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小工具

免费领取“ 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犀利君。

最近我的好朋友准备买车了,但他对买电动车还是燃油车,纠结了半天。

我问他:「你主要考虑什么?续航、环保还是维护成本?」

他说:「电动车环保,而且据说维护成本低,但续航问题和充电不方便让我有些担心。燃油车倒是方便,可是油价不便宜,维护也麻烦,感觉真不太好选呀~」

正聊着,他想起了最近的新闻,欧盟宣布对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担心以后税收得多了,车价会不会也跟着上涨?要不要考虑早点买车呢?

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的个股,仅为示例参考,不作任何投资推荐。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据此买卖,请自担风险。

01

先来说说,为啥欧盟这次会对国产电动车下手。

早在今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多次提到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

她认为,在电动汽车、光伏和锂电池等新能源行业,中国企业依靠政府补贴和产业政策扶持,其生产能力远超国内和国外市场的需求。

中国巨大的产能向美国及世界市场倾销,导致大量低价的出口,占领了其他国家市场,对他国企业的正常生存造成影响。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JATO Dynamics)去年的统计,欧美国家的电动汽车平均价格为7万美元左右(约合52万元人民币),中国的电动汽车平均价格为3.28万美元(约合24万元人民币),便宜了差不多一半,即便加上关税和运费,在海外市场仍比国外品牌价格低,而且在性能上也毫不逊色。

为了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不受威胁,欧美国家纷纷对中国进口的产品提高了关税。

先是5月14日,美国宣布对中国一系列进口产品征收新的关税,包括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电池,电动汽车。

特别是电动汽车,原来就已经征收25%的关税,拜登这次宣布提高3倍,达到100%。

大约1个月后(6月12日),欧盟也跟风采取行动,在原有10%进口关税的基础之上,拟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7.4%~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

其中,对比亚迪加征17.4%、对吉利汽车加征20%,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额外关税,对其他制造商将征收21%的关税(基于上述3家公司征收关税的加权平均值),预计于7月4日正式生效。

欧美国家这么做的目的,一个是提高中国车企的生产成本,消除中国进口电动车的价格优势;另一个是增加的关税收入可以用于扶持本国新能源技术的投资。

面对欧美在关税上的施压,国产电动车企业能想出什么好的应对之策吗?

02

其实,不妨参考下邻国日本,早在几十年前,日本丰田汽车也遭遇过类似的出海危机。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丰田汽车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经济型轿车为主攻方向进军欧美。

当时,丰田经济型轿车在国际市场获得巨大成功,一方面是日本本土劳动力成本较低,丰田汽车的质量好、价格实惠,比欧美巨头的高价汽车更受欢迎;

另一方面,经济型的排量小、更省油,随着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燃油价格飙升,消费者更倾向于买经济型轿车,丰田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给美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直到80年代,美国政府宣布对日本实行「自愿出口限制」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协议要求,1981年起,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限制在每年168万辆,之后逐渐提高到了每年230万辆(协议原定于1984年结束,实际延长到1994年才最终取消)。

这和今天中国电动汽车面临的「贸易壁垒」很相似,当年丰田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应对策略,概括起来分为三方面:

1.增加美国本土生产

为了绕过出口限制,丰田决定在美国投资建设多家生产工厂,逐步提高在美国的生产比例。

比如丰田与通用汽车在美国加州合资建厂,在美国本土生产汽车,既为美国创造就业、贡献税收,也有利于丰田更好地把握美国市场的需求。

2.采用「精益生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精益生产,是丰田公司摸索出来的一套生产方式,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为终端消费者创造价值。

凭借「精益生产」的管理方式,丰田有效地控制成本,最大化产能和质量,从而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3.积极拓展全球市场

此外丰田还加大对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投资和生产,以分散经营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丰田加强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新车型吸引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提高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份额。

另外,丰田在80年代推出豪华汽车(如雷克萨斯品牌),通过高端车型提升产品价格,帮助其在出口量受限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维持良好的利润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些应对措施,在面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限制时,丰田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增长,并进一步实现了全球化布局,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巨头。

03

虽然说,今天中国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日本当年有很大区别,但是以上3条策略,还是值得借鉴的。

由于加征关税导致出口到欧洲的中国电动车成本上升,这可能会使一些企业调整其产品定价策略,比如通过提价来弥补利润的减少。

具体看国内3家车企,加征关税后各自的命运也有天壤之别。

首先,比亚迪加征的关税税率最低,企业可以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单车提价后仍能小幅盈利,这给比亚迪更灵活的操作空间,它也可以选择不提价,维持低价优势,继续扩大欧洲市场的占有率。

其他两家影响相对较大,特别是上汽集团,在欧出口的电动车售价较低,如果加征38.1%,关税总计达到48.1%(10%+38.1%),低价出口将会面临亏损。

对比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比亚迪的涨幅在29%左右,上汽集团是6%左右,显然投资者对比亚迪的前景更有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人最关心的是,欧盟加征关税对我们国内消费者有啥影响?

表面上,加征关税的部分传导至海外市场,欧美消费者的购车价格更贵了,与国内消费者似乎并无关系。

但面对欧盟粗暴的贸易举措,中方也会采取反制手段,比如对欧盟进口的农产品、红酒、航空产品等提高关税,或可考虑对欧洲进口的电动汽车在15%关税的基础上加征,作为精准回击。

一旦关税抬高,欧洲进口汽车的价格也会上涨,国内消费者嫌进口车太贵,转向国产品牌汽车,就会影响到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利益。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欧美国家一味加征关税,最终只会让广大消费者买到更贵的商品,导致每个人的购买力下降,抑制了正常的消费需求,同时也让相关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

从短期来看,关税政策变动对国内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长期看,假如欧洲进口车的价格逐步上调,国产车的高性价比可能会更有吸引力,像比亚迪这类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也会进一步扩大,这背后可能蕴含不错的投资机会~

最后放一张总结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