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大有原本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觉,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的印巴关系。

实际上在印度独立之前,印度,巴基斯坦和现在的孟加拉作为一个统一的地区成为的英国殖民地,这也是丘吉尔为什么说,印度就是一个地理名称词,没有印度这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曾经是一个整体,但实际区别很大,完全不一样,宗教不一样,语言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甚至连种族也不一样,而且两大宗教的教义又是十分极端,印度和巴基斯坦几十年的滞后还离不开这些混乱的文化 语言 习俗。

自从1947年印巴分治开始,印度就和巴基斯坦彼此视对方为最大的敌人,印度始终认为巴基斯坦是他的一部分,后来分割东巴,建立孟加拉。实际上就是为了占据东巴,不过是后来玩脱了,失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47年到1971年的四分之一世纪内,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一对曾因殖民统治而受尽苦难的难兄难弟,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两个新独立、平等的和理论上不好战的新国家彼此成为最大的敌人,成为生死冤家。

虽然最初是因为“蒙巴顿方案”埋雷。但实际上还是印度与巴基斯坦政治,宗教以及理念上的不合。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印度教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而在印度还有1亿多亲巴的伊斯兰教徒。三次印巴战争的原因还包括复杂的宗教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前两次印巴战争的直接起因是为了争夺克什米尔的归属。第三次印巴战争则是前两次战争的逻辑发展和政治归属,而宗教因素不过是借口而已。首先是民族矛盾,其次是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就是最基本的生存资源的争夺,包括土地,水源等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这些生存资源都是多多益善,不存在“足够了”的说法。所以不同民族之间,天然就是有矛盾的。在民族矛盾的大前提下,剩下的就是如何引爆矛盾了。宗教矛盾是通常的引爆方式,最好的借口。

克什米尔,总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地处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阿富汗之间,人口当中有80%是穆斯林,20%信奉印度教。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国殖民者鉴于克什米尔战略地位重要,力图利用克什米尔建立军事基地,因而在克什米尔制造纠纷,从中渔利。而印、巴两国则围绕克什米尔的主权归属问题互不相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蒙巴顿方案”规定:克什米尔可自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者保持中立。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居民大多数是穆斯林,因而主张克什米尔归属应按投票原则,由克什米尔人民自决。但是,印度利用它在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了一个有利于印度的决议,宣布克什米尔归属印度。

因此在1947年10月,印巴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归属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是为第一次印巴战争。随后联合国介入,提出按“停火、非军事化、公民投票解决归属问题”三阶段解决克什米尔纠纷。印巴双方均表示接受。因此双方根据联合国决议划定了停火线,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克什米尔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弱、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印度约占克什米尔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印巴双方在各自控制区内分别成立了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53年以后,巴基斯坦一直坚持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民投票,因为克什米尔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投票对巴有利。但印度政府对信奉印度教的克什米尔王公和上层有影响,并宣布克什米尔是“印度联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拒绝举行公民投票。

1965年五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再起纠纷,很快就演变为第二次印巴战争。9月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就印巴问题通过决议,促成了双方宣布停火。1971年,印巴两国第三次兵戎相见。印巴第三次战争的表面原因是围绕东巴基斯坦问题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底,巴基斯坦举行大选,但由于大选问题,东巴地区发生暴乱,巴基斯坦实际上陷入内战状态。巴基斯坦的动荡局势为印度干涉巴国内事务提供了机会。印度决心利用东、西巴对立、巴基斯坦陷入内乱的“机遇”,支持、鼓励东巴脱离西巴独立,肢解巴基斯坦,以削弱老对手,扩大对巴战略优势。为此,印进行了精心的政治、外交与军事准备。

一方面印度积极支持和怂恿东巴独立,一方面向巴基斯坦边境调兵遣将,印军还进行了以入侵巴境为背景的军事演习。从1971年4月中旬开始,印军不断入侵巴基斯坦,袭击巴边防哨所,向巴寻衅。印军飞机多次越境侵犯巴领空。6月以后,印巴边境冲突不断加剧。进入11月,两国实际上已进入战争状态。印军于1971年11月21日大举入侵东巴,正式发动了第三次对巴战争。当天,巴总统叶海亚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爆发后,国际社会纷纷谴责印度侵略巴基斯坦,并对巴表示了同情。但在12月2日,印度政府也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12月3日,印度军队在入侵东巴的同时,又在西巴发动了对巴基斯坦的牵制性进攻。印巴全面战争爆发,战争并在东、西两大战场同时展开。但由于实力相差实在是过于悬殊,实力不敌及战略失误,难以抵挡印军的凌厉攻势,陷入被动挨打地位。

12月5日开始,印军占领锡尔赫特、库米拉、费尼等地。同一天,印度政府宣布承认在东巴建立的“孟加拉国”。到12月16日,达卡被攻陷,东巴军队向印军投降。因印军攻占达卡,印已实现战争目标,印总理英·甘地便宣布西线印军将于17日停火。此时,巴因实力不及印度,不可能挽回东巴被肢解的局面。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随后也在次日宣布接受印度停火建议,命令巴军停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12月20日,巴基斯坦总总理布托替代叶海亚,出任巴基斯坦总统兼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他于当晚发表广播讲话,呼吁保卫领土完整。尽管如此,东巴被肢解已是既成事实。

1972年6月28日,印度总理英·甘地和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在印度西姆拉举行会谈,签署了《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双边关系协定》。双方遵守1971年12月17日的停火而在克什米尔形成的双方实际控制线。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的失败和孟加拉国在东巴土地上诞生而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近些年不断的购买大宗先进武器,还不断的想购置双航母配置。常备兵力高达一百多万,庞大的人口基数构筑的战争潜力也让印度看起来比巴基斯坦优越很多。但巴基斯坦为什么还这么强硬一点也不怕印度。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中美俄为首的大国博弈,客观上保持了地区的稳定,中美俄都不希望印度过分强大,谁都不希望南亚再出现一个超级势力。

如果说处于国际军火市场的份额,美俄还会对印度口头表示友好,但政治上不会真心的看着印度占领或者吞并巴基斯坦。从地缘上来说,巴基斯坦是印度染指中东,控制南亚的最大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三次印巴之后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军事的冲突,但依旧是交恶不断。说白了。印巴最直接的矛盾点在于民族和宗教,印穆的不可兼容性让冲突早早就在南亚埋下伏笔。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有了“蘑菇蛋”,虽然巴基斯坦只有六枚“蘑菇蛋”,但也足够了,达到了战略恐怖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