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都看到了女权组织大战黑神话的新闻,业内知名政治正确机构甜心宝贝sweet baby inc指责黑神话游戏歧视女性,信息一出后,游戏圈内上到制作人,下到玩家,不但没有跟着指责,反而都站到黑神话一边,纷纷表示,被指责歧视女性?这样更要买了。

更有人披露这个指责其实是因为其没有收取到多元化指导费用导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大爱无疆的政治正确机构指责一家游戏公司歧视女性厌女时,大众不但不跟着指责,反而会出现反向带货的情况。

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年游戏圈实在是苦政治正确久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介绍黑神话和政治正确机构的恩怨情仇前,我要先和大家科普一下政治正确机构的来龙去脉。

因为只有当你彻底理解政治正确机构的前因后果,商业模式,你才能真正看懂围绕黑神话乃至游戏圈的恩怨情仇。

很多人对政治正确的理解可能仅限于环保,动保,女权等看起来正确无比的口号,但实际上,这些口号背后是有一整套盈利模式的。

比如德国,很少有人会想到,德国当前最大的产业既不是汽车,也不是钢铁,而是社会救助产业——从业人员 200 万,相当于德国汽车业、建筑业、采矿业等从业人员数量总和。德国救助产业每年总产值为 1100 -至1400 亿欧元。其中个人和机构每年捐赠大约为 100 亿欧,来自保险业的有 200 亿欧,其余都来自财政拨款,德国政府税收的 1/5 流向了救助产业。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甚至有 40% 都交给了各种救助机构,以至于这些地方的公共设施和道路的维护资金严重匮乏。社会救助产业,已经绑架了德国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尾大不掉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呢?

首先,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德国有很重的政治正确包袱,所以早早设置了救济难民,失业者的慈善机构,其次,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为了所谓的避免政府机构低效,德国又把救助工作大量外包给私营机构去做,政府不直接参与,但以补贴形式支持。

到这里,事情似乎很美好,慈善机构发挥私营企业积极性去救助难民,政府给予补贴。

但接下来剧情就开始魔幻了。

对于慈善机构来说,当商业模式变成了收留一个被救助者,就能从政府领钱时,初衷往往就会改变。

因为聪明的人很快会发现,这个模式下,我们似乎根本不用关心被救助者以后过的怎么样,我们只要使劲找被救助者,就能从政府那里拿钱了啊?

这个模式下,被救助者其实变成了慈善救助机构的“顾客”“人质”,你拥有的顾客越多,你就能从政府那里拿到更多的补贴。

很快,德国救助机构开始大量寻找被救助者,他们像下网捕鱼那样在各地搜寻,反复巡视社区,走遍每一条街道,耐心地寻找,发掘甚至培育下一个救助对象,因为只要收留一个被救助者,他们就能从政府那里得到补贴。

是不是救助机构都这么干呢?不是的,也有好的,依然专注帮助被救助者本身的。但还是那个问题,市场经济没有价值观,当商业模式是收留难民就有钱时,最后市场上留下的一定是使劲收留难民的机构。

到这里,问题似乎还不严重对吧?不论是为了道德还是为了钱,慈善机构发挥积极性,把社会上难民,失业者,生活困难,残障人士都收留救助了,这不是好事吗?

NO,问题就在这里。

救助被救助者,是一个政治上无比正确,道德上无法反对的行为。

而道德上无法反对,就意味着你可以用这个道德大旗去不断拓展定义权。

简单来说,我可以修改“被救助者”的定义权。

比如卫生专家发现,按照统计数据,1994 年到2010 年,德国的残疾人数量增长了一倍,这当然不是因为德国人的身体变化,而是因为,对于残疾人的定义大幅改变了。

比如以前是不爱交流,现在是抑郁症

以前叫差脾气,现在叫暴躁症

以前一个女子把孩子从楼上扔下去,大家会说这是犯罪,现在很多人会说,这是产后焦虑。

只要我的定义权足够宽,所有人都能算被救助者。

你要敢反对?那就是你连这点同情心都没有你还算人吗?

救助更多的人,这是一个看起来根本无法反对的口号。

更典型的是学习障碍症,这些慈善机构热衷和底层家庭的孩子打交道,并非常乐于在这些孩子中发现残疾和学习障碍者。

其实低龄儿童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的是老师影响,有的是家庭环境影响,有的单纯就是自己爱玩,只要经过学校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解决。

但这些救助机构会告诉你,来,填个表,把孩子归为学习障碍者。

这样做救助机构得到了一个长期客户,孩子也拿到了眼前的补贴,但却被贴上了终身的标签,他们将很难进入正常学校,只能去上救助机构旗下的特殊学校,成年后,他们也很难进入正常劳动力市场。

过去,我需要去找被救助者,而现在,我可以创造被救助者。

通过不断修改定义权,不断扩大被救助者范畴,救助产业可以不断向德国政府要补贴,从而实现什么都不用干,趴在德国经济的大树上不断吸血汲取养分。

那有人可能会说了,这个问题德国政客们看不到吗?不解决吗?

当然看到了,但还是同一个情况,

政治正确厉害的就在于,政治上无比正确,道德上无法反对,连资深政客来了也满头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前后,欧洲难民的政策讨论上,默克尔一直是反对者,因为不论从经济文化还是社会治安,难民进入后的财政负担等角度考虑,难民涌入都可能造成诸多问题。默克尔作为资深政客当然看到了这点,所以据理力争,案例打头,数据说话,深入浅出的阐述了难民问题的后果。

你猜支持引进难民一方怎么搞的?他们让一个13岁的小女孩去和默克尔辩论,表达了自己的梦想,希望能上大学,希望能留在德国生活。

说实话这个局面换我去,我大概率也要怂

但默克尔不愧是政坛铁娘子,顶着这样的政治正确压力硬是没同意 ——“她先是向丽姆表示同情,但随后解释说德国无力承担全部难民。

理所当然的,新闻一出,伴随着小女孩哭泣的镜头,默克尔直接被大骂没人性,

这就是政治正确的威力,要看懂默克尔在说什么,至少需要初高中学历,有一定工作经验,对社会运转有一定理解。

而小女孩的眼泪,哪怕三岁小孩都能读懂。

“谁的天国入场券便宜,谁就能拥有更多的信众”

哪怕默克尔是政坛铁娘子,表达满分,数据逻辑也充分,但在政治正确面前,甚至无法还口。

你居然要驱逐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女孩,你还是人吗?

大是大非面前,你居然讲逻辑讲数据,你还有人性吗?

理解这个,你也就理解了sweet baby 和黑神话的争议本质。

女权主义和动保环保类似,是一个政治上无比正确,道德上无法反对的议题。而游戏行业内的女权组织,恰好也同样是依靠游戏公司的指导费来延续的。

所以问题就来了,当明面上的问题都解决,所有刺都挑完,游戏公司都修改后,你女权组织该怎么办,原地解散吗?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这不可能对吧?

结果必然是同样的,依靠政治正确的道德大旗去拓展定义权。

找不到刺,我就定义新的刺,没有女性受害者,我就定义新的女性受害者。

这个拓展甚至不以组织者个人意志而改变,比如JK罗琳早年是比较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结果现在因为不够激进被新一代开除女权籍了。你想停止激进,新一代女权主义者就会取代你。

体现出来就是

第一年,女权组织指责游戏公司女角色服装暴露是歧视女性,是在物化女性

游戏公司觉得有道理,改了。

结果第二年,女权组织指责女角色服装保守,也是歧视女性,

游戏公司想这不可能啊?我都改了还歧视?结果一看,女权这边新发明了一个词,叫穿衣自由,你穿少了是物化,穿多了是禁锢,还是要交指导费,否则就全网大骂你歧视女性。

游戏公司想你要这么玩,那我干脆不出女角色行了吧?

到了第三年,他们觉得万无一失,这都没女角色了,那肯定不歧视女性了吧,结果打开报纸一看,女权组织指责该游戏女角色数量不够,依旧是歧视女性。

穿多了是禁锢女性,穿少了是物化女性,没女角色是忽视女性。

那如果全是女角色呢?乖乖,那就是万恶的以女性为卖点的媚男主义仇视女性了!

你说这不讲道理?你敢反驳那就是爹味说教规训女性阻拦女性发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你会发现,女权主义这些年不断在发明新词,因为只有发明新的理论,新的罪名,才能不断卖你赎罪券,不断要求你买单。这也是为什么,女权主义从来只是挑刺,而不给出明确定义,只会说你这样是歧视女性,但从来不说怎么样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有了明确的定义,以后就没法不断收保护费了。

游戏圈女权组织就这样以女性权益的道德大旗为名义,不断从游戏公司头上收取保护费,并传递给上下游的媒体,从而实现不需要懂游戏,但每年都能从游戏公司身上吸血的行为。

有人可能要说了,游戏公司看不到这个局面吗?

当然看到了,而下面,就是我认为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次政治正确攻防战了。

作为曾经的游戏行业巨头,暴雪当然意识到了问题,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

你们常年说我歧视女性,那我直接弄一个歧视女性精确计量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衣着问题,究竟穿多少是物化女性,穿多少是禁锢女性,你给个痛快话,咱们直接设计一个百分比系数。衣着覆盖70%以上算禁锢,衣着覆盖不够30%算物化,以后我设计角色就在中间的安全范围内设计。绝对保证不会歧视女性。

再比如凝视女性问题,那么来,三秒是正常四秒算凝视,明明白白给个数。以后设计镜头,绝对不会在女角色身上停留三秒。

你说身材好有曲线是消费女性对吧?好,咱们直接算码数,胸围多少码是消费女性,多少码是不消费女性。我以后设计角色,绝绝对对不超过这个数。

一句话,全部问题定量化标准化,用最明确的标准避免歧视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面上大搞政治正确,实际上反而是在政治正确体系下做最优解,因为有了明确的标准,游戏公司和创作者就可以做规避,就可以避免“歧视女性而不自知”,创作空间反而宽了。

这个工具直接惹怒了女权组织,因为这直接挑战了她们的释经权。

有了明确标准,以后我还怎么挑刺收保护费,

她们也拿出了一套非常精彩的魔法,那就是著名的“男性无法理解女权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这套理论当年是欧美先发扬的。

思路就是,女性是一种处境,你们居然想用客观标准来简单定义,这本身就是对女性意识的忽视,重要的是女性的感受,而不是冰冷的数据。

穿几件是物化女性,穿几件是禁锢女性,我说了才算,你说了不算。

重要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由谁说的。

罗马教皇才拥有圣经的唯一解释权

你一个巴伐利亚的牧师居然敢说自己懂经书?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女性表达理解男性的观点,反而会遭遇更猛烈的攻击,因为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女性内部的不同意见者,会更直接的挑战女权主义者释经权。

而理解这个前因后果,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次外网舆论,某暗黑二设计师一马当先了,双方恩怨不说由来已久,也算是不共戴天吧。仇人见面当然分外眼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游戏行业从业者来说,常年论战下来,对这套理论已经非常清晰,

你游戏公司一定歧视女性,你一定是厌女的。

什么理由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罪。

你有罪,所以你必须交几百万的赎罪券指导费,我们才能让你修改的不厌女。

你说什么角色设计,主创发言这些,都是细节,根本不重要,哪怕你全改了,我明天一样能给你挑新的刺。

重要的是你必须是有罪的,如果你无罪了,不厌女了,那女权组织还怎么理直气壮的收指导费保护费?

那不就成要饭的乞丐了吗!

所以很多人疑惑黑神话悟空歧视女性的说法似乎很牵强,为什么大家还能吵的如此激烈,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问题在这次论战里根本不重要。

你觉得没有,对方重新定义一下标准不就有了

现在理由牵强,那是因为游戏还没发售问世,理由不好找,只能找主创人员细节。

等游戏发售了,女性角色穿多了穿少了,是物化还是禁锢,不随便找吗?

你以为大家是为上帝究竟能不能举起石头这么一个小问题大打出手,不是的。

不论是法兰西的皇帝,瑞典的国王,萨克森领的选帝侯,抑或哈布斯堡家族,波兰的大主教,他们都清晰的明白,这场战争从始至终不是在讨论神的问题,而是在捍卫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