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呀,杨司令员的头怎么飞到寨门上啦!”

1938年12月14日,八路军冀南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杨靖远的头颅,被高高地悬挂示众,当地早起的一百姓发现后,惊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随后,杨司令员的尸体被找到,发现时已被铡成了三段。

八路军司令员怎么会落入敌人之手?杨靖远和对方究竟有什么过节,竟遭到如此血腥野蛮的惨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4月5日,共产党员杨靖远被党组织派到冀鲁边区,作为31游击支队的副司令员,领导当地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到达冀鲁边区后,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杨靖远,不到半年,便率部开辟了盐山等6个县的抗日革命根据地。

随后,杨靖远被任命为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当时除了日伪军以外,还有国民党顽固派及反动地主组织的武装派,都妄想消灭八路军的抗日革命根据地。

尤其是盘踞在盐山县北部四区的大地主孙仲文,打着抗日抗匪保护乡亲安全之名,大肆招兵买马,建立了近1千多人的四区民团,他们占地为王,控制着四区的交通枢纽。

而盐山县四区是打通冀南一带的交通要道,为牢守现有根据地,同时开辟更多抗日战线,杨靖远决定按照我党的方针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收编四区的武装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秋,为显示诚信,杨靖远仅带一名警卫员,前往四区的大赵村,劝说孙仲文共同抗日。

“杨司令员,你至少要带一个排去。”出发前,政委拦住了杨靖远的去路,担忧地说:“听说孙仲文两面三刀,人送外号‘申公豹’,你这样去太危险了。”

“无妨,大赵村不是阎王殿,给他孙仲文十个胆也不敢把我怎么样。”杨靖远微笑着摆手拒绝,言语间透露出自信和坚定。

当时盐山县的五个区中,我军已经控制了四个区,只剩下孙仲文盘踞的一个区,若仅凭孙仲文眼前的实力,胆敢对抗八路军,简直是自寻死路。

对于这一点,杨靖远了然于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久仰杨司令大名!”当杨靖远带着警卫员大步踏入大赵村时,得到通报的孙仲文,远远地迎了上来,热情地同杨靖远握手。

待双方落座,杨靖远单刀直入,说明来意,希望四区和共产党一起抗日。

“只要日本鬼子来祸害四区,我们坚决抗日!”孙仲文很务实,言外之意:我们只扫自己的门前雪。

“危巢之下,岂有完卵?”

杨靖远从国家民族大义讲解联合抗日的必要性,以及共产党抗日的方针政策。

当了解到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后,孙仲文的态度有所转变,当即承诺:“我们四区兵团绝不打八路军。”

但是,当提及共同抗日问题时,老奸巨猾的孙仲文始终不表态。

见状,杨靖远退而求其次,要求八路军通过四区时,孙仲文能提供方便。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孙仲文欣然同意。

送走杨靖远后,孙仲文原形毕露,狠狠地说:“我呸!减租减息,不就是惦记着我的财产吗?革我的命,还想让我加盟,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