的发展到了顶峰,却也走到了尽头。一方面是由于九江的地域限制。1935年九江市降格为九江县,城市发展陷入停顿,在国内的商业影响力逐步走衰,在省内被南昌所超越。

最大的打击是抗日战争。1938年6月武汉会战打响,7月26日九江被日寇占领,在其后的7年间,战火在赣北烧个不停,九江城市人口减半,交通阻塞、商业凋零,民不聊生。

日寇占领九江前,张谋知家族的主要成员均逃离九江,转居赣南、西南、香港、东南亚等地,其中长子张远东到印度开华侨建筑公司,四子张远北在印度经营火柴厂等生意。张家留下了二儿子张远西守家,据说张远西抗战期间一直住在庐山的别墅里,终日无聊,吸食鸦片,生活很是享受。日本人也没有为难这位做过市长的公子哥,甚至对他还很尊敬。1942年,张远西任九江商通局局长。这个职位可能是虚职,但怎么说都是汪伪江西省政府下的伪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谋知与儿子张远模、张远范在一起 (张宗冠提供)

抗日战争结束后,九江城区和牯岭的商业经济有过短暂恢复,但很快就因为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和内战而再次堕入无止境地下滑。在此之前,张谋知将资产转移或出售,大部分家庭成员未返回九江。

1946年张谋知回到九江,他在庐山处理了资产等事务后来到九江,入住当时九江市内最好的花园饭店,会见亲友,他那座接待过大批军政商界的张公馆早已转售他人。1948年张谋知从上海到香港九龙定居,1949年12月病故。张谋知葬礼规模隆重,一批海内海外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并由香港私人电影公司拍摄了纪录片。张谋知下葬于基督教墓区,他的墓碑上刻着十字架,正中写的是“江西九江张公谋知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谋知直系后人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间全部出国,多在香港、美国、加拿大定居。长子张远东在解放前夕移居美国。次子张远西1949年后到上海,任美孚油行贸易生意在上海的全权代理。1950年张远西回江西参加江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是九江专区代表之一。1951年后离开九江到香港,当年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 年 8 月 27 日江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张远西作为九江专区代表参加会议

1947年3月,饱受各界诟病的宋子文辞去行政院长之职。1949年宋子文、张乐怡离开中国,后到美国定居。1971年宋子文因食物进入气管导致心力衰竭而猝然去世,年77岁。宋子文去世后,张乐怡孤守独处,又在美国生活了17年,于1988年在纽约病逝,享年81岁。张乐怡的去世,为九江张谋知家族的荣华故事,划上了句号。1996年,位于二马路的张公馆被拆除,在原址上修建了九江市委党校。

九江张谋知家族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大资本家的历史。他生在租界城市,从小受西式教育。凭借着基督教徒的身份和贫寒弟子的拼搏,他成为了洋买办和实业家,又通过避暑地的开发扩大了产业,结交了权贵。他将孩子送到国外名校读书,提升了家庭身份,又将子女安插到更高的官商位置。通过和新旧权贵、军政家庭的联姻,张谋知的家族得到了政治保护,社会地位的大幅度提升,营造了更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利益和资源的交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子文与张乐怡

张谋知家族看上去顺风顺水,显赫一时,其实又和时代与政治紧紧捆绑,无论多么富贵,他挡不住日寇铁蹄下的经济掠夺,无论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他同“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起,最终在人民革命的大潮中被清扫出局。

是时代造就了张谋知,也是时代淘汰了张谋知。

张谋知家族的兴衰史,也是清末、民国期间九江这座城市的兴衰史。

——全文完——

【后记】

《档案叙述九江张谋知》一书出版破费周折。九江文史专家、收藏专家张惠光老师是这本书的编撰者。他是金鸡坡人,与张谋知同族,辛苦多年做这项工作,主要是个情怀。

之前问张惠光老师,张谋知在九江的房子位于何处?张老师说就是老市委党校那儿。我愕然地发现,竟然是九江市老年大学月亮湾校区,我这几年代课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谋知别墅 (原在九江二马路)

由于帮张老师检索了一些民国史料,张谋知家族的形象在我眼前更有立体感了。在老年大学上课的课间,有时我楼上俯视校园和周边一马路、二马路房屋,以及三马路新建的商铺住宅,觉得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这里就是张远西踢球的场子吗?据说这位留学归来的公子哥曾在自家院子里弄了个球门,邀朋友们来踢球,是为江西足球之始;这里就是民国美人张乐怡的家吗?那一年她离开这里前往上海嫁给豪门,是宋子文上门来接的,还是兄弟们送过去的?这里就是蒋介石、汪精卫、李宗仁等一大批民国政要进出的院子吗?既然他们都来了,那么宋美龄、宋庆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公谋知像 (张宗冠提供)

张谋知到底是个什么人?他的面目依然是模糊的。看张老师的这本书中他的照片,我的第一反应是杜月笙,长袍、马褂、光头、礼帽、文明棍,清癯的脸,冷冷的眼神,活脱脱地一个冯小刚的扮相。

然而他不可能是杜月笙,张谋知是教会学校毕业的会讲洋话的商人,他不可能跟码头黑帮混到一起,这不符合他的身份,他是洋买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裴敬思夫妇与一位朋友在新建的医院前,约1930年 图源:Yangtze River By The Hudson Bay.com

直到我在某个网站找到了上面这幅照片。照片中的左右两人是生命活水医院创始人裴敬思夫妇,后来我查到这张照片来自裴敬思的照片集,在他家族的网站上,中间这位被标注为“朋友”。而在另一个网站中,他被标注为“张首富”。

这位穿着与洋人无异的“张首富”是否就是张谋知?对比上下两张照片,相貌很接近,体态不同,两张照片拍摄时间相差十几年。我比较肯定他就是张谋知,因为他出现在新生命活水医院的建筑工地上,在几十张施工现场的照片中,这是仅有的一张合影,那么他的身份应该是建筑商,新生命活水医院是张谋知承建的。这张照片更符合张谋知的身份,他是个洋买办,在1930年时,张氏家族已成为九江首富,作为宋子文岳丈的他当然可以顺利接到大宗地产业务,他可以满面严肃地抄着手,让洋人在身边陪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依然不知道他的性格,虽然不到一百年,但历史与我们又相隔甚远。上图是《档案叙述九江张谋知》中的一张档案图片,填表日期是1949年9月,也就是九江解放三个多月后,新政府的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马路、三马路上的几栋房子,房主名被写成了“张谋枝”,备注中特别写明了,“此房主系宋子文岳丈”。才过了几年,这位九江第一首富的名字就被写错了。

此后不久,曾担任过九江市市长张远西从上海返回,与新政府市长、书记们一同参加建国后的江西省首届人代会,显然张家是想看看还有什么机会。然而上面的统计表写的很清楚,这是行将籍没的“敌伪物资”,未来将分配给与张谋知家族阶级对立的人们使用。

本文在《九江日报·长江周刊》上发表时,最后一句是:“是时代造就了张谋知,也是时代淘汰了张谋知。”我的原文后面还有一句:“张谋知家族的兴衰史,就是清末到民国九江这座城市的兴衰史。”

随着对历史的探究,我认识到,若要以一个人物、家庭作为主线写一部讲述九江近代史,并涵盖中国近代史的小说,最适合的就是张谋知家族。我对张谋知家族的探究还远远不够,我对九江近代史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但或许有一天,我会打开电脑,敲出第一行字。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