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懂车帝又搞了个大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消息属实的话,懂车帝大概率会成为汽车之家、易车之后,第三家上市的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虽然至今懂车帝第一轮融资都还没完成。

等一下,如果黑马记忆没有出现偏差,今年1月的时候,华为是不是还宣布和懂车帝暂停合作来着?

当时华为所有车型在懂车帝都没有了“联系销售”的选项,点击“获取底价”也只有同级车型给到,有传言说是平台会费涨价,华为不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黑马刚刚又去看了一下,发现华为不知道啥时候又和懂车帝好上了,车型显示都已经恢复正常。

可能是价格又谈拢了吧。(抠鼻.jpg)

只是暂停合作的时候闹得满城风雨,恢复合作却没啥动静,现在懂车帝又开始谋求上市,这里面的水,啧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万中年男人支撑起的“黄色软件”

其实懂车帝能上市,也没有太出人意料,毕竟它的前辈:汽车之家和易车,前者2013年已经美股登陆,后者更是在2010年就完成了美股上市。

而它仨,之所以能接二连三的成功上市,全靠百万车友的不离不弃。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些汽车资讯服务APP是怎么赚钱的:

以汽车之家为例,主要收入来源是媒体服务、线索服务和在线营销,其中有45%收入来源是线索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马简单解释一下:线索服务就是指用户在平台看了咨询测评价格之后,有了购车意向,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平台把这些意向用户的联系方式提供给汽车厂商,赚订阅费;

而这个线索服务,一般是厂商直接购买平台会员,然后获得相关数据。

厂商肯定是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的数据,因此平台的活跃用户规模就很重要,毕竟三瓜俩枣的活跃用户又能提供多少意向用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MoonFox

所以其实平台的活跃用户规模,才是厂商愿意投放资金的关键,也就是说观众老爷的青睐才是这些APP能吃饱饭的关键。

而懂车帝和另两家还有点不一样——汽车之家和易车是从PC时代的门户网站起家的,大家玩的更溜的是专业内容和图文内容——

但2017年才成立的懂车帝,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玩得最溜的是用户创作内容和短视频内容,所以哪怕成立才7年,懂车帝的日活用户就已经来到了千万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格隆汇

更不用说,懂车帝不仅出身富贵,是字节的“亲儿子”,还继承了祖上的传统,特别“擅长内容营销”:

关注车圈的想必都知道2021年那场由懂车帝主导的大名鼎鼎的“比亚迪EV与极狐阿尔法S”高速碰撞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懂车帝

就是这一撞,视频震撼感有了,品牌争议有了,懂车帝也出圈了。(黑马:6)

还有2023懂车帝关于“严寒情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的测试,一个测试拉了50多款主流车型下水,还被余承东大骂误导民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不是误导不好说,但要论对内容的大手笔投入和营销实力,说懂车帝一句牛X应该没啥问题。

黑马编辑部就有朋友表示,自己更喜欢在懂车帝看测评内容,感觉更有意思,评测内容也更全面。

不过黑马瞄了一眼,感觉这个“偏爱”,有一部分原因,可能也和这个界面设计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到右:汽车之家、易车、懂车帝

当然这个审美仁者见仁,但就UI设计、界面简洁程度、“瀑布流”信息布局,黑马其实也更偏向懂车帝的界面。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吸引用户的点则是:垂类APP的全栈式服务。

汽车之家从简单的汽车媒体业务拓展出了内容咨询、汽车交易、金融和汽车生活多个部分,成了汽车服务生态链;

懂车帝在此基础上又搞了短视频、直播和用户生产内容,反正核心思路就是把汽车这个垂类,做得能有多细就有多细——

目的很简单,本来垂类市场就不大,让用户能在一个平台就把所有事情解决了,用户省心了,平台一颗韭菜还能多割几次,双赢!

再加上懂车帝背靠字节跳动,字节现在虽说风光,但全靠一个抖音撑场面,TikTok现在还有点前途未卜,剩下的业务什么飞书、朝夕光年、火山引擎,有一个算一个都过得紧巴巴的。

这直接导致字节掏了半天家底,最后打出来“懂车帝”这张边缘业务牌,当然不排除懂车帝有汽车之家这种前辈可以看齐,可能上市概率更大一点。

但懂车帝这边第一波融资都还没完成,就光速对上市发起号角,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懂车帝们,爬不动了

字节是真的急,懂车帝从2017年独立至今,也不过7年时间,年初字节刚刚把懂车帝独立出去,现在就爆出独立融资,你说字节不急我反正不信。

为啥急啊?再不上市黄花菜就凉了呗。

今年初开始,随着雷军爆火网络开始,各大车圈大佬纷纷意识到自己可以做个人IP来引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车展上周鸿祎逛了一圈,撺掇了不少车企老总都出来做短视频,大家都是亿万身家的企业家,图的难道是仨瓜俩枣的打赏吗?无非是想给企业增加曝光度。

那请问,车企厂商做个人IP引流、增加曝光,最慌的是谁?是媒体和三方平台啊,赚厂商广告费和线索费的平台,收入肉眼可见的又要被狠狠咬掉一口。

再加上短视频时代,泛娱乐平台也在抓垂类内容,车圈大V很少驻扎在一个平台,平台流量被分流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小红书 右:B站

像黑马身边就有过去关注车圈,但越来越少打开懂车帝汽车之家这种垂类APP的朋友,因为“日常刷的短视频平台和长视频平台,里面的汽车相关内容已经足够了。”

如果再加上车圈做内容的,本身非富即贵,像之前懂车帝直接两车对撞的节目效果,投入成本巨大,没点家底真不敢玩儿。

所以很多“大制作”节目往往是平台亲自下场操刀,大手笔投入搞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车拆车测评

可问题来了,平台下场做节目做测评,可平台也要收钱打广告,用户和厂商凭什么相信平台做的测评结果就是公平公正的?

像上文提到的懂车帝“严寒情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的测试,不就引来了余承东的大骂?

用户不信任,厂商不认可,花大价钱做出来的节目达不到目的,

这么看来,擅长做内容也就不再是什么优势了。

好内容吃力不讨好,平台上反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广告,弹窗硬广先不说,软广真的是猝不及防,本来以为是正常的分享贴,一点进去发现是个“恰饭贴”,次数多了确实有损使用体验,久而久之活跃用户也不断流失……

反正在黑马看来,汽车垂类平台的风差不多也就刮到这里了,接下来车企大概率会自己搞“圈子”做平台,这样的话——

平台要不就自己来造车吧。(狗头.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