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冒牌“高学历”食品在蹭热度的途中折戟。

某某科研所、某某农业大学研发的身份,往往能够成为产品品质的天然“背书”。但不乏不良厂家蹭热度借机推出“冒牌货”浑水摸鱼、扰乱市场。这也让学聪明的消费者在选择科研机构食品时添了一份谨慎和小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现身”线上,在社交平台开启官方直播间进行农业知识科普并“带货”自家研发的特色农产品;在线“听劝”,在网友建议下对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高学历”燕麦片爆火后不良商家假联名蹭热度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的燕麦片,朴素包装被吐槽像“化肥袋”——虽然包装不是那么精致,味道却深受好评,成为健康“宝藏食品”,在去年红极一时。后续,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玉米、羽衣甘蓝等特色农产品陆续因为“看着丑吃着香”被网友发掘出来并“走红”。

但随之而来,“冒牌货”不断涌现。在“农科院零食爆火”的背景下,有不良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利用消费者对“科学家”“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信任,在介绍商品时大肆宣称商品为“某科研所研发,纯绿色,无添加”,甚至在商品包装或网购平台的商品介绍页面明确写着“与某某农科院联合研制出品”,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据媒体调查报道,实际上,一些商品所谓的权威“背书”,可能只是企业赞助了某项研究,或者相关企业参加了一次行业峰会,就把科研机构的名字挂在醒目位置。2023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就曾发表声明称,个别商家在其生产的“好福燕麦麸圈”等产品上擅自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名称,该产品生产厂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其产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无关。

2023年年底,上海市消保委在调查中发现,名叫“九〇农大”的蔬菜卷零食,在不少商品宣传页面上几乎都和“东北农业大学”有关;名为“翻天娃辣条”的零食,不少在售店铺都宣称是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但经过消保委发函查询,这些被“联名”的农业大学、农业科研机构均一致回应与食品生产商没有任何合作。

不良商家“傍上”科研院所的金字招牌,用意无非是想借助学术机构的公信力与影响力,为自家商品“贴金”,吸引消费者买单。这也让人们在选择“高学历”食品时学会更加谨慎地辨别,避免“踩雷”。

农科院亲自上阵带货直播间主打农业知识科普

以一扇简陋木门为背景,被网友说像学生宿舍的直播间,仓促中又一次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2023年5月,中国农科院相关负责人决定“正牌”亲自上阵,正式入驻小红书并开启直播。主播由科研老师、研究生(食品安全专业+营养学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讲内容以科普为主,详细介绍产品的成分、配料、生产过程以及产品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些农业知识科普和回答网友提问。

“2021年时,我们一直在做线下销售,多数是一些长辈来农科院的门店购买。然后我们就想,这么好的燕麦,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农科院燕麦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被网友“捧红”的燕麦品种叫“中燕一号”,种植在乌兰察布广袤的农田,是农科院的一项助农项目。“中燕一号”的品种相对来说产量低,又是无污染、无化肥、无农药的种植,让农民望而却步,农科院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鼓励种植,让这份绿色的承诺成为农民的新希望。

农科院还走起了社交平台最流行的“听劝风”,在网友建议下不断推陈出新,“五黑燕麦”“羽衣甘蓝粉”陆续成为爆款。

为了避免春风中的花粉杂交,玉米必须种植在远离手机信号、有熊出没的东北深山中——农科院精心培育的甜糯玉米,加上锁鲜等技术应用,一上市就宣告售罄。看到大家对玉米如此“厚爱”,农科院今年将玉米的布种面积增加到了100亩。

借助优势和资源科研院所推动食品产业创新

如今,越来越多的“正牌高学历”农产品走进公众视线。江苏省农科院也在社交平台开设了官方店铺,在售商品都是江苏农科院自研产品。其中,大米、红薯干、茶最受欢迎。

无添加果干、功效花果茶等新品还在持续开发中。据了解,苏农科研发人员会先进行市场调研,把市场人群需求反馈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进行研发,最后和工厂合作生产。

据了解,江苏省农科院目前建立了茶叶科技示范推广基地4个,培育茶叶科技示范主体72个,技术累计推广茶园面积50.2万亩。依托于已有的茶叶研究成果,推出的健康茶系列,提高了纯果茶叶的新标准,引入农科院的茶果烘焙工艺。

“以茶为例,现在很多人年轻人控糖减脂,有熬夜习惯和睡眠问题。我们将这些痛点提供给研发部门,由他们根据不同需求去做合适的配比。”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茉莉龙珠选用一级茉莉花干,经过沁润后茶香与花香扑鼻,是一款健康的绿茶,对减脂期人士友好;多次卖断货的白木香叶则是针对熬夜睡眠不好的人群,里面配比有酸枣仁,对于助眠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农科院、高校院所有着更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数据支撑,参与研发生产的真正“高学历”食品,有望走到行业的前端。在规范、健康的市场环境中,有科研院所通过研发生产“高学历”食品,将科研成果切实应用于实际生产。也有一些食品企业正与农科院、高校院所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紧密的合作。业内人士认为,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和资源,可为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

文/本报记者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