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秀兰采访莆仙戏艺术家黄宝珍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供图

东南网莆田6月17日讯(本网记者 章逸琳)日前,莆田学院副研究员朱秀兰编著的《戏与人生——莆仙戏艺术家口述史研究》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是2017年福建省社科项目课题“莆仙戏口述资料抢救整理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首次以口述实录形式抢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的一次成功尝试。

该书从“一台戏”的角度入手,从莆仙戏的编剧、导演、表演、舞美、作曲、戏迷等台前幕后中,重点选取了1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老艺人、亲历者、见证人,进行口述实录。六年多来,作者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录音拍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法,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一对一座谈,忠实记录、直观展示莆仙戏的前世今生,形成了“留住记忆 续唱遗响——莆仙戏口述资料抢救整理调研与思考”调查报告1篇,10名老艺人、亲历者访谈实录10篇,以及10篇访谈后记和访谈图片,详细记录莆仙戏亲历、亲闻、亲见者丰富的戏剧人生与全方位的演艺生涯,总结了抢救、传承莆仙戏艺术的宝贵经验,探寻了莆仙戏艺术传承、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

莆仙戏是现存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表演艺术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之美誉。莆仙戏保留了5000多个传统剧目,8000多册舞台演出的总薄抄本。有传统科介多达900种,常用的科介有500多种。莆仙戏唱腔曲牌达1000多支,另有锣鼓经300多种,脸谱300多个。该书的出版,为莆仙戏的保护传承和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