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你所不知道的江苏·兴化

“第六产”塑造出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赵登岩 王丹丹 马晓波

若把江苏地图比作一只手掌,向上摊开,泰州兴化正好位于凹陷处,成为“锅底洼”。独特的地势意味着这里易涝,农业生产不占优势,但兴化人因势利导,让水乡泽国变身水上沃野。

从粮食到水产,从香葱到大闸蟹……在农业领域,兴化可谓“全能型选手”。依托垛田花海,兴化倡行全域旅游,推进农工文旅融合,逐步形成以工带农,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三产融合齐头并进,塑造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新景象。

“第六产”——这个对大多数人而言有些陌生的词,当地人却耳熟能详。“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一加二加三和一乘二乘三都等于六,‘第六产’就是兴化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也是‘逆势而上’的成功关键。”兴化市委书记陈锋剑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化大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内连片的农田。人民网 范尧摄

从“锅底洼”到农业高地

6月初的兴化,风吹麦浪遍地黄。

在兴化市大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沉甸甸的麦穗弯下了腰,收割机穿梭田间,“丰”景如画。基地内,60亩育秧田稻秧密匝,迎风摆动。

“夏季抢收抢种,抢的是时间,争的是品质。”种田大户倪伟说,水稻生长周期越长,品质越好,口感也越好,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基地近3800亩小麦10多天完成收割,插秧作业紧随其后。

“一粒大米”,香飘全国。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十大产粮县之一,兴化以全国1‰的土地,生产出全国近2‰的粮食,高标准农田累计占比已达72%。“兴化大米”继2016年成为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后,次年又拿下中国国际粮油展金奖。

“一棵香葱”,家喻户晓。香葱是当地传统农业中的重要农特产,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一只河蟹”,供应各地。兴化是“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4个乡镇被冠以“中国河蟹之乡”,国内市场上每8只大闸蟹就有1只产自兴化,发布全国首个河蟹价格指数,当地淡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4年居江苏省内陆渔业县之首。

在江苏,提起新时代“鱼米之乡”,最容易想到的地方之一就是兴化。在此语境下,“兴化”亦被赋予一层新内涵:“兴”是乡村振兴,“化”是农业现代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化市联发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工人清洗香葱。人民网 范尧摄

农业大县霸榜“双百强”

作为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县,兴化也是工业“百强县”,并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霸榜“双百强”,足以让兴化刷新人们的认知。很多人好奇:它是如何做到的?

一产二产紧密联动,一产向二产延链拓展,把地方“特色产品”打造成“支柱产业”,是兴化的发展秘笈。

长牌食品是兴化一家鱼产品深加工企业,主打产品之一便是大众熟知的酸菜鱼。负责人沈春华选择回乡创业,看中的就是兴化量大种类多的水产品供应。

“刚与一家电商平台签订‘花雕蟹’购销协议,这可是上‘热搜’的一款零食。”沈春华说,虽然时下酸菜鱼的原料——黑鱼短缺,但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兴化种类丰富的水产品,让他有了更多选择。

“我们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种粮大户合作推广优质稻,年加工优质大米18万吨。”江苏万家福米业有限公司位于兴化粮食加工集中区,公司董事长戴友华说,他们还生产米糠油等深加工产品,线下线上销往全国,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产大米产销。

兴化香葱则摇身一变,被加工成方便面里的蔬菜包,走向大江南北,也走出了国门,十多万亩香葱可实现年收入20多亿元,果蔬食品加工集中区入选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

调味品产业的发展脉络,更是与时俱进鸟枪换炮:上世纪80年代起,兴化林湖乡的商贩开始挑着扁担走南闯北卖胡椒粉,今昔对比,当地现已拥有相关企业200多家,产销鸡精、虾精、调味油、鱼汤宝等100多种复合调味料,调味品产业规模占近全国的1/5。

由此,不满足于农业带来的安稳,而是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集群集聚发展,健康食品产业已成为兴化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规上企业年度开票收入突破11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菜花节期间游客在千垛景区游玩。周社根摄

农旅两旺,不止菜花

也许你没来过兴化,但一定知道施耐庵、郑板桥这两位历史名人,他们在相距约400年的历史河流里,先后在兴化登场,成为这片土地厚重文脉的代表人物;也许你没来过兴化,但你或许听说过垛田花海和兴化早茶,这些都是当地的标签。

6月9日午间,正值端午假期,在千垛景区附近的东旺村,由村民自建房改造而来的民宿里,一碗鱼汤面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叹汤鲜味美。

此时,垛田花海时过境迁,油菜籽收获后留下一块块垛田。

东旺村的热闹人气正是源于垛田油菜。每年四月,百万游客慕名而来,赏花之余,更感叹于繁花之下独特的里下河垛田文化。

“民宿开放的时间从菜花节延长到全年,现在每天都有不低于200人的旅游团入住,拉动了当季农产品消费。”东旺村党总支书记杨律说,村里联合旅行社开展康养旅游等活动,部分民宿先行先试,“兴化特色农产品多,游客来了,回去时都能装满后备箱。”

油菜花是兴化春季旅游的顶流,此后,夏季的荷花,秋季的菊花,冬季的芦花,共同完成兴化“四季花海”的拼图。千垛景区之外,乌巾荡旅游度假区、千年水乡沙沟古镇、李中水上森林等也在不同季节“接棒”,兴化全域旅游名副其实。

兴化早茶,有“早茶界的天花板”之誉。早上7点多,清风茶社早茶店已满座。冲一杯热茶,干丝做茶头,蟹黄包、韭菜长鱼、阳春面……一份早茶唤醒兴化人的一天,也成为游客打卡兴化的必选一站。

“食材新鲜,味道好,性价比高。”来自泰州市区的张焱一家三口,每次来兴化吃早茶都觉得不虚此行。“平均每天接纳1000人,最多时放四五千个号。”在清风茶社总经理吴志辉看来,早茶要想做得好吃,关键在食材,“食材几乎都来自本地,都是当天送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兴化休闲露营的游客。周社根摄

当乡村游渐成主流,兴化注定要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其背后的带动效应也愈发彰显:2023年,兴化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59亿元,增长7.5%,成为“千亿县”的重要支撑。

厚重的文脉、轮换的花海、闲适的乡村和温润的早茶,足以令人对这片土地心驰神往。在这里,有关“第六产”的故事还在继续。

你所不知道的江苏·兴化①|一棵香葱的“融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