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进入春秋时期,各国开始相互征伐,吞并,被成为“礼乐崩坏”。原来的奉周王为“天下共主”,等级森严,各安其土的“国际秩序”被彻底打破了。

谁该为这种局面负责呢?

首先要负责的自然是周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周幽王的王后是申国君主申侯之女,她的儿子宜臼被立为太子,这是顺理成章的时期。但是,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居然废嫡立庶,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子姬伯服为太子。审后一看形势危机,就带着儿子逃到娘家申国。

申侯勃然大怒,联合了鄫国、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结果,镐京被攻破,周幽王被犬戎杀了。申、鲁等国拥立姬宜臼,是为周成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了,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

这个事情让周王室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彻底动摇了。

申侯的行为犯了两个大忌:第一,以下犯上,侯国攻打君主,最后导致了弑君;第二,勾引外族攻打华夏,不讲华夷之分。

所以,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再加上东迁之后,地盘大幅缩水,各国更不把周王放眼里了。紧接着,一连串的事情就发生了。首先是郑国起来叫板,居然敢和周国互相交换人质,”周郑互质“把周国扯平到了普通诸侯国的地位。

紧接着,周国和郑国出现领土纠纷,郑庄公不仅敢起兵抵抗,还一箭射中的周王的肩膀。周王的脸面荡然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早期的地图)

既然周王震慑不了诸国,原来的秩序被打破了,各国都打起了小心思。其中,吃相最难看的就是楚国。

齐桓公首开诸侯国当盟主的先河。但是,齐桓公提出的口号是“尊王攘夷”,首先要尊重周王,然后大家一起抵抗外族的侵略。这个口号在大义上没问题,也得到周王的赞许。在会盟仪式上,周王派人赏赐起齐桓公祭祀用的腊肉,红色的弓箭,专用的马车。齐桓公跪拜受赐,给足了周王的面子。

但是,楚国称霸的路子就够野了。

周朝建立的时候,周王分封的诸国中并没有楚国。楚国起始于长江流域的一个部落,史称“大启群蛮”。周成王时期,蔡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西周春秋爵称,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注意了,楚国只是子爵。齐国、宋国和晋国都是公爵,秦国是伯爵,但是,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国竟然敢给自己封个“王爵”,在爵位上跟周王平起平坐。所以,宋襄公愤愤不平地说 :“我这个真公,居然不如你这个假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楚王抢夺宋襄公的牛耳)

在宋襄公召集的会盟仪式上,楚成王上前抢夺牛耳,并恬不知耻地说:“可楚国虽然冒爵称王,但已历数代,王总比公大一级吧,那寡人只好当仁不让啦。”

一边承认自己的“王”是假冒的,一边还要用这个“王”来压宋襄公,楚国就这样恬不知耻。

不仅如此,大家都说好了会盟不带甲兵,楚国却事先埋伏兵马,就在会盟仪式上把宋襄公“俘虏”了,还把祭祀用的物品抢夺一空。

可怜的宋襄公,在受尽屈辱被放回后,还坚持他那“蠢猪式仁义”。第二年在和楚国的对战中,不肯袭击正在渡河的楚军,还大喊:“快把我的仁义大旗扛来”。结果宋国一败涂地,宋襄公也郁郁而终。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把“南蛮”的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点都不掩饰。

楚国攻打随国,随国说:“我没有犯错,为什么来攻打我。”楚王直接回一句:“吾蛮夷也。”

既然你们中原的国家看不起楚国,称我们为蛮夷,我就蛮夷给你们看,不讲理了。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一个少数民族,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列阵示威。周王室派大夫王孙满前来慰劳庄王,不想庄王却向王孙满询问王室九鼎的大小轻重,意欲代周取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时期的地图)

在吞并其他国家上,楚国犹如脱缰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据统计,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居然吞并了51个诸侯国,版图东到大海,西连巴蜀,北边一直拓展到黄河流域。

春秋战国礼乐崩坏,要论责任,谁都有,但楚国的野路子确实狠狠助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