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是20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日瓦戈医生》。他是20世纪俄国最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之一,被称之为“诗人的散文”,也是俄国历史上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日瓦戈医生》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完成于1956年,发表于1957年,小说一经发表轰动世界,并使帕斯捷尔纳克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部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经典,是无须添加任何定语的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小说叙事非常宏大,几乎涵盖了俄国从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等重大历史事件,贯穿了俄国20世纪上半叶的所有历史。

《日瓦戈医生》不但凭藉平凡人的眼光来复制新旧时代嬗替的历史风云,为重大的历史命题涂抹了日常生活的色彩,在以日瓦戈、拉拉的生活命运和爱情故事为基本线索展开叙事活动的同时,小说还组织了许多看似芜杂不粹的场景与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日瓦戈父亲的跳车自杀,莫斯科工人的罢工风潮,跟舅舅学徒却被骗去顶替劳役的青年瓦夏等等。正像生活本身难以昭示哪里是开始、何处是结局一样,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也常常突然间闯入日瓦戈的生活领域,又忽地消失,无迹可寻。

小说的主要人物叫 日瓦戈。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探索真理、善于思考、爱好创作和艺术的人。他终生从事的是广施仁爱、救死扶伤的医生职业。他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沙皇残酷统治带来的苦难,同情人民,渴望改变旧的生活秩序,希望周围的人们和自己都能得到幸福,他认定“只有生活与周围的人相比不显得特殊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生活而独享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瓦戈是个既认同革命又与革命有一种疏离感的边缘人物。他参加了游击队与白军作战,又因同情而放走了白军俘虏;他与温柔善良的冬妮娅结为夫妻,却又喜欢上了美丽动人的拉拉。他一方面憎恶俄国沙皇时代的专制制度,赞同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他却怀疑革命同时所带来的暴力和破坏。

在无休止的撕杀中,人类文明的法则被兽性所取代,革命自发力量的肆意杀戮,对于传统文化的蔑视,视知识分子为异己的种种作为以及在虚假的革命辞藻掩饰下的狂热与过激,这一切使他对革命产生种种疑虑与动摇。用日瓦戈医生自己的话来说:“我是非常赞成革命的,可是我现在觉得,用暴力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应该以善为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与其说是一篇反战小说,倒不如说揭示出了一个本质特征那就是专制社会爱煽动战争。而煽动战争的前提是煽动情绪,调动民众的排外情绪。情绪调动起了,战争就顺其自然了。

为什么专制社会爱煽动战争?

专制社会煽动战争的本质在于稳定其统治,维护专制统治。借煽动战争,煽动排外情绪,煽动民粹主义来巩固统治。因为在一个专制社会中,社会矛盾重重,统治依靠其专制的高压,压制了民众的情绪,但情绪总要发泄,所以专制社会梳理一致对外,向外引导,将民众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转移到对外身上,从而化解他们身上的怨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制社会依靠的专制,强权来维护统治,权力高度垄断,集中于君主或者帕斯捷尔纳克时代的沙皇身上。沙皇一个人独享权力,然后依靠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行使和确定。

沙皇的权力不受任何的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权大于法,决定所有臣民的生死财富,全在沙皇一个人手上。而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也决定了官吏的权力来源于上级,并且呈现出了明显的等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吏只需要对上级负责,所以他们的统治也是蛮横的,这就决定了官吏野蛮,粗暴的社会治理,因为民众没有监督权,官吏当然可以为所欲为。总之,整个社会的治理充满了任性、武断,野蛮和粗暴,暴力。对待民众根本没有耐心,非常不耐烦,能暴力对待就暴力对待,以至于整个社会氛围非常的荒诞和诡异。

强权的高压、经济的剥削、精神的奴役导致民众身上积累了大量怨恨,所以专制统治需要一个点让他们爆发,而最理想的爆发点就是树立对外,转移矛盾。这就是为什么爱煽动战争的原因所在。

本文参考文献: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