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万人。

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伪军数量上升至14.5万人。

1942年,老蒋发出“曲线救国”指示: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

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据《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统计,日本投降后,被国军改编的伪正规军共有238,996人,被国军改编的伪地方部队和保安团共779,116人,共收编伪军1,018,112人。

另伪军郝鹏举第六集团军和孙良诚第三集团军等部队被我军解除武装,加上伪满洲国军、伪蒙古军,和抗战期间被击毙的伪军,伪军总人数超过300万,远超过在华投降日军的125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蒋的独裁,使得部分高官、将领的心思用在捞钱自保上,造成“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腐败。

这令很多国人逐渐对老蒋失去了信心。

自从老蒋颁布“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示后,投敌叛国从见不得人、抬不起头的丑事,经“曲线救国”汉奸理论的包装和“保存实力”的掩护,叛国变成了另类“救国”。

投敌的人中,很多曾是北伐时期的高级将领或黄埔门生,他们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整建制的投日叛国。
其中,国民党中秧委员里有20人,国军高级将领里有58人,正规军投敌达58万之众。
有的投敌后,甚至还有国军的委任状,简直其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较出名的投敌将领有:

刘郁芬,北伐时期曾任第2集团军第7方面军总指挥兼甘肃省主席,中原大战期间任西北军司令兼任陕西省主席;

孙良诚,西北军五虎将之一,抗战时期曾任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

石友三,西北军十三太保,多次倒戈,抗战时期任冀察战区副司令兼察哈尔省主席,被卫立煌活埋处决;

荣臻,曾任东三省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

刘明夏,黄埔一期,国军少将,抗战时期曾任第九十四师师长,被俘后投日;

黄子琪,黄埔二期,国军中将,抗战时期曾任第五军军长;

刘夷,黄埔二期,国军一级上将刘峙之侄;

其他的还有任援道、庞炳勋、孙殿英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日本把收买汉奸作为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侵略战略。

从东北到华南,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都有汉奸为鬼子通风报信、出谋划策、指路带路,都有汉奸帮鬼子搜刮民财,帮鬼子蹂躏自己的同胞。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都曾参与了“扫荡”或者“治安强化作战(日本的说法)”,甚至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对同胞的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