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望今年2月,会发现日历的格子里藏着许多好书。曾经的土地孕育过一段珍贵的历史,现实之中,格与格之间的历险也正在不断发生,社会道德、AI算法、城市发展、移民大潮……不同作家通过非虚构的真实书写,为我们厘清历史,记录现在。

而虚构类作品一如既往地提供着文学的可能性。 这些故事或来自未来,或植根于过往,关于家庭、关于时间、关于人类,却都从日常出发,探究着永恒的命题。

在这20本好书里,我们在字里行间,重建人与人的真实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虚构类

意外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悦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24-2

俞悦生动,有一种灵动的、兴致勃勃的活力。这样一个人,忍不住就要写文章、练书法、画画、唱昆曲。在这本书里,作者从平常的器物中发掘正在沉睡的古代中国文明,从微小的慢生活中寻找意外之美的可能性,启示人们不为世俗标准而活,认真体味生命的各种可能性,要选择,要远行,要飞翔。

书中所选文章篇幅短小,视角独特,语言流畅。作者手绘精美插图数十幅,更添意趣。那些美好的让生命变得丰沛安然的事物,就隐藏在慢和悠闲之中。

《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机波动 编,[意大利]埃莱娜·费兰特/韩炳哲/辽京/林棹/汪民安/胡亮宇/盛文强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明室Lucida,2024-2

本书是由最受欢迎的中文播客之一“随机波动”首次策划出品的主题艺术书。

纺织品的格纹、屏幕像素的方格、城市规划的网格……“格”,生活中最常见的单位,虽不起眼却包罗万象。我们创造格子,受制于格子,又跳脱出格子。它承载了时间的痕迹与个体的经验,也孕育着未知与想象。

以“格”为主题,本书结集了知名作者和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力作,评论、小说、诗歌、漫画等多种体裁交织,文本和图像相间,展现出“格”不断生长的可能性。

书中话题从奇珍格、浮世绘,延伸至智能手机、AI算法,再到疫年记事、女性写作,涵盖当代人关切的各种议题,提供了观看世界与自我的全新视角。这是一次穿梭在格与格之间的历险,一场审美与智识的旅程。

《同感、他人与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浩军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2

中文术语“移情”或“同感”(Übertragung/ Einfühlung),是精神分析学、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移情伦理学和移情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但这五种理论中的“移情”或“同感”其实是一个“同名异义词”,至少包含五种含义。这些含义相互交织在一起,在中文书写和学术讨论中,往往被不加区分地混用,给我们的思想造成了诸多混乱和误解。

有鉴于此,本书试图“正本清源”,通过系统考察和辨析“移情”或“同感”概念在上述领域中的不同用法,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区别,揭示并祛除种种混淆和误解,同时对哲学史上有关移情或同感的思想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呈现。

在“移情或同感—他人—道德”这个统一的问题框架下,作者对自我与他人、审美与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等重要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迈克尔·李普斯基 著,韩志明、颜昌武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2

“街头官僚提供奖励和进行惩罚的方式,建构和设定了公众的生活和机遇。这些方式规定了人们行动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面对复杂、凌乱、紧张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环境,街头官僚可能不得不采取限量配给资源、根据官僚组织的偏好筛选申请者、不多加思考就批准申请、“一刀切”等做法来简化工作任务,以使自己在完成繁重工作的同时,避免被问责的消极后果。

本书从个体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上述困境和冲突,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街头官僚的行为及其策略,也有助于人们了解法律和政策在现实中是如何真正得到执行的。

独立战争与世界重启:一部新的十八世纪晚期全球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马修·洛克伍德 著,刘春芳 译

译林出版社·方尖碑,2024-2

美国革命为北美赢得了自由与和平,却给世界带来了影响深远的灾难性后果。它所引发的革命暴力和帝国镇压不仅波及了欧洲,也波及了南美洲、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它不仅为现代早期的卓越帝国埋下了崩溃的种子,也为英国、俄国和美国的全球主宰搭建了舞台。在这部杰出的史学著作中,马修·洛克伍德竭力去做的就是厘清这段复杂的历史。

本书虽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著作,但其讲述的方式是极具故事性的。作者尤其关注特定社会及个人的故事,并对美国革命的全球性影响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拉纳·达斯古普塔 著,林盼秋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2024-2

印度德里,一个百万富翁与贫民窟并存,机遇和腐败共生的所在。自1991年宣布开放市场以来,因全球化崛起的新中产阶级,享受着现代化的奢华,同时面对着与本土文化传统之间的摩擦。长期存在的治安崩坏、贪腐、种族冲突、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缺乏,激化了新富阶级的不安全感和精神危机。而他们的巧取豪夺造成了大量贫困人口和犯罪,使德里的无序、暴力、贪腐、歧视愈加严峻。无论富人、中产阶级、升斗小民、拾荒者还是罪犯,无人能置身于这场毁坏与创造的矛盾之外。

作为一个从印度移往英国的二代移民,达斯古普塔以一种既亲切又好奇的心情重新回到自己先祖的土地上,以小说家的生花妙笔将德里的历史与当下和他的亲身经历交织成篇,为城市发展大潮下的疏离与残酷留下客观的记录——在资本主义和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日,德里的经历也是许多城市共同的过去或未来。

《被遗忘的倒霉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沙希利·浦洛基 著,宋虹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4-2

本书讲述了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并肩作战的历史。

1943年,为配合西线诺曼底登陆,美国向苏联提议在东部战场开辟空军战线,双方在苏联控制的波尔塔瓦地区(今属乌克兰)建立了三个空军基地。

作者详尽地记述了波尔塔瓦基地从筹备、建立、运营到最后关闭的整个历史,展现了美苏双方从陌生到熟悉、从团结一心到关系恶化的过程。这是大同盟如何从底层开始瓦解的故事,也是美苏冷战起源的另一种叙事。

《少数派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凯茜·帕克·洪 著,张婷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4-2

总是比周围人更勤奋,却一直处在抑郁之中;父母像小孩一样被白人训斥;为无法说地道的英语而感到羞耻;书写被白人的想象力塑造,刻意避免让自己的写作打上种族化的标签……

韩裔美籍作家凯茜·帕克·洪从小事件切入,深入剖析了亚裔美国人日常感受到的一系列情感,如羞耻、偏执、忧郁、自我怀疑等等,称它们为“少数派的感受”(minor feelings)。这些感受折射出亚裔美国人的生存现状、模范少数族裔神话、个人政治身份困境和种族意识等重要问题。

从个体经验出发,作者还将笔触拓展至美国历史和文化深处,剖析社会新闻、大众文化、历史事件中的种族症结,对美国当代文学和艺术作品做出了辛辣的评论。在《一位艺术家的肖像》中,洪还以女性视角反思韩裔女作家车学敬在1980年代遭到奸杀案件,审视了亚裔女性的生存状况。

《边界的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琳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单读|铸刻文化,2024-2

曾经有一个国家,名叫南斯拉夫。它曾经是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实验场,如今,它的形体已不复存在,却给整个东欧留下幽灵般的遗产。

从2018年到2020年初,作者踏上前南斯拉夫的土地,走入它曾经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与当地人相遇或分别、攀谈或争辩,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代际的记忆,让前南斯拉夫在不同版本的讲述中渐渐浮现。这片土地上的新一代人,该如何消化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未来?

这是前疫情时代的一次可贵记录。当世界趋于保守、封闭与隔绝,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重重边界?打开本书,打破边界,重建人与人的真实联结。

《解剖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慈子·小泽-德席尔瓦 著,季若冰、程瑜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2

孤独是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情感。它既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种罕见的痛苦。被严重孤独感控制的人们普遍感到不被关心、不被需要、没有方向、无家可归。严重和长期的孤独是对个人和公共健康的威胁,而且存在着上升趋势。

人类学家慈子·小泽-德席尔瓦认为孤独已经成为当代日本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她重点关注日本社会孤独现象的宏观统计数据的变化、亲密关系的商品化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从采访当代日本大学生,到叙述2011年关东大地震和核灾难后的孤独故事,再到研究孤独个体聚集的线上聊天室的讨论,作者生动地捕捉到人们所经历的存在性痛苦,而这种痛苦无法还原为“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病学范畴。

作者认为,孤独不只是一个个人的病痛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加强人际纽带、重建社会联结、找到人生目的与意义,才能让深陷孤独泥沼的人们重获幸福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虚构类

《天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波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八光分文化,2024-2

地球进军太空,为何被判早衰文明?外星人本无恶意,何以隔空杀人?

“天帆”是人类的奇迹,同步静止轨道太阳能电站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然而,因为这一中国人带来的奇迹,引来了外星文明的降临。神秘飞船不期而至,神迹般的存在让人类紧张、恐惧、疯狂……

面对来自外星文明的考验,滞留在“天帆”上的中国航天人江晓宇和他的同事成了解决危局的关键。他们与银河系文明相遇,登上外星飞船的“天帆”勇士,代表全人类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蓝 著

中信出版集团·春潮,2024-2

20世纪90年代,石油城发生了系列强奸杀人案,五名女子惨遭毒手,一名女子侥幸逃脱。刑警队长辛吉然临危受命,因受害人证词而将矛头指向亲生儿子。在“家法”的拷问下,儿子隐疾发作,不治身亡,辛吉然入狱。恶性案件就此成为悬案。

5年后,一起化工厂氯气泄漏致人死亡事故让一名“凶手”露出马脚。警方顺藤摸瓜寻找其同伙却陷入僵局。与此同时,一部名为《深渊》的推理小说悄然在网络上连载,众多情节与警方未曾公布的悬案案情有着惊人的相似……

《三大队》原著作者/职业警察深蓝七年磨一剑的又一长篇力作,保持职业警察的严谨,带来悬念迭出、烧脑不断、惹人深思的社会派悬疑。

《晚春情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松落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2

《晚春情话》是作家韩松落继《春山夜行》之后最新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作者以他独具西北大地特色的笔触,冷峻地观察、细腻地记录着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

六个故事,合奏一段时代曲。《晚春情话》的故事跨越二十五年,讲述一个孩子被拐的农村家庭,在被拐孩子成年后,通过艰难寻亲使被拐的孩子重返家庭后发生的故事。一周的相聚后,是更久的离别。

《不间断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雪涛 著

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24-2

《不间断的人》是双雪涛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七个故事装置,探向古老与未来时间。科幻与人心,谋杀与幻想,现实与虚构,s市与北京,最终在小说中难分彼此,共同成为探索写作可能的精密试验。书中收录的篇目近半从未发表,首次面世。

寻找鸟骨的仿生人、让时空流转的刺客、失去记忆的拳击手、温柔夜色里的孤独酒鬼……人,只是不间断的人类的一环。这些故事从人们置身其中的日常开始,不断伸展进意想不到的未来世界,探究的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人的情感、善恶和逃离现实世界的方法。

《不死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虹影 著

花城出版社,2024-2

传说在重庆忠县石宝寨有种不死鸟,在强烈的光线下,羽毛散发彩色光芒。 不死鸟关不住、杀不死,面临死亡时,宁愿向死而生。

母亲唐素惠、二姨唐玉英和小姨唐庆芳就是这种不死鸟。母亲们秘而不宣的往事,发生在1945年,唐姓三位姐妹与董江叔叔四人,从遇见开始,就被各种巧合和缘分紧紧绑在一起,互相羁绊。1983年,“我”成为一名沉迷写诗的文艺女青年,对一切神秘的人事都充满好奇和一探究竟的决心。“我”不甘心错过他们的故事,直奔歌乐山寻找答案。

小说的三个部分人物、事件有勾连,又彼此独立,可当作中短篇小说集来读。小说以奇特的结构串联起两个亦幻亦真的平行世界,在沉浮往事中抽丝剥茧,打捞熠熠闪光的人性。

《光从哪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子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光relire |艺文志eons,2024-2

逃离大城市后怎么办?

本书收录青年作家远子四个短篇故事《有福之人》《地下的天空》《倒水河》和《冬眠》。

这四个短篇彼此独立,但又互有关联。它们均以黄安这个地方为牵引,切入当下中国县乡的家庭、教育、工作、爱情及文学问题本身,刻写在黄安县城、农村这样的小地方与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都市之间撕裂不定的年轻人的困顿。

“我终于意识到,自由的确是一种重负,它将人抛入孤苦无依的境地,这些承受不了孤独的人,只能选择逃避冰冷的自由,重回温暖的集体。枷锁令人心安,他们已经习惯了戴着镣铐跳舞,一旦摘掉镣铐,反而不知道该先伸手还是先伸脚。”

《令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止庵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2

故事开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程洁,特意从广东来到北京。

她的到来,无论对她本人,还是对在北京工作的女儿,都有点突然。程洁是看到一则消息——北京某剧院正首次排练某位过世剧作家的遗作《令颜》,才临时起意来北京的。当看到剧院招聘保洁员的消息,程洁立刻应聘到岗。

随着《令颜》剧组的排练,一段跨越时空的情感在记忆与现实的交互中,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时而确凿,时而飘忽。程洁不禁怀疑,自己这大半生,也许不过就是在反复验证三十年前的那一天。而排练过程中剧组里所发生的事情,甚至比她经历过的更激烈,更残酷,仿佛当年那个故事迄今还没有结束……

透过俄罗斯棱镜:文学与文化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约瑟夫·弗兰克 著,戴大洪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2024-2

约瑟夫·弗兰克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撰写的系列传记现在被公认为是传记作品在二十世纪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在以各种语言撰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中,这也许是最佳作品。

在努力撰写这部传记的漫长过程中,弗兰克还根据他对西方思想的敏锐见解撰写了一些文章、书评和随笔,阐述当西方思想透过俄罗斯棱镜反映出来时如何改观变形以及如何被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多年来,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深深吸引了弗兰克,同时也为这些论文提供了焦点。

本书汇集了二十篇文章,它们涉及孕育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些伟大小说的文化以及二十世纪初期俄国形式主义者的批评理论,后者的观念至今仍然塑造着我们对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看法。

《车上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宇佐见铃 著,千早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2

一次不平静的旅程,一个崩溃边缘的家庭。病态的关系、生存的疲劳、责任的束缚、窒息的生活......书写不断内耗、恶性循环的东亚家庭关系永恒困境——他们,是我的父母,亦是我的孩子。我们一边爱,一边伤害。

本书是《偶像失格》作者宇佐见铃新作。作者聚焦东亚家庭,呈现当代年轻人的生存挣扎与精神痛苦。

“有个瞬间,佳子意识到人们施加与被施加的痛苦,如果追溯起来,尽是无可奈何的事。所有暴力,都并非诞生于人。正如阳光由天空注入地面成为万物之源那样,从天而降的暴力将经由血液不断地传递下去。人会感到痛苦,错在从天而降的光。”

米奇7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爱德华·阿什顿 著,王雪妍 译

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2024-2

如果我们的记忆能够上传下载,身体能够无限复制,是不是就能永生不死?归根结底,什么是活着,什么是“我”?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米奇加入星际殖民计划,签约出让自己的肉身、上传人格,成为飞船上唯一可以反复去世又不断重生的“消耗体”从事高危工作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三四天之内,通过米奇既丧气又幽默的叙述与回忆,展现了极富想象力的宇宙生态,以及人类数百年星际殖民历程。

为了烤乌鸦引发世界大战的新希望星、想用自己的复制人占领全宇宙的“变态版马斯克”、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却只能全员自杀的亚设星殖民者……小说通过主线故事之外的丰富支线剧情,在小世界中展现太空殖民的大时代,地狱笑话的背后,是对人类本性的深刻反思。

· END ·

整理丨硬核读书会

校对 | 遇见

今 日 话 题

今年你读了哪些好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