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李泉是阳西县

恒生水产养殖 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1986年,年仅26岁的林李泉

正式开启了海水鱼苗养殖事业

38年来,他潜心深耕

以匠人之心精心培育

引领阳西的海水种苗产业实现了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

为阳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拓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小鱼苗“孵出”大产业!林李泉38载匠心耕耘,“苗”绘阳江渔业“芯”蓝图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种业之乡”沙扒镇渡头村,该企业是阳西县海水种苗龙头企业代表。在合作社的繁育场里,几十个孵化繁育池里养育了龙趸、紫红笛鲷等30多个品种的海水优质待产亲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林李泉:

我们是一个工厂化的繁育鱼公鱼母的车间,就是鱼的“妇幼保健院”,它差不多要成熟的时候,就要搬到车间有计划地催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当年创业的艰辛,林李泉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最早卖的鱼苗是海里捞的鱼苗,完全靠天吃饭,非常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林李泉:

因为我们这个海水苗是受天气影响,大自然的因素多,有时候就根本就没得买。那时(1990年)只能去台湾买,台湾是有人工鱼苗卖的,我们就把从台湾买过来的第一批美国红鱼,通过多方面的探讨,就掌握了这个催产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李泉明白,想要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实现长足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养殖的技术含量,提升鱼苗的成活率和品质。他通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终于掌握了提升海水鱼苗产量的核心技术,为鱼苗培育出最好的开口饲料——轮虫。这一养殖技术的创新使鱼苗的成活率提升了十倍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林李泉:

孵化出来的鱼苗,第一天用什么作为他的开口料,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小孩儿刚出生吃的第一口奶。传统饲料的是粉状的,沉淀和溶解对水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轮虫在水里是活的,它在水里面就是环保的食物,以前的那种模式做得好的一公斤鱼卵有十万八万尾苗就不错了,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1公斤鱼卵有100万尾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使沙扒鱼苗养殖技术持续领先,林李泉带领恒生合作社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实现了产学研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突破业内多项养殖技术的难题,为海水种苗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张智超:

林总为我们提供了技术和场地,我们不会的去请教他,他会耐心帮我们解释。这边的轮虫是比较高价值的开口饵料,已经可以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林李泉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在全县全面铺开海水种苗人工育苗产业。在他的带领下,沙扒镇的海水鱼苗孵化繁育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年产值超6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约1000户参与海水种苗事业。目前,阳西县发展水产鱼苗生产场186个,面积1.3万亩,池塘1.27万亩,车间15万平方米,海水鱼苗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

来源 | 阳江新闻 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 李甜 邵建雄

编辑 | 刘帝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