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和几个大厂的做管理的朋友聊天,他们有的是高P,有的是低P,但大家的相似点是都已转化为管理岗,脱离了最一线的业务角色。跟这些朋友聊完之后,我由衷地有点担心,也可能是自己咸吃萝卜淡操心,但真的觉得他们在逐渐地退化,变成了所谓的空谈家。
什么叫“空谈家”呢?举个例子,就是在例会中高谈阔论,大言不惭的宣城:我们现在有A资源,我们只要寻找到B资源,那么A和B一对接,这事就成了。但实际上,可能A资源短时间根本现在就不具备,即使A和B都有了,也不一定保证这个业务就成功了。但是没关系,“空谈家”总是能夸夸其谈地说服老板。
如果“空谈家”是一些低级别的业务成员,那其实无所谓,最多大家讨厌他。但是当“空谈家”们逐渐晋升之后,就会形成“伪高管”。“伪高管”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知识极其丰富,但对具体的流程和细节可能一塌糊涂,完全不顾业务的落地性,令人费解的是,“伪高管”们往往更容易获得老板的喜爱。
和“伪高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高管”。
我一直觉得优秀的优秀的高管,应该是如原龙湖地产人力资源总监的房晟陶先生所说的:
“领导者+管理者+专业技术者+操作者,角色四合一,这是真高管的核心特点。”
这四个角色,缺一不可。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你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高管,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可以轻易地被代替。遗憾的是,大部分管理者只对这四个角色中的“管理者”角色感兴趣,对于其他的角色完全不具备或者只具备部分。他们当中,有些人是从未进化到这四位合一,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退化到只剩一个角色。
跟其中一位在国内的最大的电商平台的某条业务线资深经理聊天,他无奈自己公司现在被竞争对手打压得很厉害,不管是自己团队还是兄弟团队,目前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策略。
我说,那你用过竞争对手的产品吗?
他说,竞调时用过,后来觉得竞争对手太low了,实在不想用。
我说,那你很难战胜对方了。这不是low不low得问题,是你已经开始形成了封闭体系,脱离具体的操作者角色了。我建议你今年剩下的所有网购,都从竞争对手那里购买。吃喝玩乐都从那里购买,你以一个实际消费者的角度,看看你们彼此之间的差距。除了战略上的无法弥补,尽可能地追上对方,最差也要在自己的版块内战胜对方。
等了很久,他回了两个字:难啊。
我又追问了一句,那你现在平常都具体管理什么?
他说,其实也还好,就是跟上面和下面开会,对齐业务。
我说,做的没错,但是这中间有个巨大的业务鸿沟问题。你现在已经不是操作者和技术者,可以说主要是负责管理者和部分领导者(真正的领导也不是你)。
但是你跟下面人员对齐业务的时候,你获得信息,其实已经是被筛选过的二手信息,下级一定是捡你喜欢的,想要的告诉你。
然后你拿着这些被处理的信息,再次处理,跟你的上级对齐。
你的信息源就是错的,再经过各种加工处理,业务方向早就跑偏了。最后只能是媚上媚下,实际一点屁用没有。
他说,那总不能什么事都自己亲力亲为吧?
我说,你都这个级别了,当然不用事事亲力亲为。瞄准一个比较重要的业务,你自己亲自去做,甚至最简单地处理数据这种最基础的业务。你只需要做几次,下属们就知道你会来真的,未来你的信息源就会越来越准确。操作者这件事,永远别停下来。
过了许久,他回了三个字:我试试。
“伪高管”这个词有时候挺伤人的,但这又是客观存在的一批人,有些人甚至是无意识地、被动地成了“伪高管”。
永远别忘记,毛主席在1945年为《七大纪念册》的那句题词:“实事求是,力戒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