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中年,是一场删繁就简的修行。

作家林清玄很喜欢买花。

有一次他听花贩说起,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艳丽的花愈是寡淡。

因此卖花人说:“人也是一样的,表面看起来越朴素淡雅的人,越有内在的芬芳。”

花事同人事。

年少时,我们都热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场景。

人世间打磨一遭后才发现,比起浓墨重彩,“淡”更是一种可贵境界。

01

外表,以淡为贵

师太亦舒一向毒舌,对爱情毫不留情,对美人也是。

她惯常评论明艳美人: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年轻时只觉得她有些刻薄,人到中年才承认她的确目光如炬。

美人在骨不在皮,君子在志不在形。

高级的美,不依赖于涂脂抹粉的装扮,也不靠华丽珠宝的装点。

金庸小说里有无数风华绝代的美人,最让人难忘的,却是素净如雪的小龙女。

一袭白裙,一根素色发带,只静静站在那里,就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金庸本人曾这样评价她:

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

庄子曾讲: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自信的人,往往都以简单干净的衣着示人,内心丰盈的人,才敢于舍弃外在的浮华。

正如《红楼梦》里,王熙凤每次出场必是穿金戴银、盛装亮相,初看虽美,时间长了,却让人觉得庸俗市侩;

邢岫烟虽然钗荆裙布,却气度超然,她的一句“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它冰雪中”,更让人看到了她身上不一样的美。

大繁若简,大美若素。人活到极致,必定是素与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欲望,以淡为贵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镇江金山寺问高僧法磐:长江之中大船来来往往,一天到底要过多少只船?

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

世间之人,一生都在为这两个字忙活。

有的人,出名了要更有名,有钱了还要再有钱,于是一生都在追赶,一生都在受累。

可有些人,却能摆脱名利的束缚,只为安享内心的净土。

弘一法师出身富足,年轻时阅遍繁华,交友无数,把世俗生活过到了极致。

值声名最盛之际,他却悄然转身,皈依佛门。

此后的二十四年间,一肩梵典,三件衲衣,云游苦行。

一箪食一豆羹的生活,在别人看来清贫无比,他却自得其乐。

年轻时,我们追求浓烈的生活:求功名,追利禄,阅大千世界,交各色朋友,体验新鲜物什……

人生下半场却开始领悟:欲望,是没有尽头的。

被世俗浮华遮住眼,就难以体会幸福生活的本源。

中年以后,欲望要淡一点。

追不上的就放下,得不到的就释然。

生活去繁就简,便能在心中开辟出一方精神的净土,得到真正的平和。

03

心态,以淡为贵

看过一张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以为的人生,是一条上扬的直线,一路高歌猛进;

实际上真实的人生,有急流有险滩,有高峰有低谷。

人生海海,不过起伏,成败得失,无非因缘际会,身处局中如何自处,皆在一个人的心境。

叶嘉莹年少时,母亲在战乱中病逝,她悲而不言,写诗缓解悲痛。

后来她的丈夫遭遇低谷,性情变得暴戾,她也不恼,每天照常给学生上课。

好不容易捱过半生苦难,大女儿却因车祸离世。

她亲手举办悼念会送别女儿,而后继续投入诗词研究事业,终成一代大家。

还有我曾采访过的一位前辈。

她早年丧夫,后来一手打造的事业遭逢变故,十几年心血化为乌有,50岁那年,唯一的儿子又意外溺水身亡。

无数伤痛的袭来,没有让她变得偏执,咬牙切齿咒骂生活。

人前的她,会面带微笑地跟来人介绍她的手工作品,会不疾不徐耐心守着一壶好茶。举止谈笑间,仿佛岁月和苦难从未从她身上碾压过。

生活中如愿以偿的故事很少,层出不穷的事故最多。

一个心态淡然的人,不会因苦难而脆弱,也不会因困境而心生怨念。

俗话说: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很多时候,命运的好坏,不在处境,在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社交,以淡为贵

《丰富的安静》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人是需要某种热闹的。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年轻时,我们热衷呼朋引伴,身边的朋友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可后来,新朋友没时间结交,旧朋友淡了往来,“知交零落”成了人生常态。

倒也不必嗟叹。

看淡社交,其实是一种清醒。

梭罗在都市生活时,经常被迫参加聚会。

席间有人炫耀自己遇见了某位大人物,有人编造绅士淑女的风流韵事,毫无营养的内容,令他不胜其烦。

当他搬到瓦尔登湖边居住后,他改变了自己的交友方式。

只备三把椅子,一把自己独处时坐,其余两把招待朋友。

瓦尔登湖地处偏远,千里迢迢来拜访他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知己。

他通过筛选自己的圈子,过上了不被打扰的生活。

饱经世事纷扰后,我们总会恍然醒悟,好的友谊,不在数量,而在质量。

好的朋友,是始于志趣合于三观,是各自忙乱彼此牵挂。

就像苏轼和文同。

两人都画竹,互引为知己,苏轼称文同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

文同也逢人便讲:世上没有知己,只有苏轼知道我的妙处。

两人曾于京师短暂会面,此后多年不曾见面,但从未断过书信来往。

我们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微信好友三千,不如知己两三。

朋友,淡淡交,慢慢处,才能长久;情谊,浅浅尝,细细品,才有回甘。

周国平曾说:

人生有三种境界,最低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后的淡然。

中年,是一场删繁就简的修行。

看淡了荣辱得失,摆脱了浮名的诱惑,在命运的起落中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