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短短32天的时间,印军伤亡8900余人,全线溃败,从阿克赛钦撤退。然而,对于印度在此次作战中的失败,有人指控时任国防部长的克里希南·梅农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发挥值得称赞的作用,认为当中国士兵渗透拉达克时,梅农正在巴基斯坦边境驻扎一支印度军队。那么,中印战争中,究竟谁才是印军失败的罪魁祸首呢?

一、梅农在军事系统内部矛盾

克里希纳·梅农自印度独立以来,作为第四任国防部长,他的出现在印度历史上褒贬不一,特别是关于他在62年中印边境战期间发挥的作用,更是被印度高层诟病。

作为印度领袖尼赫鲁的密友,在其成为印度独立实际领导人道路上,梅农可谓功不可没。1957年,梅农在国内发表了长达8个小时的演讲,为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做辩护。成功巩固了尼赫鲁在克什米尔的权力,并被印度媒体暂时称为“克什米尔英雄”。

同年,梅农担任国防部长,新官上任三把火,梅农暂停了军队内部的资历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绩效的晋升方法,并且重组了印度大部分军事指挥系统,这也直接导致彼时陆军参谋长蒂马亚将军与梅农之间矛盾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中印边境问题以及印巴问题,蒂马亚认为梅农应该在中国边境部署军队,而不是在巴基斯坦边境部署。

然而,梅农却拒绝接受蒂马亚的这一建议,认为“印度并未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彼时,他更加主张在克什米尔主权,认为这才是印度稳固的方向。

有人批评梅农无视传统而支持个人的任性。但梅农却反驳称,自己正在提高军队的效率。

印度现任外交部长苏杰生的父亲苏布拉马尼亚姆认为,1962年10月,中国通过拉达克占领印度的阿克赛钦,导致印军失败,这是军事指挥的失败,而非政治领导层的失败。

而麦克斯韦在《印度的中国战争》一书中也指出:印度的失败是梅农最大的损失。

彼时,印度领导层将边境争夺的失败推卸到梅农身上,尼赫鲁也保持沉默,最终由于军事指挥权上的矛盾加剧,陆军参谋长蒂马亚辞职。

众所周知,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与印度军队在克节朗一役中获胜,向拉达克方向继续进攻,决定要给印度一个教训。

然而,在印度看来,中国军队“非法占领”西区楚舒尔的雷桑拉和东区达旺。直至1962年11月20日,中方宣布停火结束,印度军队不得不从阿克赛钦撤退。

不过,面对印度军队的撤退,印度国内一直对该策略存在争议,认为印军的撤退是“错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印度国内需要有人为这场战争失败买单,其中有人提出,国家不能失去尼赫鲁,因此梅农应该辞职。国大党内部也有人要求梅农辞职。

梅农作为尼赫鲁左膀右臂,他的去留问题无疑会影响尼赫鲁在政治上的很多操作。对于梅农的去留问题,尼赫鲁一直没有给出正面回应。彼时,国大党领袖马哈维尔.蒂亚吉则表示:

“如果你不接受他的辞职,我们将要求你辞职。”

无奈之下,尼赫鲁只能接受梅农辞去国防部长职务,并将中印战争的失败由梅农一人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谁导致了中印战争的失败

不过,前联邦部长、国大党领袖拉梅什却认为:

“这场战争失败不仅是梅农导致,还有很多人。”

确实如此,尼赫鲁的“前进政策”无疑是导致中印边境问题矛盾的关键,在印度国内一片吹捧民族主义的氛围下,尼赫鲁又将毫无军事经验,只会拍尼赫鲁马屁的考尔中将任命为第四军军长最高职位,并且寄希望于考尔能够扩大战果,把更多的麦克马洪线以北领土占据下来。

俨然,尼赫鲁、梅农、考尔这些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完全低估了世界陆军天花板的战斗力,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将有着二战时期经验的印军第7旅,50多个据点给彻底拔除,整个印度王牌旅几乎全部被歼,更是活捉旅长达尔维准将。

面对如此情况,毫无作战经验之谈的梅农,立即向前线增兵4万,试图挽回印军败势,而考尔中将则想要集中手里的3个旅组成“一字长蛇”阵型,向中国军队进攻。

殊不知,解放军只集结了1.5万余兵力,就彻底的将印军3个旅给歼灭,令印军毫无反击之力。彼时,心理素质低下的考尔中将直接乘坐直升机跑回了新德里的家中远程指挥。

渴望权力的尼赫鲁在缺乏基础工作经验中,以自我为中心,将印度推向了失败的大门。而被任命国防部长的梅农,更像是一位外交部长,对国防没有一点认知,不仅导致蒂马亚将军辞职,而且纵容了一些没有指挥军队经验的政治将领,导致印军内部缺衣少粮,军队内部各自以利益为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印边境战之前,尼赫鲁在世界舞台上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并且赢得了国际社会赞扬,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也需要印度帮忙说话。然而,在尼赫鲁的理想主义下,国家的政治远见并没有提高自身的军队实力。

在中印边境战爆发之后,中国以实力取得了胜利,印军失败之后,尼赫鲁突然在国际社会变成一个“软弱”的政治家,印度也失去了以往威信。如此之下,尼赫鲁只能将全部责任推给国防部长一人。显然这是不公平的。

在其他政客看来,彼时的印度总理、国防部长、国际局局长都应该受到指责。因为在这场失败战争中,印方领导层都没有人能够提前预料到中国行动,特别是作为国际局局长的BM Mullik,他未在发动战争之前,收集任何关于中国军队的信息。

总而言之,62年印度的失败并不能归咎于一个人,因为输掉这一场战争是一群人的疏忽,而非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