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近日,按照《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工作安排,工信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

据悉,我国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下一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为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01

Number

产业加快迎来爆发期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利用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信装置等,实现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或自动控制、协同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汽车的总称。早期智能网联汽车侧重于“智能汽车”,强调单车智能化,未来将逐步向智能化与网联化相融合的路径发展,成就真正的智能网联汽车。

随着关键技术加快突破,示范应用不断扩面,“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技术快速演进、规模化应用发展新阶段,并加快迎来爆发期。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9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6800多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8800万公里。

从中国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综合评估结果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重庆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处于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苏州、杭州、武汉、无锡、天津、郑州、合肥、南京、淄博、海南等东部地区省会及重点城市处于竞争力第二梯队,成都、济南、青岛、西安、长春、芜湖等处于竞争力第三梯队。

按照《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工作安排,研究确定了首批9个进入试点的联合体。车辆运行所在城市为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海南省儋州市、河南省郑州市,产品类别包括乘用车、货车、客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试点的组织实施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当前,只是完成试点申报阶段的遴选,并不代表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准入许可或允许上路通行。接下来,四部门将指导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开展试点实施工作。

据了解,《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更是明确了三个关键节点。到2025年我国PA级(部分自动驾驶)、CA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超过50%,C-V2X(蜂窝车联网)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HA级(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2030我国PA、CA级占比70%,HA级占比超过20%;C-V2X终端新车装配基本普及。2035年,各类网联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

02

Number

政策助力产业加速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加持。

2023年11月,工信部、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今年1月,工信部、公安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

多地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立法支持,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准入和商业运营拓展了空间。

今年5月,《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模式。同日,杭州开放3474平方公里作为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应用区域,预计服务人口将超1000万人。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明松表示,杭州将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纳入相关城市道路规划,推进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杭州全市信号机及交通标志标识联网率95%以上,升级支持5G-A基站3000个以上,具备向网联车辆提供可靠的协同感知、决策控制和红绿灯信息。

“杭州将引导整车生产企业前装量产C-V2X(蜂窝车联网)模块,C-V2X车载终端前装量产率超过50%。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支持吉利集团、万向集团等整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在杭开展L3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根据《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2024年,广州初步建成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自主可控为导向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群,3级(含)以下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新车装配率超过50%,4级自动驾驶汽车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

此外,2024年是深圳做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打造行业高地的攻关期,截至2024年5月,深圳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944公里,累计向19家企业349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1037张,相比2023年底,开放道路里程增长12.65%;牌照数量增长48.14%。到2025年,深圳计划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营收到2000亿元,从政策、法规、应用、载体全面推动建设,率先实现“一城千辆”,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曾表示,此次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通过实际道路测试,联合体将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各项技术进行验证,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融合、决策算法、车辆控制系统等,在实际道路环境中的测试将有助于发现系统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Number

部分产品具备量产应用条件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的自动驾驶水平划分,当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尚处于发展初期,L2级辅助驾驶已经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新上市车型装配辅助驾驶的越来越多。而L3、L4自动驾驶系统,现处于研发和小规模的测试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是L3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保障,除了技术领先和安全可靠,还需要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为准入试点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国内已经有数家车企将高阶辅助驾驶开进城市开放道路,并且早就开始为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的量产做准备,从技术落地的角度来讲,克服成本等痛点是量产L3级自动驾驶之前的最后一个山头。

工信部表示,目前,部分产品已具备一定的量产应用条件。下一步,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试点,四部门将系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加速形成系统完备、务实高效的法律法规、管理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安全评估等支撑能力建设,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形成各部门、各地方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探索更加系统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研发生产、上路通行配套政策、基础设施等环境建设,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量产应用,带动汽车与新能源、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产业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

此外,对于之前企业获得L3(指在特定环境下,不需要驾驶员自己操作,就可以完成驾驶操作和周围环境监控的自动驾驶系统)测试牌照,和此次试点是什么关系?

工信部表示,根据《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和通知要求,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应符合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实际道路等测试验证要求,其中,实际道路测试是产品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测试验证的重要支柱之一。对确定进入试点的联合体,汽车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详细制定并完善产品准入测试与安全评估方案,并在多方监督下,按要求开展测试与安全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